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闲来写了一首诗,如下:
古蜀多才俊,空余汉庙楹。
甲兵出燕地,骁骑定襄荆。
徒守经年困,犹思宗室兴。
天时非所在,千载忆其情。
当时朋友看了,读到最后几句,问了句难道你认为刘备失败的原因要归于天时吗,我当时没有回答也没有询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后面想来,不外乎两种角度,第一种刘备失败是因为本身能力不行,第二种刘备失败是因为战争失利,其实这两种说法差不多,只是一个内核一个外象。
不过其实我当时写天时非所在,可能更多想的是时机。很多人说刘备和刘邦很像,两个出身、起家地盘基本相似,但是结果却不同。其实我可能更偏向把原因归向时机,刘邦入主汉中,当时天下初定,项羽不占领兵家必争之地关中,而是分封诸王,定都彭城,这些决策都给了刘邦很大的机会。反观刘备占据西川,称霸汉中的时候,北方曹操已经完成基本统一,实力强横,孙权方也经营多年不可小觑,蜀汉的机会其实是蛮少的,三国鼎立已基本完成。
但是这些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刘备底子太薄,即使多年努力还是赶不上别人的脚步,试想如果把刘备和刘景升换个位置,汉末的结局又是怎样?
不过不管怎样,刘备努力一生,从织席贩履到称帝巴蜀,也足以令人慨叹。
谨以此悼念汉昭烈帝。
古蜀多才俊,空余汉庙楹。
甲兵出燕地,骁骑定襄荆。
徒守经年困,犹思宗室兴。
天时非所在,千载忆其情。
当时朋友看了,读到最后几句,问了句难道你认为刘备失败的原因要归于天时吗,我当时没有回答也没有询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后面想来,不外乎两种角度,第一种刘备失败是因为本身能力不行,第二种刘备失败是因为战争失利,其实这两种说法差不多,只是一个内核一个外象。
不过其实我当时写天时非所在,可能更多想的是时机。很多人说刘备和刘邦很像,两个出身、起家地盘基本相似,但是结果却不同。其实我可能更偏向把原因归向时机,刘邦入主汉中,当时天下初定,项羽不占领兵家必争之地关中,而是分封诸王,定都彭城,这些决策都给了刘邦很大的机会。反观刘备占据西川,称霸汉中的时候,北方曹操已经完成基本统一,实力强横,孙权方也经营多年不可小觑,蜀汉的机会其实是蛮少的,三国鼎立已基本完成。
但是这些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刘备底子太薄,即使多年努力还是赶不上别人的脚步,试想如果把刘备和刘景升换个位置,汉末的结局又是怎样?
不过不管怎样,刘备努力一生,从织席贩履到称帝巴蜀,也足以令人慨叹。
谨以此悼念汉昭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