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是宝宝出生后的亲密伙伴,不管是喝奶、喝水还是其他用途,每个宝宝都会拥有两三个奶瓶。
关于宝宝使用奶瓶,有的宝爸宝妈是这样认为的:
这还不简单,直接塞进宝宝嘴里就行了!
这个奶瓶这么漂亮,我要买给我家宝宝!
这个奶瓶好耐用,都一年多了,还没坏!
.........
以上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宝爸宝妈们要注意了】
奶瓶使用的这十个误区千万别碰!最后一个最重要!
误区一:让宝宝躺着喝奶瓶
有些宝爸宝妈觉得躺着喝奶,自己省事宝宝也舒服,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看似舒服的姿势,却很容易让宝宝耳朵发炎。另外长时间躺着喝奶,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地包天”,长大了还得矫正。
新妈妈们应该尽量抱直宝宝,或者采取半直立姿势。
误区二: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
有的宝妈为了自己省事,让宝宝把奶瓶当成安抚物含着睡觉。这是对宝宝牙齿有害的。
奶、果汁等含糖物质,经发酵可以产生酸性产物。
宝宝长时间含着装有奶汁的奶瓶,等于把牙齿长时间浸泡在酸液中,很容易长出龋齿。
正确的做法是,宝宝一旦睡着,妈妈就该马上把奶瓶拿开。
误区三:让宝宝刚出生就用奶瓶
如果打算母乳喂养,刚开始不要使用奶瓶。使用奶瓶容易造成宝宝乳头混淆,干扰宝宝的学习。
等到妈妈要上班时,再开始让宝宝适应用奶瓶喝奶。
误区四:让宝宝吸空奶瓶
有时候,奶瓶里的奶已经喝完了仍让宝宝吸着奶瓶,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吞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阵发性肠痉挛和腹痛,医学上叫做"吞气症"。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让宝宝得吞气症。如宝宝吸吮母亲乳头过急,而使母亲乳头的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乳头太短,甚至凹陷,使宝宝吸不出奶。
这些都会让宝宝吞入大量空气。为了预防吞气症,除了不让宝宝吸空奶瓶以外,每次母乳喂养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就差不多,不管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记得每次喂完都要帮宝宝拍嗝。
误区五:只在使用后消毒
新生宝宝的免疫能力很弱,早产宝宝更要注意。消毒好的奶瓶在下一次使用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也会滋生细菌,所以给他们使用前后最好都对奶瓶进行消毒。
大一些的宝宝虽然不需要那么严格地进行消毒,但是在疱疹性咽峡炎和手口足病流行期间,奶瓶的消毒和使用妈妈还是要注意一下,杜绝病从口入。
误区六:积攒几个奶瓶一起清洗
有些妈妈每天使用好几个奶瓶,觉得一起清洗消毒比较方便。但是宝宝的免疫能力比较弱,要防治细菌在奶瓶上滋生。
所以至少要用一个就清洗一个,然后积攒洗好的奶瓶一起消毒。
误区七:忽略奶瓶使用期限
只要不坏就一直用,这是不对的。奶瓶也是有使用期限的,特别是塑料奶瓶,一般半年左右。
不过鉴于现在塑料奶瓶的危害性较大,新妈妈们还是使用玻璃奶瓶更安全。
宝妈们一定要注意奶瓶的使用情况和期限,发现奶垢不易清除、瓶身有破损磨损等情况时,及时为宝宝更换新的奶瓶。
误区八:外貌协会
许多妈妈比较喜欢美的事物,经常帮宝宝挑一些"五颜六色"的奶瓶。但是一般漂亮的奶瓶安全性就会低很多,因为有些奶瓶的颜色涂料是含铅的,毒性很大。
作为装宝宝口粮的盛具,还是选择“简单朴素”的,对宝宝健康更有好处!
误区九:奶瓶下垂或上扬
给宝宝喂奶时,奶瓶下垂重量会全部压在宝宝下嘴唇和下牙床上面,由于宝宝年纪太小咬合能力很差,会导致宝宝下颌骨发育不良,上颌骨逐渐前突,将来长牙时会因为上颌突出形成龅牙。
当奶瓶底部上翘时,奶瓶的重量则会压在宝宝上唇及上牙床上面,会使上颌发育受到限制,同时下颌会被奶嘴顶出,长期如此宝宝会发生唇部凹陷,呈现出下牙包上牙的情况,俗称“地包天”。
因此,宝宝喝奶时要保证奶瓶和面部保持垂直,这样可以让宝宝上下唇受力均匀,且不容易让相关骨骼发生位移。
误区十:两三岁仍用奶瓶
奶瓶是宝宝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有时宝宝到两三岁还离不开它,还有依赖性。但是,很多父母却不知道这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
建议,在宝宝1岁或1岁半时,尽量丢掉奶瓶学会用杯子喝水。不仅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利,而且对孩子手部肌肉和手指是很好的锻炼。
注意!
奶嘴属于消耗品,长期使用过后,会有变硬、变质等情形,且在清洗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使奶嘴变大,导致宝宝喝奶时发生呛奶危险,因此建议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但有破损时,不管使用多久,一定要换新的。
关于宝宝使用奶瓶,有的宝爸宝妈是这样认为的:
这还不简单,直接塞进宝宝嘴里就行了!
这个奶瓶这么漂亮,我要买给我家宝宝!
这个奶瓶好耐用,都一年多了,还没坏!
.........
以上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宝爸宝妈们要注意了】
奶瓶使用的这十个误区千万别碰!最后一个最重要!
误区一:让宝宝躺着喝奶瓶
有些宝爸宝妈觉得躺着喝奶,自己省事宝宝也舒服,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看似舒服的姿势,却很容易让宝宝耳朵发炎。另外长时间躺着喝奶,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地包天”,长大了还得矫正。
新妈妈们应该尽量抱直宝宝,或者采取半直立姿势。
误区二: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
有的宝妈为了自己省事,让宝宝把奶瓶当成安抚物含着睡觉。这是对宝宝牙齿有害的。
奶、果汁等含糖物质,经发酵可以产生酸性产物。
宝宝长时间含着装有奶汁的奶瓶,等于把牙齿长时间浸泡在酸液中,很容易长出龋齿。
正确的做法是,宝宝一旦睡着,妈妈就该马上把奶瓶拿开。
误区三:让宝宝刚出生就用奶瓶
如果打算母乳喂养,刚开始不要使用奶瓶。使用奶瓶容易造成宝宝乳头混淆,干扰宝宝的学习。
等到妈妈要上班时,再开始让宝宝适应用奶瓶喝奶。
误区四:让宝宝吸空奶瓶
有时候,奶瓶里的奶已经喝完了仍让宝宝吸着奶瓶,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吞入大量空气,从而引起阵发性肠痉挛和腹痛,医学上叫做"吞气症"。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让宝宝得吞气症。如宝宝吸吮母亲乳头过急,而使母亲乳头的括约肌过度紧张,出奶太慢;或乳头太短,甚至凹陷,使宝宝吸不出奶。
这些都会让宝宝吞入大量空气。为了预防吞气症,除了不让宝宝吸空奶瓶以外,每次母乳喂养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就差不多,不管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记得每次喂完都要帮宝宝拍嗝。
误区五:只在使用后消毒
新生宝宝的免疫能力很弱,早产宝宝更要注意。消毒好的奶瓶在下一次使用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也会滋生细菌,所以给他们使用前后最好都对奶瓶进行消毒。
大一些的宝宝虽然不需要那么严格地进行消毒,但是在疱疹性咽峡炎和手口足病流行期间,奶瓶的消毒和使用妈妈还是要注意一下,杜绝病从口入。
误区六:积攒几个奶瓶一起清洗
有些妈妈每天使用好几个奶瓶,觉得一起清洗消毒比较方便。但是宝宝的免疫能力比较弱,要防治细菌在奶瓶上滋生。
所以至少要用一个就清洗一个,然后积攒洗好的奶瓶一起消毒。
误区七:忽略奶瓶使用期限
只要不坏就一直用,这是不对的。奶瓶也是有使用期限的,特别是塑料奶瓶,一般半年左右。
不过鉴于现在塑料奶瓶的危害性较大,新妈妈们还是使用玻璃奶瓶更安全。
宝妈们一定要注意奶瓶的使用情况和期限,发现奶垢不易清除、瓶身有破损磨损等情况时,及时为宝宝更换新的奶瓶。
误区八:外貌协会
许多妈妈比较喜欢美的事物,经常帮宝宝挑一些"五颜六色"的奶瓶。但是一般漂亮的奶瓶安全性就会低很多,因为有些奶瓶的颜色涂料是含铅的,毒性很大。
作为装宝宝口粮的盛具,还是选择“简单朴素”的,对宝宝健康更有好处!
误区九:奶瓶下垂或上扬
给宝宝喂奶时,奶瓶下垂重量会全部压在宝宝下嘴唇和下牙床上面,由于宝宝年纪太小咬合能力很差,会导致宝宝下颌骨发育不良,上颌骨逐渐前突,将来长牙时会因为上颌突出形成龅牙。
当奶瓶底部上翘时,奶瓶的重量则会压在宝宝上唇及上牙床上面,会使上颌发育受到限制,同时下颌会被奶嘴顶出,长期如此宝宝会发生唇部凹陷,呈现出下牙包上牙的情况,俗称“地包天”。
因此,宝宝喝奶时要保证奶瓶和面部保持垂直,这样可以让宝宝上下唇受力均匀,且不容易让相关骨骼发生位移。
误区十:两三岁仍用奶瓶
奶瓶是宝宝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有时宝宝到两三岁还离不开它,还有依赖性。但是,很多父母却不知道这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
建议,在宝宝1岁或1岁半时,尽量丢掉奶瓶学会用杯子喝水。不仅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利,而且对孩子手部肌肉和手指是很好的锻炼。
注意!
奶嘴属于消耗品,长期使用过后,会有变硬、变质等情形,且在清洗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使奶嘴变大,导致宝宝喝奶时发生呛奶危险,因此建议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次,但有破损时,不管使用多久,一定要换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