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做了两本文册,一本就是这《德云社曲艺戏曲唱词选录》。2016年做过一次,223页。如今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到了448页(外加8页目录),依旧是A4纸双面印。
这一次增加了货声、绕口令、快板、快板书、梅花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牌子曲、子弟书等等,总共将近四十个曲艺(戏曲)种类,基本都是流行于京津冀地区的,还有少量东北地区的。16年时有些类收录的唱段很少,比如京韵大鼓,当时只收录了三段,这回增加到了29段;比如京东大鼓,当时只收了一段,这回增加到了8段。并且这一回,每个曲艺种类都添加了一点简介。至于说收录了多少段,我都懒得数了。
这本册子里收录的大部分都听德云社说、唱过,另有一部分也不知道他们演出过没有,出于个人爱好,就收录进来。其实,德云社演唱过的曲艺戏曲节目,恐怕也很难数清楚,也恐怕很难都记录完全。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德云粉,很普通的曲艺戏曲爱好者,做这本大册子纯粹出于个人兴趣。当打印完毕添加上封面之后,捧在手里沉甸甸厚墩墩一大本(也花了好些银子呢),心里确实有些小激动。我不是专业人员,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做一本专业的曲艺文本的收录集子,只能说,在我的爱好和能力范围内,去做一点小小的文字的保留。虽然眼下不能去作商业推广,但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份备忘录,还是有些价值的。
本来做到三百九十页的时候就收住了,目录也做好了。可是又忍不住增加了三次补录,才有了最终的四百四十八页。
我有时在想,音像资料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文字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咱们的传统曲艺戏曲(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说、唱艺术),太多的东西都没有了,能够留点文字也是万幸了。真心希望专业人士专业团体可以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努力。
非常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德云社鼓曲社听鼓曲。最好可以学唱两段啊。





这一次增加了货声、绕口令、快板、快板书、梅花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牌子曲、子弟书等等,总共将近四十个曲艺(戏曲)种类,基本都是流行于京津冀地区的,还有少量东北地区的。16年时有些类收录的唱段很少,比如京韵大鼓,当时只收录了三段,这回增加到了29段;比如京东大鼓,当时只收了一段,这回增加到了8段。并且这一回,每个曲艺种类都添加了一点简介。至于说收录了多少段,我都懒得数了。
这本册子里收录的大部分都听德云社说、唱过,另有一部分也不知道他们演出过没有,出于个人爱好,就收录进来。其实,德云社演唱过的曲艺戏曲节目,恐怕也很难数清楚,也恐怕很难都记录完全。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德云粉,很普通的曲艺戏曲爱好者,做这本大册子纯粹出于个人兴趣。当打印完毕添加上封面之后,捧在手里沉甸甸厚墩墩一大本(也花了好些银子呢),心里确实有些小激动。我不是专业人员,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做一本专业的曲艺文本的收录集子,只能说,在我的爱好和能力范围内,去做一点小小的文字的保留。虽然眼下不能去作商业推广,但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份备忘录,还是有些价值的。
本来做到三百九十页的时候就收住了,目录也做好了。可是又忍不住增加了三次补录,才有了最终的四百四十八页。
我有时在想,音像资料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文字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咱们的传统曲艺戏曲(包括许多少数民族的说、唱艺术),太多的东西都没有了,能够留点文字也是万幸了。真心希望专业人士专业团体可以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努力。
非常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德云社鼓曲社听鼓曲。最好可以学唱两段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