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吧 关注:1,192贴子:8,166
  • 1回复贴,共1

【古代典籍】《尚书》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五经之一,上古历史;从其内容看,大致可以称作是信史,也就是可信的历史。
二、传习和辩伪
1、《说文》:“著于竹帛谓之书。”书是简册的代称,泛指书籍。
2、先秦只称《书》;《史记·五帝本纪》中才称作《尚书》,“独载尧以来”,即记载尧以来的历史故事。
3、东汉马融:“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按此“尚”就是“上”,可理解为上古的史书。
4、有学者认为《书》和《尚书》有区别;《书》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各种《书》,《尚书》则经过了孔子的删编成为“独载尧以来”的《尚书》;据传先秦记载上古历史的《尚书》有几千篇,孔子为了便于教学,删成百篇之数;也因此,《尚书》明显带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
5、春秋战国可能已经有所散佚,秦火以后,遭到破坏。伏生藏《尚书》。汉初,只找回二十八篇,汉文帝时,派晁错去和伏生学习,并用隶书录下,便成了孔子之后第一个有实际篇数和大体内容的《尚书》传本;因为用汉代通行的文字书写,便叫作《今文尚书》。
6、伏生系的《尚书》,传数代,形成三个分支:欧阳(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家,宣帝时,并列于官学,各成门户;到永嘉之乱,三家《尚书》全部佚失,最后失传。这就是《今文尚书》的始末
7、《古文尚书》是秦汉以前的古文写成,汉武帝末年,鲁共王发现,被孔安国得到,他将古文字改写成汉代隶书。故,被称作“隶古定”本。
8、孔本和伏生本的差异就是《尚书》今文和古文之争的起因。孔本实际比伏生本多出十六篇。东汉和南北朝一直有人传习。到唐代,官修《五经正义》成为教材;马融和郑玄本最后失传。
9、孔注底本。东晋梅赜献给元帝《孔传古文尚书》;魏末晋处郑冲所传五十八篇,其中三十四篇与郑玄注本相同;除《舜典》以外,都有注释,还有孔安国说明得书所作的《序》。《序》收录在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北朝刘炫、刘焯为之作《义疏》。
唐朝陆德明作《经典释文》。
唐太宗初年,颜师古校正五经文字;到孔颖达,成了终唐之世无异辞的定本。从此,梅赜所献《古文尚书》树立了正统地位;玄宗时,唐石经,也叫开成石经。
宋代,学者开始怀疑其真实性,如吴棫、朱熹、蔡沈。
元明时期,进入辩伪深入阶段,如赵孟頫、吴澄,等等。
清初已降,考据学风盛行,见微知著,东晋晚出的《古文尚书》疑案基本定谳。虽有学者为之辩护,但不能改变《古文尚书》是伪书的事实。
但是晚出的《古文尚书》和孔安国的《传》并非一无是处。
三、《尚书》的篇目和内容
1、问题复杂,篇章分合难考。
2、据阮元编刻《十三经注疏》中孔颖达《尚书正义》五十八篇抄录。
3、据孔安国《尚书序》:典、谟、训、诰、誓、命。可以看出《尚书》的内容大多是历代君王言论和行为的记载。
4、《尚书》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同时,具有巨大历史文化价值。
四、阅读和研究尚书的参考书籍
1、孔颖达《尚书正义》,唐代《尚书》学的集成之作。
2、陆德明《尚书释文》,专门解释字音字义。
3、蔡沈《书集传》,宋代《尚书》学集成之作。
4、江声《尚书集注音疏》。
5、王鸣盛《尚书后案》。
6、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
7、王引之《经义述闻》。
8、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9、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
10、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
11、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
……


IP属地:云南1楼2022-12-15 20:58回复
    楼主兄弟这个帖子也发到汴京吧一份,科普一下文化知识,谢谢了!兄弟给个面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2-24 0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