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高度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摘自《马氏信任经济学》
隋文帝杨坚是一代雄主,堪称帝王中勤勉国政的典范,他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几乎所有事情都要亲自过问。比如他从早到晚看军报,以至于兵部尚书无所事事,干脆请旨平调到礼部当尚书去了。可即便杨坚这么能干,隋朝从建国到灭亡也不到40年,成为历史上统一南北却很短命的王朝。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评价他:“至察而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正因为隋文帝政治格局过于狭隘,骨子里不能真正信任臣僚,所以无法调动臣僚的积极性。大臣们一方面如履薄冰,杯弓蛇影;一方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相比之下,唐太宗在君臣和谐、同心合力上就强得多了。对待李建成的部下,他先后三次大赦,不予追究;对待开国功臣,他也没有鸟尽弓藏,而是坦诚相待。李世民举重若轻、放手诸臣的治政风格,以及虚怀纳谏、谦虚进取的宽广胸怀,使得君臣一体,举朝同心,缔造出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在现实中,经营企业与治理国家是一样的道理:企业领导者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导者的格局与情怀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真正的领导者,懂得如何给予明智的信任,激发团队的信任,释放他人的潜能和创造力,营造一个高信任度的环境,从而提高团队的办事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当领导者有了一定的思想格局与高度,并且能够以身作则落于实践,整个团队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每个人都能够坚定目标、团结协作,那么就能够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这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也是无穷尽的力量,可以使整个组织从优秀走向卓越。
《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领导者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实际上是“懒政”,只有合理驭人、充分放权,才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达到“无为而治”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