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军吧 关注:89贴子:389
  • 8回复贴,共1

扶阳中医董学军关于七种胃痛的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香河火神”解开七种胃病的病理真机北京扶阳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 2022-11-14 22:16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香河火神 ,作者文路
香河火神.
传承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传播“扶阳中土论”(即中气决定论)的文化精髓,科普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弘扬大医精神,展现华夏五千年中医文化史。
编者按:
冬天是各种胃病高发的季节,但也是养胃、护胃、治胃的最佳时间。根据“香河火神”董学军老师提出的“欲知病之去路,要先知病之来路”的思想,小编特邀董老师对胃病的七种症型进行解析,希望学者、用者、患者通过此文可以对不同症型的胃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正所谓“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证型一
寒邪客胃证
1
主症
胃痛爆作,恶寒喜温,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兼有口淡不渴或喜热饮。
2
舌脉
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病机
寒邪客胃,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4
治法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5
代表方剂:
香苏散
董师解析
寒邪客胃证病理真机
寒邪客胃,属于实证,即外边寒邪直接伤及胃,但由于此时人体正气较足,邪气也盛,所以脉呈弦紧之象。虽然一直以来,温胃散寒的代表方剂是香苏散,但董老师认为,如果用四逆汤或者桂附理中汤去党参,其温胃散寒的力度更大。
证型二
饮食伤胃证
1
主症
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兼有嗳腐吐酸,或呕吐不消化的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
2
舌脉
舌苔厚腻,脉滑。
3
病机
饮食滞停,胃气阻塞。
4
治法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5
代表方剂:保和丸加减
董师解析
饮食伤胃证病理真机
饮食伤胃证的病因在于脾胃虚寒,导致脾胃运化能力差、胃肠蠕动能力差,进一步导致饮食停滞,不能及时代谢,于是出现饮食伤胃证的各种症状。如果脾胃温热,则胃肠蠕动能力旺盛,脾胃运化功能旺盛,如此气机升降正常、消化吸收正常,则不会出现饮食停滞,也就不会出现饮食伤胃证。因此在治法上仅靠“消食导滞,和胃止痛”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治本则需要温中。
证型三
肝气犯胃证
1
主症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兼有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2
舌脉
舌苔多薄白,脉弦。
3
病机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4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5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董师解析
肝气犯胃证病理真机
肝气犯胃证的病因根源在于中焦虚寒。正常的人体气机运行规律是:肝升肺降、水升火降、脾升胃降,升清降浊,循环无端,如此,人体的五脏六腑、九窍百骸才能得以充养,生化无穷。但是当中焦虚寒后,本应正常升降的气机受到阻滞,于是才会出现肝郁气滞、横逆犯胃,伴随出现的便是一系列的症状反应。反之,如果中焦温热、中气旺盛,则气机调达,无论是肝气还是心气、肺气等都不会犯胃。因此在治法上仅靠“疏肝解郁”是不够的,还要重剂温中。
证型四
脾胃湿热为证
1
主症
胃脘疼痛,痛势急迫,兼有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
2
舌脉
舌苔黄腻,脉滑数。
3
病机
湿热蕴结,胃气阻滞。
4
治法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5
代表方剂:清中汤加减
董师解析
脾胃湿热证病理真机
上述脾胃湿热证的病机中写到“湿热蕴结,胃气阻滞”,其实“湿热蕴结”四个字还没有探到脾胃湿热证病因的根源上,此处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里的“湿热”是如何蕴结的?
我们从生活中的实例来看,比如蒸馒头的时候,当炉火旺盛时,水气向上蒸腾,气机条达,笼屉的周围不会出现水湿。当炉火熄灭,温度降下来的时候,笼屉的周围就变得湿漉漉的。
再比如蒸馒头的时候,虽然炉火很旺盛,水气也在向上蒸腾,但这时你用一块冰凉的铁板挡在两个笼屉的中间,那么铁板的周围就会产生热、产生湿,这锅馒头就蒸不好。
用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正常人,中气旺,水升火降,气机调达,这时不会有上述脾胃湿热证的症状,只有中焦虚寒,阻滞气机,水火升降不正常,才会产生湿寒,并表现出“胃脘疼痛、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热象,所以,这里的湿寒是因,热象是果。
治病治的是因,而非果。如果此时再用寒凉药物来“清化湿热”,只会越清越寒,越清越湿,越清越热,导致“湿热蕴结”更加严重,“胃气阻滞”更加严重,以致脾胃湿热之证久恋不去,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湿极生寒,寒极生凝,凝极生瘀,瘀极生堵,堵极生瘤,瘤极生癌。
由此可见,脾胃湿热证的病因根源在于中焦虚寒,其治法不是去“清化湿热”,而是通过重剂温中,中焦得温,水升火降,气机调达,胃气复来,湿热可去,其证方解。
证型五
瘀血停胃证
1
主症
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
2
舌脉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3
病机
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4
治法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5
代表方剂:失笑散
董师解析
瘀血停胃证病理真机
瘀血停胃证是典型的脾胃虚寒所致,我们都知道脾胃是人体的“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我们也知道,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所以瘀血皆由寒来,因此在治法上仅靠“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其力度明显不够,而是应该纯正温中温阳,血得热则行,如此治法即使不加活血化瘀的药物,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瘀血停胃证,当然,如果配合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其效果更佳。
证型六
胃阴不足证
1
主症
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兼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
2
舌脉
舌红少津,脉细数。
3
病机
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4
治法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5
代表方剂:一贯煎
董师解析
胃阴不足证病理真机
解决胃阴不足证的关键真机在于首先要知道人体的“阴”是什么?人体的“阴”是血液、津液。
那人体的血液和津液又是从哪里来的?《灵枢·决气》中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从上述三句话来看,“中焦受气”是指中焦脾胃接受了水谷之气,进而运化为人体的血液;“汗出溱溱,是谓津”,汗血同源,血由脾胃运化而来,汗的来源自然也是出自于脾胃的运化;“谷入气满”之后才有了“液”,谷入了哪里?当然是入了脾胃,所以人体的阴,也就是人体的血液、津液都是来自于中焦脾胃的生化。
而脾胃属土,土寒不生,只有在温热的状态下,脾胃这个“水谷之海”才能蒸腾气化,将人们日常摄入的饮食水谷运化成人体所需的血液、津液,也就是人体的“阴”。
所以,胃阴不足证表现出来的是阴虚、胃阴不足,实际上是脾胃这个“水谷之海”因虚寒过度不能蒸腾气化的结果,解决的办法即是纯正温中扶阳,源源不断地给脾胃提供热能,这样才能达到“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的效果。
证型七
脾胃虚寒证
1
主症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兼症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2
舌脉
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3
病机
脾胃虚寒,失于温养。
4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5
代表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董师解析
脾胃虚寒证病理真机
脾胃虚寒证用“温中健脾”的治法是正确的,但是在方剂上用黄芪建中汤不是很适合,因为黄芪虽然性温,但是力度不够,用不好就会造成关门留寇,即无法根除病邪,使病邪流连在体内,甚至形成按住葫芦起来瓢的格局,其病久久难愈。所以,什么时候能用黄芪建中汤要看时机,比如脉象不紧不浮,也就是没有外感外寒的表症的时候才可以用,这之前,仍然要用理中四逆辈等纯正地温中温阳,使气机调达通畅之后,再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就不容易出现上火等问题。郑卢医学的用药理念是“正纯精高”,用药纯正之后,副作用和伴随症状都很少,也没有禁忌症。因此,真正适合脾胃虚寒证的方剂是可以纯正温中扶阳的理中四逆辈。
上述解析之语,仅为一家之言,供学者、用者参考,愿与高明者深入探讨、交流,以利祖国医学之传承,解天下万民之病苦。
——董学军

END


IP属地:内蒙古1楼2022-11-26 21:36回复
    欢迎大家讨论


    IP属地:内蒙古2楼2022-11-26 21:57
    回复
      河中医学子,可向您跟师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2-10 01:55
      收起回复
        一派胡言,胡说八道。门都没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2-13 13:17
        收起回复
          大师你好,我爷爷今年80岁有个严重腰痛的病,可以请您分析分析一下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2-22 13:40
          收起回复
            楼主有火神派谱吗,我想查一位医生


            IP属地:北京8楼2023-12-20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