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说起“百兽之王”,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老虎,不过在古人的心里,有一种动物比老虎还要威猛,那就是狮子。
狮子古称“狻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里,书里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晋代的郭璞注释说:“狻猊,狮子。亦食虎豹。”狮子以老虎和豹子为食,足见它的王者地位。
今天,我们就通过明代文人夏言的诗作,走近这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
狮子
(明)夏言
金眸玉爪目悬星,
群兽闻知尽骇惊。
怒慑熊罴威凛凛,
雄驱虎豹气英英。
曾闻西国常驯养,
今出中华应太平。
却羡文殊能服尔,
稳骑驾驭下天京。
这首《狮子》是明代诗人夏言的作品,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首辅大臣,从他的诗里,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狮子的雄姿,还能感受到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他在诗中写道,狮子的眼珠明亮灿烂,如同星辰,爪子宽大有力,百兽听闻它的存在,都会感到惊慌、害怕。
狮子既能震慑熊、罴——也就是棕熊这一类的猛兽,也能够驱赶老虎和豹子,真可谓是威风凛凛、英气勃发。
我曾经听闻狮子在西域常被驯养,如今它出现在中华大地正是顺应这太平盛世。却羡慕文殊菩萨能够驯服它,稳稳地驾驭着它来到京都。
诗人在这里提到文殊菩萨,是因为在佛教经典当中,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利剑,骑着狮子,象征着用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震邪魔,威猛无比。
从诗里我们也可以知道,狮子不是中原本土的动物,而是西域诸国进贡而来的。
《后汉书》中就记载了狮子的来历,据说在东汉章帝章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4年,安息国遣使进献狮子和符拔等奇异猛兽。
在之后的交往当中,西域各国也曾经多次进献狮子,所以狮子才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
因为狮子威武、强悍,它的形象具有很强的震慑力,人们还赋予了它辟邪驱凶、保护众生的超凡能力。
在民间盛行的“舞狮”活动当中,就寄托着人们祈求福运的美好心愿。每逢重大的节日和庆典,人们就装扮成狮子的模样,随着锣鼓声做出各种形态动作,这是直到今天依然流行的民俗活动。

说起“百兽之王”,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老虎,不过在古人的心里,有一种动物比老虎还要威猛,那就是狮子。
狮子古称“狻猊”,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里,书里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晋代的郭璞注释说:“狻猊,狮子。亦食虎豹。”狮子以老虎和豹子为食,足见它的王者地位。
今天,我们就通过明代文人夏言的诗作,走近这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
狮子
(明)夏言
金眸玉爪目悬星,
群兽闻知尽骇惊。
怒慑熊罴威凛凛,
雄驱虎豹气英英。
曾闻西国常驯养,
今出中华应太平。
却羡文殊能服尔,
稳骑驾驭下天京。
这首《狮子》是明代诗人夏言的作品,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首辅大臣,从他的诗里,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狮子的雄姿,还能感受到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他在诗中写道,狮子的眼珠明亮灿烂,如同星辰,爪子宽大有力,百兽听闻它的存在,都会感到惊慌、害怕。
狮子既能震慑熊、罴——也就是棕熊这一类的猛兽,也能够驱赶老虎和豹子,真可谓是威风凛凛、英气勃发。
我曾经听闻狮子在西域常被驯养,如今它出现在中华大地正是顺应这太平盛世。却羡慕文殊菩萨能够驯服它,稳稳地驾驭着它来到京都。
诗人在这里提到文殊菩萨,是因为在佛教经典当中,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手持利剑,骑着狮子,象征着用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震邪魔,威猛无比。
从诗里我们也可以知道,狮子不是中原本土的动物,而是西域诸国进贡而来的。
《后汉书》中就记载了狮子的来历,据说在东汉章帝章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4年,安息国遣使进献狮子和符拔等奇异猛兽。
在之后的交往当中,西域各国也曾经多次进献狮子,所以狮子才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出现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
因为狮子威武、强悍,它的形象具有很强的震慑力,人们还赋予了它辟邪驱凶、保护众生的超凡能力。
在民间盛行的“舞狮”活动当中,就寄托着人们祈求福运的美好心愿。每逢重大的节日和庆典,人们就装扮成狮子的模样,随着锣鼓声做出各种形态动作,这是直到今天依然流行的民俗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