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76,609贴子:73,655,091
  • 12回复贴,共1

说点个人对孙武的看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孙武兵圣的形象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别人灌输了。当时没阅历没认知,什么都不懂自然也就只是单纯的盲信盲从。后来有点认知之后加上自己爱好这个就开始读孙子兵法。但是,就是这个时候才是我纠结的时期。因为照着大众注释来理解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经常有矛盾,且其阐述的兵法道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明。感觉这些自己很容易懂。如果真是这种理解是对的,那么说明我是千古奇才?还是说孙武的兵学造诣也就一般?
因为我狂妄但是不自负,所以不认为自己是那种百年一遇的人,又不认为历史上推崇孙武的人都是酒囊饭袋。所以我宁可试着相信后人为兵法作注很可能没领会孙子的思想。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自己结合实际战例再看兵法才算有了些许感悟,才感觉孙子兵圣的形象有点名实相符了。
不敢长篇大论废话连篇,怕影响阅读。所以我就列举一句话来说。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注释上说:朝着敌人不会进军的地方出兵,朝着敌人想不到的地方出兵。这话我就不解释了,大家很容易看出来毛病。这话不单跟这篇前面说的意思重复,而且这话矛盾不切实际。———我个人对这话的理解是:“出”是使其出的意思,同样“趋”也是使其趋。所以这话的意思是使对方从他必趋之地出来,让对手去他不想去的地方。这样理解之后才能解释这话,进而能解释战例了。这话的理念说白了就是调动对手。让对方朝着自己的预想进军。这样做之后就能调动敌人,就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所以才会有围点打援、围魏救赵。
单这一句话解释错了大家能看出来兵法理念是天壤之别的。
我不认识孙子,褒他或者贬他对我没半点好处,我也不感兴趣,只是客观阐述个人观点。有想一起讨论的我欢迎,但谢绝抬杠。之所以要讨论,多半是存在分歧,分歧跟抬杠再分不清就没必要讨论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7-18 14:54回复
    没人来说几句吗?我是当真希望有人能说服我。我不是来臭显摆啊。即使我想的是对的,那么没人切磋我也就止步于此了。我当真希望有人能交流几句,纯交流,那道理和逻辑、干脆事例来说服我的交流,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抬杠。
    有没有兵法造诣高的老哥出来聊聊,我本人打心底是认真且感激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7-18 21:32
    回复
      朋友,你的理解让对手去他不想去的地方,狗急跳墙的道理咱们应该知道,如果把人逼急了,或者对方眼看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他可能和你拼命,更别说他不敢去得地方了,吴王阖闾攻打越过人家不想打,他感觉自己很厉害逼得人家没办法,人家派出五百名士卒在两军阵前自杀,顿时激起越国的恨,恨不得把吴国吃了,个个不怕死拼命,急眼了,最后把吴国打的丢盔卸甲,吴王阖闾受伤被气死了,所以你说的让别人不敢去的地方可能有用,但是并不是对所有事情都是绝对的,我粗略表达一下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可能不对,我们就是交流,虽然谈,我觉得出其所必趋,应该是我军出兵的地方应该是敌人无法到达的地方,有一句话说的好,来晚了,为什么来晚了,因为你来晚了哪怕你在强大也无力回天了,对方已经把事情做成了,所以你在强大你就比对方多出几倍的兵力能打赢你也不行了,因为你错过了时辰,人家已经完事了,下一句,趋其所不意我军奔袭的地方是敌方无法预料的地方,这句话在于隐藏路线和地方对你的关注点,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所以这两句话有两个核心,第一句的核心是,要避开敌人的援助,第二句核心,要避开敌人对你的注意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09 18: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