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建晋的统治集团:司马炎领导建立晋朝是推动中国进步发展,也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当时北方最大的统治集团是司马氏集团,司马昭建立晋国的封地在河东,古代通常把晋地称河东,所以可以把司马氏集团称为河东派,在河东派中有司马懿早期的元老系统,包括司马孚父子、何曾、郑冲和王昶、胡遵、郭淮、孙礼、州泰家族的将领,司马懿系统人数不多;人数最多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系统,司马师系统主要有李憙、王祥、石苞、郑袤、赵酆、卫瓘、羊祜、贾充、山涛等,都是司马师提拔重用的人才;司马昭系统主要有:李胤、张华、陈骞、裴秀、刘寔、魏舒、杜预、荀勖等,司马昭又特意重用父兄提拔的邓艾、王基、胡奋、荀顗等杰出人物,司马炎自己提拔的人才和外戚人数不多。司马炎继位的禅让典礼是司马懿系统的郑冲、司马师系统的李憙主持,司马师系统的大司马石苞和司马昭系统的大将军陈骞劝退,何曾、荀顗、裴秀、王沈、羊祜等宣传和守卫,顺利完成政权交替,晋朝的建立也结束了北方统治阶级内部冲突。司马氏集团的盟友不仅有灭魏派的汉宗室、甄德、郭建等原宫廷派、原蜀汉的亲汉派,还有亲魏派的曹志、曹楷的曹氏宗亲,曹氏仇敌的派系和封王受到优待的曹氏派系也都能接受让司马氏统治,不愿让自己敌视的派系统治,晋朝建立让北方统治阶级中的矛盾减少,也为推动中国统一和反分裂奠定基础。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开始亲自提拔重用人才,建立自己的皇帝系统,他首先重用自己母亲王元姬家族外戚和羊徽瑜家族外戚,这两位皇太后对晋朝建立也有功劳,成为新的宫廷派首领,这两位皇太后代表了原司马师和司马昭系统,而且势力最强,对司马炎弟弟司马攸拥戴,司马炎早期维护巩固统治必须倚重,他最初提拔的羊瑾、羊琇、羊祜、王恂等都是皇太后的外戚,自己杨皇后的亲戚最初任用不多,弘农杨氏仅用杨修子杨嚣为典军将军,杨皇后舅赵俊为领军将军,朝廷中的八公司马孚父子和何曾、郑冲、王祥、石苞、陈骞、荀顗没有一个是自己选拔的亲信,都是元老。司马炎在重用元老派同时,开始提拔自己继位后自己的外戚,包括杨文宗、杨骏、李胤、胡奋、冯荪、左思、卫烈、诸葛冲等,但也不能无视元老派,司马炎采用了特殊方式,组建了门下省,让侍中宰相去在家养病的元老家中咨询大政,既能笼络尊重元老,也能增强自己皇权,让元老参政治国同时要经过自己的执政省,司马炎组建的门下省宰相有任恺、彭权、郭绥、山涛等,门下省以任恺为首,后来形成著名的任党。司马炎也特意提拔司马昭的托孤臣贾充,卫将军贾充在司马炎继位时排在骠骑将军赵酆和车骑将军孙楷的后面,比起八公更是职务低,提拔能让贾充效忠自己,贾充是司马攸的岳父,也能密切司马炎兄弟的关系。贾充是庶族的领袖,有平反和荐举的声望,后来也形成著名贾党。司马炎继位初期的尚书省是尚书令王沈,后来继任是裴秀,仆射是羊瑾和武郂,贾充接任尚书令,仆射是羊祜和司马伷。门下省侍中任恺任职最长,继任的侍中有王恂、华廙、傅玄、甄德、程咸、孔恂、庾峻、吴奋、刘毅、杨济、王济、李胤、向雄、贾混、成粲、侯史光等,中书省的中书监荀勖任职时间最长,中书令庾纯,继任的中书令有和峤、张华等。司马炎采用各种政策团结内部,爱护百姓,这是晋朝国力能日益增强的重要原因,司马炎采纳段熲和樊建的意见给邓艾平反,笼络邓艾旧部和庶族人心,他又组建散骑省,重用原蜀汉的文立、董厥、樊建、张绍、陈寿、诸葛京等蜀汉旧臣,所以晋朝变得张华评价的国富兵强、号令如一。司马炎重用的军事将领不仅有司马氏的司马望、司马骏等,也有大司马石苞、大将军陈骞等,在吴国破坏和约北侵后,司马炎立即让两位仆射羊祜和司马伷担任都督镇守边界,让李胤和李憙继任仆射,在反分裂平定匈奴的战争中任用胡奋、杜预、何桢、路藩、李恪等,平定鲜卑拓跋部中反晋贵族的是卫瓘,向草原派出卫操、段繁、姬澹等晋臣。在平定秃发叛乱中任用杜预、胡烈、石鉴、田章等,又派司马骏和文鸯支援,最后派马隆等平定叛乱。司马炎为统一也提拔了王濬、唐彬、王戎、王浑、应绰、嵇喜、周浚、李毅等很多将领。司马炎建晋后没有排斥异己,没有残害前朝的曹氏,更没有打击迫害汉宗室和蜀汉宗室旧臣,而是继承先辈统一理想和爱民政策,努力领导人民生产建设、领导晋臣晋军抗击分裂和异族侵扰,最终不仅战胜严重的疾疫,而且平定叛乱完成中国统一建立太康盛世天下无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