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称性被破坏
有一种基本对称性不仅适用于所有这些物理定律,而且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CPT对称性。 近70年来,我们知道这个定理,它禁止我们违反它。对称性就是把物体变换形式或旋转之后,它的形状仍然保持不变。
在物理学中,我们必须愿意挑战我们的假设,并探索所有可能性,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不可能。但是,我们的默认设置应该是,在所有实验测试中均能经受住考验,构成一个自洽的理论框架并准确描述我们的现实的物理定律,除非另有证明,否则确实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物理学定律在所有地方和所有观察者中都是相同的,除非另有证明。到目前为止,只有弱相互作用违反了这三个原则中的任何一个,但在其他领域,也有可能违反了我们目前的标准。
物理学是极为精美的一门学科,它以实验或观测为基础,建立定律或者构成基本概念和原理,再以定律或原理为基础构建物理的定理体系。然而,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定理体系,从来也不能说是彻底建成的。尽管经过反复多个实验观测得到了证实,假如某一天,一旦有一个新的实验出现,不用多,只要有一个反例,这一体系就面临着终结的危险。从这个角度上说,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不能说是“最后建成”的。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分别测试了这些对称性以及它们在引力、电磁力、强和弱核力下的性能。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弱相互作用分别违反了C、P和T对称性,以及它们中任意两个的组合(CP,PT和CT)。
但是,所有基本相互作用(每个相互作用)始终服从所有这三种对称性的组合:CPT对称性。
CPT对称性说,任何由粒子组成的,随时间向前移动的物理系统都将遵循与由反粒子组成的,由镜子反射并随时间向后移动的相同物理系统相同的规律。
它是一种在基本层面上观察到的、精确的自然对称性,它应该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甚至是我们尚未发现的现象。
一直没有CPT对称破缺的实验证据,但CPT对称破缺的可能性仍然是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CP损失只发生在弱力中,为什么不发生在强力中?
二,出现异常
预备知识
电子与反电子,主要有两个区别。
第一是它们的电荷不同。
电子带负电,反电子带正电。物理学家称他们为电荷共轭,用字母C表示。
我们用太极图表示:
左右颠倒叫C对称

第二,就是方向不一样。
在粒子的三维坐标中,所有的方向都有一个反方向。正反物质必须是颠倒的。这个叫宇称变换。用字母P表示。
上下也要颠倒,叫:P对称

符合这俩个条件,才真正属于反物质。物理学家成为CP对称。对物质实施CP变换,就能得到相应反物质的镜像。
如果有一个小球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弹来弹去,旁边有一个摄影师把它录下来,然后不管录像带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不告诉你的话你从画面上是区别不出来两种放法的,这就是“时间对称”。当然,这个概念针对的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性质。
一直没有CPT对称破缺的实验证据,但CPT对称破缺的可能性仍然是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CP损失只发生在弱力中,为什么不发生在强力中?
反例
这一枚青铜透光镜反射出来的关系投影居然是cp不对称,难道这是反物质?

绿线圈起来的是投影,红线圈起来的是实物青铜镜
1,不仅仅上下倒置,而且左右倒置,令人惊奇的是内部也呈现倒置。
2,铜镜实物上的鱼是鱼头逆时针旋转,投影是顺时针旋转。
3,铜镜实物是鱼腹在内有鱼鳍,鱼背在外。投影是鱼腹朝外鱼鳍在外,鱼背朝内。
4,实物是尾巴朝向鱼腹翻,投影是朝背侧翻尾巴。
5,投影出现了实物画面没有的内容。,实物中的鱼是公鱼(胸鳍小而圆--黄线圈起来),投影中的鱼是母鱼(胸鳍像伞或者扇形敞开---黄线圈起来)并且有臀鳍(绿线圈起来)。
6,镜像对称就是将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坐标轴的方向反过来。(例如,x‘=-x)的变换。但是,这枚青铜镜有两个坐标轴将方向反过来,已经不是镜像对称。
7,好比你对着镜子在做俯卧撑,镜子里的你在做仰卧起。吓着了吧。又好比是一个男人照镜子,镜子里面出现的是女人。
物理学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我们宇宙中存在的每个物理系统的行为。
物理学定律需要普遍适用:相同的规则必须始终适用于所有位置的所有粒子和场。它们必须足够好,以便无论存在什么条件或进行什么实验,我们的理论预测都与测得的结果相匹配。
透光镜就是光线照射镜面以后,反射到墙面显示出镜子背面花纹。(上海博物馆15000枚青铜镜仅仅4枚透光)。

我们看见一般的镜子,镜子是被反射物,反射物不是这一枚镜子,就是说,反射物与被反射物是分开的,是两个物体。而透光镜的被反射物与反射物都是同一件物质,但是透光镜还需要一件东西,就是强烈的光源,没有强烈的光源照射在镜子鉴面,也是不能投影出镜子背面的图画。
(这里镜子的正面是被反射物,镜子的反面图纹是反射物,在手电光源的照射下,将光线反射到墙面,显现出背面的图纹“鱼”)
这个双鱼青铜透光镜1682克,直径21.3厘米,最薄4毫米,最厚处12毫米,属于高浮雕,是目前已知最厚的青铜镜。在透光的图像中,厚的鱼鳞高处(12毫米)。
好比一个女人(红色的鱼)对着镜子在做仰卧起。镜子里一个男人(绿色的鱼)在做俯卧撑。吓着了吧。
四,情况很糟
把投影翻过来,发现,实物与投影需要3次镜像反演,而反物质鱼正物质只需要2次。
图1是青铜镜的鱼,图2镜子立在旁边与与平行,图2是图1的镜像;图4是图3的镜像,图3是图1的反射投影。图4上下颠倒就是图2,真是不可思议。如果镜子放在地下,图5是图1的镜像,图6是图2的镜像。
看出了没有?图1可以通过镜像换成图2,图2再颠倒换成图4,图4的镜像就是图3,也就是图1(青铜镜鱼)经过3次才能还原成为投影鱼图3。

镜子无论是什么形状,都是可以实物与投影一一对应的。
需要一种新的数学工具刻画这个现象。
或许是青铜镜里有暗物质或者暗能量被强光照射以后激发出来?
伽罗华-阿贝尔陈省身如果活着非得气死。
这个青铜镜如果在1956年发现,杨振宁李政道就无法获奖。
五,实物青铜镜破坏了CPT对称吗
我们知道,时间平移对称——能量守恒;空间平移对称---动量守恒;空间旋转对称——角动量守恒。
宇称守恒定律是指镜像对称,镜子内外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而这一枚古代铜镜内外不对称。
这一枚宋代古铜镜已经告诉我们宇称不守恒了。
六,变换

上图1是实物鱼,图7是C变换,图8是p变换。
反物质并不仅存在于科幻中。例如,在生活中,有一种水果就会产生反物质。
那就是香蕉!
香蕉含有少量的钾-40,它在衰变的过程中偶尔释放出一个正电子(也就是电子的反物质)。其实,我们的身体也包含了钾-40,也就是说你自己也会释放正电子。除此之外,反物质也被运用在医学中,科学家也在研究反物质推进器等等。
七,透光青铜镜为什么反射出现无法理解的拓扑变换?
在古代的青铜冶炼中,青铜器质量最高的就是青铜镜(结构最复杂的是曾侯乙尊盘,金属配比最复杂的是越王勾践剑),据专家估计,中国目前存在大约10万枚青铜镜,最好的出现在三个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汉代,唐朝。其中唐朝青铜镜最为精良。目前已知透光青铜镜大多是汉代。
而这一枚透光双鱼镜却是宋金时期。
宋朝是我国科技-文化-经济最发达时期。
这一枚青铜透光镜的科技含量直逼21世纪,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在今后100年也未必能够破解。因为它包含了数学(拓扑几何变换)物理学(宇称不守恒-这一枚青铜镜违反了镜像对称),天体物理学(宇宙大爆炸-反物质),....。
最后需要证明投影的鱼来自哪里?
第一个问题,投影鱼来自什么物体
回答,来自铜镜,因为只有一个照射反射物。

第二个问题,既然来自铜镜,那么问:投影鱼是铜镜背面鱼反射的,还是隐藏在铜镜背面鱼的反面---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想象的鱼的反面?
回答:
我们设铜镜背面的:
鱼头为上;
鱼尾为下;
鱼腹为前;
鱼背为后。
那么,铜镜中的鱼是:头胸腹是左,尾是右。
而投影中的鱼也是:
鱼头为上;
鱼尾为下;
鱼腹为前;
鱼背为后。
那么,铜镜中的鱼是:头胸腹是左,尾是右。
说明了投影中的鱼来自铜镜。
只不过变了形态。
--------------------------------------------
下面是其他人收藏的双鱼透光青铜镜,就没有发生投影变换

------------------------------------------
100多年物理学基础面临困境
CPT定理最意义深远的结果还是相对论与量子物理学之间的深层联系:洛伦兹不变性。如果CPT对称性是一种良好的对称性,那么洛伦兹对称性(必须指出,在所有惯性(非加速)参考系中观察者的物理定律保持不变)也必须是一种良好的对称性。如果违反了CPT对称性,那么洛伦兹对称性也会被破坏。
有时,粒子的行为与反粒子不同,这没关系。
有时,物理系统的行为与其镜像反射不同,这也是可以的。
有时,物理系统的行为取决于时钟是向前还是向后运行。但是,时间向前移动的粒子的行为必须与反光镜中向后移动的反粒子的行为相同。这是CPT定理的结果,这是唯一的对称性,只要我们知道的物理定律是正确的,那就永远不能被打破。
有一种基本对称性不仅适用于所有这些物理定律,而且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CPT对称性。 近70年来,我们知道这个定理,它禁止我们违反它。对称性就是把物体变换形式或旋转之后,它的形状仍然保持不变。
在物理学中,我们必须愿意挑战我们的假设,并探索所有可能性,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不可能。但是,我们的默认设置应该是,在所有实验测试中均能经受住考验,构成一个自洽的理论框架并准确描述我们的现实的物理定律,除非另有证明,否则确实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物理学定律在所有地方和所有观察者中都是相同的,除非另有证明。到目前为止,只有弱相互作用违反了这三个原则中的任何一个,但在其他领域,也有可能违反了我们目前的标准。
物理学是极为精美的一门学科,它以实验或观测为基础,建立定律或者构成基本概念和原理,再以定律或原理为基础构建物理的定理体系。然而,以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定理体系,从来也不能说是彻底建成的。尽管经过反复多个实验观测得到了证实,假如某一天,一旦有一个新的实验出现,不用多,只要有一个反例,这一体系就面临着终结的危险。从这个角度上说,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不能说是“最后建成”的。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分别测试了这些对称性以及它们在引力、电磁力、强和弱核力下的性能。也许令人惊讶的是,弱相互作用分别违反了C、P和T对称性,以及它们中任意两个的组合(CP,PT和CT)。
但是,所有基本相互作用(每个相互作用)始终服从所有这三种对称性的组合:CPT对称性。
CPT对称性说,任何由粒子组成的,随时间向前移动的物理系统都将遵循与由反粒子组成的,由镜子反射并随时间向后移动的相同物理系统相同的规律。
它是一种在基本层面上观察到的、精确的自然对称性,它应该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甚至是我们尚未发现的现象。
一直没有CPT对称破缺的实验证据,但CPT对称破缺的可能性仍然是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CP损失只发生在弱力中,为什么不发生在强力中?
二,出现异常
预备知识
电子与反电子,主要有两个区别。
第一是它们的电荷不同。
电子带负电,反电子带正电。物理学家称他们为电荷共轭,用字母C表示。
我们用太极图表示:
左右颠倒叫C对称

第二,就是方向不一样。
在粒子的三维坐标中,所有的方向都有一个反方向。正反物质必须是颠倒的。这个叫宇称变换。用字母P表示。
上下也要颠倒,叫:P对称

符合这俩个条件,才真正属于反物质。物理学家成为CP对称。对物质实施CP变换,就能得到相应反物质的镜像。
如果有一个小球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弹来弹去,旁边有一个摄影师把它录下来,然后不管录像带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不告诉你的话你从画面上是区别不出来两种放法的,这就是“时间对称”。当然,这个概念针对的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性质。
一直没有CPT对称破缺的实验证据,但CPT对称破缺的可能性仍然是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CP损失只发生在弱力中,为什么不发生在强力中?
反例
这一枚青铜透光镜反射出来的关系投影居然是cp不对称,难道这是反物质?

绿线圈起来的是投影,红线圈起来的是实物青铜镜
1,不仅仅上下倒置,而且左右倒置,令人惊奇的是内部也呈现倒置。
2,铜镜实物上的鱼是鱼头逆时针旋转,投影是顺时针旋转。
3,铜镜实物是鱼腹在内有鱼鳍,鱼背在外。投影是鱼腹朝外鱼鳍在外,鱼背朝内。
4,实物是尾巴朝向鱼腹翻,投影是朝背侧翻尾巴。
5,投影出现了实物画面没有的内容。,实物中的鱼是公鱼(胸鳍小而圆--黄线圈起来),投影中的鱼是母鱼(胸鳍像伞或者扇形敞开---黄线圈起来)并且有臀鳍(绿线圈起来)。
6,镜像对称就是将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坐标轴的方向反过来。(例如,x‘=-x)的变换。但是,这枚青铜镜有两个坐标轴将方向反过来,已经不是镜像对称。
7,好比你对着镜子在做俯卧撑,镜子里的你在做仰卧起。吓着了吧。又好比是一个男人照镜子,镜子里面出现的是女人。
物理学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我们宇宙中存在的每个物理系统的行为。
物理学定律需要普遍适用:相同的规则必须始终适用于所有位置的所有粒子和场。它们必须足够好,以便无论存在什么条件或进行什么实验,我们的理论预测都与测得的结果相匹配。
透光镜就是光线照射镜面以后,反射到墙面显示出镜子背面花纹。(上海博物馆15000枚青铜镜仅仅4枚透光)。

我们看见一般的镜子,镜子是被反射物,反射物不是这一枚镜子,就是说,反射物与被反射物是分开的,是两个物体。而透光镜的被反射物与反射物都是同一件物质,但是透光镜还需要一件东西,就是强烈的光源,没有强烈的光源照射在镜子鉴面,也是不能投影出镜子背面的图画。
(这里镜子的正面是被反射物,镜子的反面图纹是反射物,在手电光源的照射下,将光线反射到墙面,显现出背面的图纹“鱼”)
这个双鱼青铜透光镜1682克,直径21.3厘米,最薄4毫米,最厚处12毫米,属于高浮雕,是目前已知最厚的青铜镜。在透光的图像中,厚的鱼鳞高处(12毫米)。
好比一个女人(红色的鱼)对着镜子在做仰卧起。镜子里一个男人(绿色的鱼)在做俯卧撑。吓着了吧。
四,情况很糟
把投影翻过来,发现,实物与投影需要3次镜像反演,而反物质鱼正物质只需要2次。
图1是青铜镜的鱼,图2镜子立在旁边与与平行,图2是图1的镜像;图4是图3的镜像,图3是图1的反射投影。图4上下颠倒就是图2,真是不可思议。如果镜子放在地下,图5是图1的镜像,图6是图2的镜像。
看出了没有?图1可以通过镜像换成图2,图2再颠倒换成图4,图4的镜像就是图3,也就是图1(青铜镜鱼)经过3次才能还原成为投影鱼图3。

镜子无论是什么形状,都是可以实物与投影一一对应的。
需要一种新的数学工具刻画这个现象。
或许是青铜镜里有暗物质或者暗能量被强光照射以后激发出来?
伽罗华-阿贝尔陈省身如果活着非得气死。
这个青铜镜如果在1956年发现,杨振宁李政道就无法获奖。
五,实物青铜镜破坏了CPT对称吗
我们知道,时间平移对称——能量守恒;空间平移对称---动量守恒;空间旋转对称——角动量守恒。
宇称守恒定律是指镜像对称,镜子内外应该是一模一样的,只是方向不同。而这一枚古代铜镜内外不对称。
这一枚宋代古铜镜已经告诉我们宇称不守恒了。
六,变换

上图1是实物鱼,图7是C变换,图8是p变换。
反物质并不仅存在于科幻中。例如,在生活中,有一种水果就会产生反物质。
那就是香蕉!
香蕉含有少量的钾-40,它在衰变的过程中偶尔释放出一个正电子(也就是电子的反物质)。其实,我们的身体也包含了钾-40,也就是说你自己也会释放正电子。除此之外,反物质也被运用在医学中,科学家也在研究反物质推进器等等。
七,透光青铜镜为什么反射出现无法理解的拓扑变换?
在古代的青铜冶炼中,青铜器质量最高的就是青铜镜(结构最复杂的是曾侯乙尊盘,金属配比最复杂的是越王勾践剑),据专家估计,中国目前存在大约10万枚青铜镜,最好的出现在三个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汉代,唐朝。其中唐朝青铜镜最为精良。目前已知透光青铜镜大多是汉代。
而这一枚透光双鱼镜却是宋金时期。
宋朝是我国科技-文化-经济最发达时期。
这一枚青铜透光镜的科技含量直逼21世纪,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在今后100年也未必能够破解。因为它包含了数学(拓扑几何变换)物理学(宇称不守恒-这一枚青铜镜违反了镜像对称),天体物理学(宇宙大爆炸-反物质),....。
最后需要证明投影的鱼来自哪里?
第一个问题,投影鱼来自什么物体
回答,来自铜镜,因为只有一个照射反射物。

第二个问题,既然来自铜镜,那么问:投影鱼是铜镜背面鱼反射的,还是隐藏在铜镜背面鱼的反面---我们看不见但是可以想象的鱼的反面?
回答:
我们设铜镜背面的:
鱼头为上;
鱼尾为下;
鱼腹为前;
鱼背为后。
那么,铜镜中的鱼是:头胸腹是左,尾是右。
而投影中的鱼也是:
鱼头为上;
鱼尾为下;
鱼腹为前;
鱼背为后。
那么,铜镜中的鱼是:头胸腹是左,尾是右。
说明了投影中的鱼来自铜镜。
只不过变了形态。
--------------------------------------------
下面是其他人收藏的双鱼透光青铜镜,就没有发生投影变换

------------------------------------------
100多年物理学基础面临困境
CPT定理最意义深远的结果还是相对论与量子物理学之间的深层联系:洛伦兹不变性。如果CPT对称性是一种良好的对称性,那么洛伦兹对称性(必须指出,在所有惯性(非加速)参考系中观察者的物理定律保持不变)也必须是一种良好的对称性。如果违反了CPT对称性,那么洛伦兹对称性也会被破坏。
有时,粒子的行为与反粒子不同,这没关系。
有时,物理系统的行为与其镜像反射不同,这也是可以的。
有时,物理系统的行为取决于时钟是向前还是向后运行。但是,时间向前移动的粒子的行为必须与反光镜中向后移动的反粒子的行为相同。这是CPT定理的结果,这是唯一的对称性,只要我们知道的物理定律是正确的,那就永远不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