1、电路就是大家熟知的阎锡山老师的推挽图,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两处修改,降低B+电压,加大阴极电阻,这样修改使管子寿命得到提高。
2、省电,标准接法51瓦,超线性接法56瓦。
3,声音确实不错,很细腻。超线性比标准接法更耐听,但功率损失了约20-30%。
4,4p1s一致性非常好,随便插测量各工作点电压左右一致性比较接近。
5,灯丝我用的317稳压,灯丝电压最好不要低于4v,我调到4.17V,否则影响声音(个人主观感受),317有点热,不过能接受。直流点灯把耳朵贴音箱上也听不到噪音,不夸张的说跟没有开机一样。
6,整流及退耦用的飞利浦电解,耦合是思碧薄膜,感觉挺好,阴级300欧开始并电阻调整,最终是282左右,标准接法阴级电压15v左右,b+250v,超线性阴极电压18V左右,B+247V。
6、我是用PCB,本来想搭棚,看到有PCB卖,结果省事就是费事,这个板子设计有很大缺陷,对着电路图跑了一下,把问题的地方改了才能正常使用。最主要的左右两组管子的中心距差3MM,这必须不能忍,最后把管座脚弯了弯消除了左右管座孔距误差。
7、电牛130W的,其实100W就够了,加大一点余量,定制的牛初级0-220-230,次级0-200-230,灯丝3.15-0-3.15 、2.5A 0-4.2-6.3 2.5A、0-4.2-6.3 2.5A,实际使用初级接了230,次级200,灯丝6.3整流滤波接317。输出是乐潘的,性价比挺高,做工也不错。高压是CRCLC滤波,330uf-40r电阻-150uf-5H250MA-150uf。
8、标准和超线性切换用的3*4、三位12脚开关,中间带停止位的那种。本来想用继电器,继电器带上座太长了不好摆放,索性用开关。
9、机壳自己做的,边框用的4MM 63U型铝型材,配合3MM铝板和角铝,很结实,输出牛罩也是自己做的,批原子灰然后烤漆。
总之4P1S的声音值得下点功夫好好做








2、省电,标准接法51瓦,超线性接法56瓦。
3,声音确实不错,很细腻。超线性比标准接法更耐听,但功率损失了约20-30%。
4,4p1s一致性非常好,随便插测量各工作点电压左右一致性比较接近。
5,灯丝我用的317稳压,灯丝电压最好不要低于4v,我调到4.17V,否则影响声音(个人主观感受),317有点热,不过能接受。直流点灯把耳朵贴音箱上也听不到噪音,不夸张的说跟没有开机一样。
6,整流及退耦用的飞利浦电解,耦合是思碧薄膜,感觉挺好,阴级300欧开始并电阻调整,最终是282左右,标准接法阴级电压15v左右,b+250v,超线性阴极电压18V左右,B+247V。
6、我是用PCB,本来想搭棚,看到有PCB卖,结果省事就是费事,这个板子设计有很大缺陷,对着电路图跑了一下,把问题的地方改了才能正常使用。最主要的左右两组管子的中心距差3MM,这必须不能忍,最后把管座脚弯了弯消除了左右管座孔距误差。
7、电牛130W的,其实100W就够了,加大一点余量,定制的牛初级0-220-230,次级0-200-230,灯丝3.15-0-3.15 、2.5A 0-4.2-6.3 2.5A、0-4.2-6.3 2.5A,实际使用初级接了230,次级200,灯丝6.3整流滤波接317。输出是乐潘的,性价比挺高,做工也不错。高压是CRCLC滤波,330uf-40r电阻-150uf-5H250MA-150uf。
8、标准和超线性切换用的3*4、三位12脚开关,中间带停止位的那种。本来想用继电器,继电器带上座太长了不好摆放,索性用开关。
9、机壳自己做的,边框用的4MM 63U型铝型材,配合3MM铝板和角铝,很结实,输出牛罩也是自己做的,批原子灰然后烤漆。
总之4P1S的声音值得下点功夫好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