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吧 关注:1,652贴子:28,624
  • 9回复贴,共1

正月期间闲聊几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月初二:
ARJ21的效益如何,通过当下东南亚运营波音717以及二手麦道MD-80系列客机的典型支线航班(雅加达—巴厘岛;吉隆坡—曼谷)的报表可知,有大约15%~20%的利润,这是在基本满座的情况下。
但是回到国内,刨开这15%~20%利润的运营成本,摊在机票上,就是和高铁的票价相差无几,这就导致中国国内支线航班的成长空间,其实位于没有连通高铁的三四线城市之间,以及没有直达高铁车次的三四线城市和地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的非中心城市之间。
这里我之所以不说增长点主要位于三四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之间的民航市场,是因为从资本回报率上来讲,支线客机占据一线超大城市繁忙的航空港的泊位和机场跑道,并不划算,在总航班数占比上可能有保底,但要是说靠三四线城市直达一线城市的航班来扩张国内的支线民航,则属于资源错配。
理论上来讲,国外航司运营这种支线航班的票价贵一点对于有航空出行需求的旅客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小飞机配小推力小涵道的,经济性差的发动机,导致经济性比波音737,空客A320一档的客机有15%~20%的效率鸿沟天花板。
面对这种基本面,国外航司普遍通过一天内飞更多趟支线航班(因为航程短)来弥补,同时欧美航司还普遍压缩前后排座椅的间距,最大限度增加可搭载乘客数来增加收益。
但是,如果出现了红海的局面(国外),导致机票的价格整体下降了30%(上次这种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暴跌的局面,是欧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廉价航空公司诞生,并大行其道,导致泛美和环球先后破产,支线航空制造商大逃杀。
早在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民航工会依旧是资金最为雄厚的行业工会,但20多年后,美国民航约一半的从业者在领食品券),
或者高铁进一步普及(国内),主要的内地三四线城市也螚轻松地通过高铁网在国内旅行,这就会导致国内支线航空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时间窗口进一步延迟。
那么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前版本的ARJ21很难具备足够强大的生存力和适应性,因为此时很难靠性价比来和巴航E175,195系列,庞巴迪CSJ/空客A220系列进行差异化竞争。
一旦外销打不开局面,光靠国内市场,ARJ21很难凭借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民航领域维持一只超过200架规模的机队,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一只高效,高成长性,能靠市场利润自我升级扩张的,商业民航工业的工程师队伍和维持售后商业运营的机务后勤体系。
以苏联时期的支线客机故事可知,如果要独自维持一只大型支线客机设计,生产,运营,升级换代。。。的产业链,单个大型支线客机型号家族的生存门槛是350架左右。


IP属地:湖北1楼2023-01-23 17:49回复
    然后呢?楼主想说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23 18:43
    收起回复
      arj21本身就是一款用来试水的飞机,在国内市场维持100-200架的规模很ok了,为将来1000-2000架规模的C919培养了一大批运营国产飞机的人才。


      IP属地:广东3楼2023-01-23 23:35
      回复
        国内支线航空发展不起来除了高铁的竞争,民航市场的特点也是一个原因。
        首先相较于国外多是螺旋桨时代遗留下来的老机场,国内大部分都是近20年修建的4C级及以上的新机场,基本不存在不用支线客机就飞不了的情况。再加上国内的人口密度,民航局开地方送主干的航线审批政策以及地方政府按座补贴的补助政策使得主流航司即使使用737/320这样的150座级客机飞地方航线也很难亏损,航司也就很难有动力单独购置支线客机。而主流航司的航线规模优势又会对支线航司形成降维打击。


        IP属地:黑龙江4楼2023-01-24 10:27
        收起回复
          升级版C909应该早点准备。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23-01-24 12:37
          回复
            正月初四的闲聊提前一天发:
            以当下国内外航司对ARJ21的订单来看,2025年前交付150架以上是稳妥的,如果2024年全球经济衰退结束,东南亚的需求后市向好,并继续开拓出非洲,西亚,南亚市场,350架的销量门槛是可以跨过去的。而且仔细分析,前面列举的两种极端不利局面其实风险不大。
            首先,当下的欧美经济衰退和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一波有很大的不同。
            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一波说到底是美国垄断资本集团为了赢得冷战,对本国中下层的让利在30多年后难以为继,并在苏东剧变后,玩了一把还乡团。
            而当下的局面也要追溯到87年,当年美国金融资本体系通过操纵87年股灾,在期货市场做盘对赌爆仓,制造市场恐慌高卖低买,打着对抗猛龙过江的日资和欧洲资本的幌子,收割了李根上台后,将实体产业资本分拆,剥离不良资产,实体产业的优质资产打包上市,到股市中融资的美国本土产业资本。
            成效是非常显著的,1987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金融系统从虚拟经济中获利,超过了年度对实体经济放贷获得的收益。
            自此美国的产业资本一蹶不振,被金融资本彻底压倒,不得不开始大规模产业外移外包。并且随着苏东剧变,以华尔街为首的欧美跨国金融资本再无人可制。
            随着欧美跨国金融集团在90年代末的两次危机中实现了对所谓冷战红利的收割,新世纪跨国金融集团放手对发达国家集团及其附庸的实体经济开始了公共社会资产金融化和私有化。
            各路金融资本的打手纷纷凭借海量的低成本融资,一波又一波的冲垮了各种经济部门,各种行业的实体经济的边界也被金融海啸冲垮,然后被跨国金融集团据为己有,划地自守占山为王,树立起耸人听闻的资本壁垒,迫使需要该行业该部门服务的从业者和消费者承担金融资本派发的高利贷。
            这种大时代背景反映在新世纪的欧美民航业,就是各种民航收费业务和实体资产被纷纷打包抵押融资,以应付已经是损人不利己的廉价航空价格战。
            由于资本盈利率下降,导致欧美大批航司没有足够的现金购买新客机升级换代扩张机队,欧美跨国金融集团自然是非常贴心的组建了航司融资公司,贷款给航司买新飞机,提前锁定未来的客流现金流水。
            而欧美航空公司打包融资的各种收费业务和实体资产往往重复抵押,到了近几年甚至将抵押融资打包成金融衍生品,以交纳一定数目的保证金而实现了融资的再抵押贷款。
            以这种高金融杠杆,高负债率,现金流水彻底完全抵押,净资产非常稀少,部分依靠金融衍生品的经营状况,一旦遇上行业出现危及现金流的风险(如911,经济衰退),或者国际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大幅上升(美联储大幅加息抑通胀),就会导致每趟资金流水应偿债务还本付息的额度飙升,甚至需要追加抵押贷款融资的保证金,否则就会被债主接盘,轻则重组瘦身裁员,重则清账抛售。
            但是亚非拉的非发达国家,以及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绑定不深的130多个国家的基本面不是这样的,面对美联储操纵经济周期,掀起的强化版经济潮汐,相比欧美的航司目前看来甚至还游刃有余。


            IP属地:湖北6楼2023-01-24 16:29
            回复
              看了你的帖子,
              思路清晰。
              珠海航展商飞预测的支线飞机市场900多架。对比总飞机数量还是太少了。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25 21:06
              回复
                帖子不错,后面几段简直就是在解读中国房地产行业


                IP属地:江苏9楼2023-02-05 1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