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一个同样标题的帖子,做了一下回答,结果那个帖子就删掉了,现在我把我的回答发一下。
【原题:卫青出击匈奴“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这个金是黄金还是铜?】
【答:】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史记○平准书》
各位看清楚,史书中凡是记作“黄金”的,都是指真的黄金,赐铜一般都是记作“钱”。
古代的铜是用来铸钱的,尤其是汉武帝之后禁止民间私铸钱,一律由国家铸造五铢钱,造一枚钱,就有一枚利润。皇帝怎么可能给人赏赐铜料呢?
历史上苏武回国之后,“赐钱二百万”,这个才是赏的真铜钱,卫青打一回大仗,全军受赐黄金二十万,如果这个金是铜钱的话,20万铜钱,十万大军的赏赐还没有给苏武一个人的赏赐多,你在逗我?
苏武的大哥苏长君“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同样也是200万钱,如果十万大军只要20万铜钱就能打一回大仗,匈奴早被汉武帝干废了
按汉朝的官方兑换,一黄金兑一万铜钱,二百万钱也就“二百金”而已,相比于二十万金,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历史上打匈奴两次大仗,文景之治攒的老本钱就基本花光了,合着文景之治三十来年才攒了不到100万铜钱呐?!
还没有汉武帝一次赏人的钱多呢,文景二帝在地下羡慕的都要流口水了。
各位不信史书的话,也可以看一下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如果按照“金等于铜”的说法,十万大军一次大战才赏20万铜钱,海昏侯墓的10吨铜钱(二百万枚)就够打十次大仗了!更别提还有115公斤的黄金,汉斤一斤才258克,换算一下,值400多万钱。
而海昏侯墓的钱,只是“昌邑王宫”里的浮财而已。按这个换算方法,匈奴到底是怎么逃出汉朝边境的?
关于史书上的金是铜这个谣言,大多数都是做文言文的时候,课堂上老师给讲的,大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都是语文老师说的?
我发现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历史知识真的有点堪忧,虽说历史不是他们的主课,但是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而且语文老师更应该教给大家辨明语境,只有特殊的语境下,金才是指铜、铁的(五金、金属、兵器)。老师们还是应该加强学习呀,各位同学们也要赶紧更新一下自己的知识,纠正一下错误观念
【原题:卫青出击匈奴“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这个金是黄金还是铜?】
【答:】
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史记○平准书》
各位看清楚,史书中凡是记作“黄金”的,都是指真的黄金,赐铜一般都是记作“钱”。
古代的铜是用来铸钱的,尤其是汉武帝之后禁止民间私铸钱,一律由国家铸造五铢钱,造一枚钱,就有一枚利润。皇帝怎么可能给人赏赐铜料呢?
历史上苏武回国之后,“赐钱二百万”,这个才是赏的真铜钱,卫青打一回大仗,全军受赐黄金二十万,如果这个金是铜钱的话,20万铜钱,十万大军的赏赐还没有给苏武一个人的赏赐多,你在逗我?
苏武的大哥苏长君“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同样也是200万钱,如果十万大军只要20万铜钱就能打一回大仗,匈奴早被汉武帝干废了
按汉朝的官方兑换,一黄金兑一万铜钱,二百万钱也就“二百金”而已,相比于二十万金,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历史上打匈奴两次大仗,文景之治攒的老本钱就基本花光了,合着文景之治三十来年才攒了不到100万铜钱呐?!
还没有汉武帝一次赏人的钱多呢,文景二帝在地下羡慕的都要流口水了。
各位不信史书的话,也可以看一下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如果按照“金等于铜”的说法,十万大军一次大战才赏20万铜钱,海昏侯墓的10吨铜钱(二百万枚)就够打十次大仗了!更别提还有115公斤的黄金,汉斤一斤才258克,换算一下,值400多万钱。
而海昏侯墓的钱,只是“昌邑王宫”里的浮财而已。按这个换算方法,匈奴到底是怎么逃出汉朝边境的?
关于史书上的金是铜这个谣言,大多数都是做文言文的时候,课堂上老师给讲的,大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都是语文老师说的?
我发现大多数语文老师的历史知识真的有点堪忧,虽说历史不是他们的主课,但是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而且语文老师更应该教给大家辨明语境,只有特殊的语境下,金才是指铜、铁的(五金、金属、兵器)。老师们还是应该加强学习呀,各位同学们也要赶紧更新一下自己的知识,纠正一下错误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