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604贴子:1,807,706
  • 0回复贴,共1

‘徽汉合流’国粹京剧的起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国粹——“京剧”,大家对京剧肯定都有自己的一些了解,都知道京剧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今天 我准备和大家聊一下比骄傲生僻的冷知识。“京剧的由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又被称为平剧、京戏等等。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它的历史悠长而浓厚,起源也十分有说法。据说其的发展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徽班进京”、“汉调进京”、“徽汉合流”。
京剧中有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等等等。即以前古代时候安徽的“戏班子”,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有“戏曲之乡”的美誉,再加之当时国泰民安,没有内忧外患,社会比较较稳定,当时的各个戏班子也不满足与在一地发展,于是选择跟随行商的商队一起出商卖艺辗转于全国各地,再加之到了各个地方的戏剧都有地方的习俗特点,所以腔调是改了又改,融合各个地方的特色的地方戏剧,后来经过不断填充完善最后形成了”京、秦“二腔。
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清高宗弘历八旬寿诞,各地纷纷派遣戏班进京。徽班就在这些献寿的大军之中,并且凭借自身实力迅速独霸京城剧坛。
首先入京的是三庆班,三庆班又被称为”徽班之祖“,而后清高宗寿诞结束后三庆班也没有离京,而是在京演出深受喜爱,逐留在京城迅速发展,其后许多徽班也在京城留驻发展其中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最盛,有句话叫“三庆班的轴子、四喜班的曲子、春台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所以一时有“四大徽班”之称。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汉调,现在叫做汉剧,又名“二黄”,是清朝中期形成于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
“本是梁溪队里人,爱歌楚调一番新”,这是关于汉调进京的最早记录,时间大概在乾隆末年。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罗罗腔也用得较多,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末角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旦行唱腔绚丽多彩,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汉调艺人辗转进京后,大部分艺人选择加入徽班班社演出。两种流派的艺人共同工作,擅长不断改良的艺人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时机,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种互相学习的状态,正是京剧孵化的温床,二者相互融合的程度逐步加深,而后发展最后形成京剧。#京剧##国粹##中华传统文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15 15: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