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堂书目是什么就不多说了,本文仅讨论西游记与其关系,和西游记相关问题
这几年本人零零散散看过一些相关文章,自己也查证过一些,故笼统整理一下,方便后期使用
已知 《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收录了 吴承恩西游记 未注明卷数,有学者进而认为百回本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
查 《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发现错误较多,例证也已较多,不做赘述,谈谈误入小说的情况:李春芳岳王精忠录外集四卷(此李春芳非首辅李春芳,岳王精忠录为长篇小说,此外集应是其散章、外传等同类文,基本不可能是地理文章)
又有《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 杭补中收录千目卷八收录 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字汝忠,淮安山阳人,长兴县丞。】”,杭补即杭氏补录,也同样没有标卷数。
而千目其他若干问题又有如:
《四库全书总目》《可传集》·一卷
。。。。。。。。此集《明史·艺文志》亦不著录,《千顷堂书目》虽著录而不载卷数,盖黄虞稷亦未见之。今以其为杨维桢所手定,去取颇严,故一取其备,一取其精,与全集并著於录焉。
四库全书编辑部认为千顷堂书目只录入而不标卷数的都是黄虞稷没见过的书
《四库全书总目》《千頃堂書目》 三十二卷 黃虞稷 撰
《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國朝黃虞稷撰。虞稷字俞邰,先世泉州人。崇禎末,流寓上元。書首自題曰閩人,不忘本也。所錄皆明一代之書。。。。。。。
四库全书编辑部认为千顷堂书目收录的都是明朝的书
。。。。余阅其制举类,有自注“右八种见叶盛菉竹堂书目,皆明初场屋试士之文”可证即著录卷数,亦有钞录自他目者。钱安《畦东集》下注“县志作约庵集”。则黄虞稷又参考方志。虽较《明志》原始,然过录之误,亦或有之,此使用《千顷堂目》者不可不知。-----读《千顷堂书目》别集类札记,四川图书馆学报--小玉
《金陵朱氏家集》“南仲公朱廷佐入吴郡庠,与周忠介友善,南渡后面折马阮,不求仕进,手写古今书目,为黄俞邰、龚衡圃所得,以备资料,《千顷堂书目》盖即参取南仲公书目而成。”(出处是现今流传的千目刻本,即《适园丛书》本----《千顷堂书目张钧衡跋》)
综上可知:
1、千目会直接拿其他书目和方志里的记载的本子来用、不一定本本书都亲自见过或者真的拥有
2、千頃堂书目收录的本子,起码在黄虞稷等人认知里是成册成卷的书
以上完成后我们继续推论
吴承恩西游记,若是单篇游记文章并不值得进入千目和那些几十万字的游记列在一类,如是长篇地理类游记或地理文集,也应有一定文字量,毕竟需要被刊刻流传也才能以书的形式进入黄虞稷手中或耳中,如徐霞客游记等地理游记集大多都有几十万字,故游记西游记若存在,起码需有几万字才能以单卷形式进行刊刻。
现在让我们暂时先抛开天启淮安府志做一下总结:
千顷堂书目卷八地理类中录入的吴承恩西游记并非一定是游记,如果真是游记那不是单篇游记的概率极大。
查 射阳先生存稿,发现并不存在游记文章,仅有诗歌
因吴承恩一生仅去荆王府这一次算是长途西游,故查明代职方大统一总图及现今蕲州与淮安、吴兴的距离,(其是在长兴出狱后立刻就去赴任还是先回淮安老家尚有争议),发现其可以走水道,距离也并不是特别长,加之他刚出狱,能重获官职已是幸事,此时更应加快行程,还趁机到处游玩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即使不考虑淮安府志的内容,游记西游记也极大概率是不存在的。
这几年本人零零散散看过一些相关文章,自己也查证过一些,故笼统整理一下,方便后期使用
已知 《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收录了 吴承恩西游记 未注明卷数,有学者进而认为百回本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
查 《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发现错误较多,例证也已较多,不做赘述,谈谈误入小说的情况:李春芳岳王精忠录外集四卷(此李春芳非首辅李春芳,岳王精忠录为长篇小说,此外集应是其散章、外传等同类文,基本不可能是地理文章)
又有《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 杭补中收录千目卷八收录 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字汝忠,淮安山阳人,长兴县丞。】”,杭补即杭氏补录,也同样没有标卷数。
而千目其他若干问题又有如:
《四库全书总目》《可传集》·一卷
。。。。。。。。此集《明史·艺文志》亦不著录,《千顷堂书目》虽著录而不载卷数,盖黄虞稷亦未见之。今以其为杨维桢所手定,去取颇严,故一取其备,一取其精,与全集并著於录焉。
四库全书编辑部认为千顷堂书目只录入而不标卷数的都是黄虞稷没见过的书
《四库全书总目》《千頃堂書目》 三十二卷 黃虞稷 撰
《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國朝黃虞稷撰。虞稷字俞邰,先世泉州人。崇禎末,流寓上元。書首自題曰閩人,不忘本也。所錄皆明一代之書。。。。。。。
四库全书编辑部认为千顷堂书目收录的都是明朝的书
。。。。余阅其制举类,有自注“右八种见叶盛菉竹堂书目,皆明初场屋试士之文”可证即著录卷数,亦有钞录自他目者。钱安《畦东集》下注“县志作约庵集”。则黄虞稷又参考方志。虽较《明志》原始,然过录之误,亦或有之,此使用《千顷堂目》者不可不知。-----读《千顷堂书目》别集类札记,四川图书馆学报--小玉
《金陵朱氏家集》“南仲公朱廷佐入吴郡庠,与周忠介友善,南渡后面折马阮,不求仕进,手写古今书目,为黄俞邰、龚衡圃所得,以备资料,《千顷堂书目》盖即参取南仲公书目而成。”(出处是现今流传的千目刻本,即《适园丛书》本----《千顷堂书目张钧衡跋》)
综上可知:
1、千目会直接拿其他书目和方志里的记载的本子来用、不一定本本书都亲自见过或者真的拥有
2、千頃堂书目收录的本子,起码在黄虞稷等人认知里是成册成卷的书
以上完成后我们继续推论
吴承恩西游记,若是单篇游记文章并不值得进入千目和那些几十万字的游记列在一类,如是长篇地理类游记或地理文集,也应有一定文字量,毕竟需要被刊刻流传也才能以书的形式进入黄虞稷手中或耳中,如徐霞客游记等地理游记集大多都有几十万字,故游记西游记若存在,起码需有几万字才能以单卷形式进行刊刻。
现在让我们暂时先抛开天启淮安府志做一下总结:
千顷堂书目卷八地理类中录入的吴承恩西游记并非一定是游记,如果真是游记那不是单篇游记的概率极大。
查 射阳先生存稿,发现并不存在游记文章,仅有诗歌
因吴承恩一生仅去荆王府这一次算是长途西游,故查明代职方大统一总图及现今蕲州与淮安、吴兴的距离,(其是在长兴出狱后立刻就去赴任还是先回淮安老家尚有争议),发现其可以走水道,距离也并不是特别长,加之他刚出狱,能重获官职已是幸事,此时更应加快行程,还趁机到处游玩的概率实在微乎其微。
由此可见,即使不考虑淮安府志的内容,游记西游记也极大概率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