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话吧 关注:348贴子:9,439
  • 10回复贴,共1

惠州话、惠州客家话的探源和归属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要:
  惠州话和惠州客家话,是惠州市域最主要的两种地方方言,但历来归属众说纷纭,或多将之归于一种从属关系。实际上,惠州话族群与客家话族群在惠州地域的形成渊源上差以千年时空,其方言的语言差别和在惠州地域存在的时空差别也相当巨大。作为一个地方文化主要载体的地方方言,惠州话承载了一千多至两千年的悠久地域文化历史的厚重,惠州客家话,则不超过四百年。


IP属地:广东1楼2022-05-02 23:20回复
    待续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5-19 13:14
    回复
      惠州地域方言中,惠州话和客家话是最主要的两种方言。但是,长久以来,学界往往忽略了这两种当代地方方言的史源性探索,以至将惠州话简单和客家话划上等号,或简单的归为一种同类的从属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缺乏科学的归类和分析,对地方文化的客观定位,对惠州民俗文化的准确定义,都是要走入歧路


      IP属地:广东3楼2022-05-23 23:42
      回复
        想问问楼主有没有推荐的惠州方言词汇收录的书籍呀,想找来研究一下


        4楼2022-06-01 14:52
        回复
          待续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6-13 00:38
          回复
            一、惠州本地话族群与客家族群历史源流简析
              惠州话往往被说成是客家话,或者被说成为客家的一个分支、一个客家的亚方言。以惠州的历史归源来说,这是一种悖论。
              现今中国汉族的民系划分,分八大块,即北(北方方言)、吴(吴方言)、湘(湘方言)、赣(赣方言)、闽北(闽北方言)、闽南(闽南方言)、客(客家方言)、粤(粤方言)。以上八大方言区域除北方方言是原有中原汉族一直保留的民系外,其它的七大民系,均为中原汉族所拆分的、异地迁徙的民系产物,罗香林的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原汉族历史五大迁徙说,实际上除八大方言语系的客家民系外,更多的是指的中国八大方言语系中、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其它全部七个语系。这方面的认识,在中国的历史学界,客家学界早已有相应系统的理论建树和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定论,在此不再赘述。可以显见,这是一种十分广义的客家概念,即是一种形容“客居它乡”、虚指意义的大客家概念。这种广义的“大客家”,按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科院院士谭其骧和著名客家学者、福建社会科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谢重光博士的划分,在中国八大方言语系中,除北方方言以外,其它所有的七个方言都是这种意义上的“广义客家”(见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谢重光《客家源流新探》)。也就是说,在广东,包括广府语系、潮汕语系(属闽南语系),实际上都划归到了这样的一种“大”客家范畴中。很显然,现在不少人所定义的惠州话的“客属”概念,当然不是指这样的一个大客家亦即广义的客家,直指的就只有作为中国八大方言语系中的客家语系,也就是民系定义上客家话范畴了。那么,惠州话是否就是从属于这样的一种八大方言语系当中的狭义的客家话呢?根据客家民系形成不超过八百年的极限,和客家话居民进入惠州不超过四百年的时限,回答是否定的。


            IP属地:广东6楼2022-06-28 15:04
            回复
              惠州府(主要指惠州传统府域所属的大惠州)出现狭义所指的客家人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明正德年(1506年至1521年,距今约500年),是明中叶进入到明晚期的一个转折时期,此时惠州府地域已开始进入客家人,但大多尚处于一种零星飘游的状况,进入的主要的地域也只是在旧府域偏东的紫金、和平、连平等山区县,多在山区临时安家,连进入当时地方户籍管理的资格也没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阳明巡抚南赣,在惠州浰头平定山贼后,“受士民之托,奏请朝廷设立和平县,将客家人编入户籍实施管理(见光绪《惠州府志》艺文卷23卷王阳明“请立和平县疏”)”,这是在传统的、大惠州府的地域上,出现对客家人及客家文化的最早的一段地方的文献记录。这里,说明了三个问题:第一、此时的客家人零散流入惠州,已逐步形成了一种社会的群体,但毕竟还是数量有限;第二、客家人进入的区域只是现在惠州市建制的外围即河源市属的和平、连平一带,尚没有进入惠州市的中心区域,也就是说尚没有进入现在的惠州市建制区域中;第三、此时的客家人,更多的是处于“客居”的流民状态,被当地人以及当地政府视为临时居住者,就好象当代尚没有上惠州户口的打工一族一样。正是这样的原因,所以客家人在明代是没有参加惠州地方科举资格的。到了明代末期,惠州知府开始积极向朝廷争取客家人的科举名额(见《惠州精神概论》第一章第一节);归善举人叶春及时为永安县(今紫金县)修志,还亲自为客家人“正名”(见同上文)。这时的数量很少的、流落于山区的客家人,才逐步在惠州站稳脚根………以上就是惠州客家人在惠州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要一段历史根源。可以说,惠州地域,客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惠州传统的府域出现,准确时间是在明代中、晚期开始,在惠州存在的绝对时间不超过五百年;而现在惠州市建制的地域出现客家人的时间又相对要迟上百年,根据所有文献记录以及大量田野调查(包阔大量族谱记录),时间上一般超不过清初康熙年,也就是说,存在的绝对时间超不过四百年。


              IP属地:广东7楼2022-06-28 15:05
              回复
                惠州话、以及以惠州东江两岸的“本地话”族群,以惠州古城为中心,包括博罗县县城罗阳古镇、以及河源县县城源城和龙川县县城老隆、秦代遗下的佗城镇等,一般都有近两千年或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这在惠州很多文献资料中都有相当丰富的记录,这里不予赘述。以族群说到方言,惠州本地话族群的以两千年计的历史告诉了我们,惠州话作为惠州地域方言中的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方言,因而其在惠州近二千年文明历史作为主要的载体的作用性不容忽略。《后汉书•南蛮传》之:“虽置郡县,而语言各异,重译乃通”,以证岭南早就有着与中原相异的独立语系,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首肯了惠州话作为惠州地域语言文化历史传承和发展的科学依据。也就是说,语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而惠州话,便是惠州近两千年惠州地域文化发展的载体中的主体,这在许多文献中已得到了证实。


                IP属地:广东11楼2022-07-18 10:26
                回复
                  惠州话有没有比粤台片客家话早上一千年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8-15 03:24
                  收起回复
                    东江本地话不是客家话!!!!


                    IP属地:广东13楼2022-08-16 16: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