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样的人设讨巧但是不讨喜?因为千篇一律。所谓“皮”,学名人设,是用来写一个人的。马克思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为什么是现在的他∶他经历了什么,他当时是怎么应对的,应对之后的结果如何,给他造成怎样的影响,导致他现在对类似事件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件会做出什么反应?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甄嬛传》里四大爷让曹琴默多唱一遍给温宜的歌。
反推前路∶
四大爷为什么让曹琴默多唱一遍儿歌?因为太后没给他唱过。
为什么太后不给他唱儿歌?因为他小时候寄养在外边,跟亲妈并不亲近。
为什么他小时候寄养在外边?因为他亲妈品级不高,不能亲自抚养他。
为什么低位妃嫔不能养孩子?因为清朝重视母系出身和皇子培养。
综上,四大爷从前是个什么样的皇子∶出身不高但是受到了不错的培养,寄人篱下所以心气敏感,渴望母爱所以重视儿女重视亲情,跟亲妈、亲兄弟关系疏远。
再总结∶敏感多疑,但渴望亲情。
这个“人”就立住了。
皇上不是出则看大臣吵架、入则捏妃嫔下巴的神经病,他的心思也没有深沉到碳基生物猜不出来的地步。
以上特质导致了后边的什么剧情呢?
1.对生有三个孩子、领养一个孩子的甄嬛特别重视。哪怕是发现甄嬛被果郡王觊觎,他说的不是“咱们回家吃饭”云云,而是“回去看看孩子吧”。
2.给了太后无限尊荣又置之孤家寡人之境地。哪怕这是母亲与自己亲情淡漠,四大爷该尽的孝道一样不少,但是他又逼太后杀了隆科多、死也不让十四进宫看太后最后一眼。
3.极度念旧,对拥有过的美好放不下。对纯元、华妃、甄嬛甚至是眉庄,这些他看得上、能给他带来欢乐的女人,他各个放不下。
现在我们放一个事件给四大爷∶
【年羹尧张扬跋扈】
大爷的心路历程∶
1.敏感多疑∶年羹尧是不是要造反?华妃是不是跟着造反?
2.重视亲情∶啊,还好朕没让华妃诞下子嗣……朕对不起她。
3.念旧∶华妃陪了朕这么多年,夫妻一场,朕舍不得她死。
4.塞责∶是曹琴默逼朕杀了华妃的,太后替朕料理了曹琴默,唉,只是可怜了温宜。
上位者无情。四大爷思考这一切都会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至于颂芝、音袖、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宫女、年府那几家包衣奴才……这些无关紧要的小角色,皇帝的眼里根本不存在。
皇上重视天下苍生吗?肯定重视,但是上述宫女天天在宫里,就该忠君之事+不得不死。皇权是有自己内部逻辑的,不会随便杀人,但是所杀之人又肯定各个该死;君父从不会后悔,更不会做错事,最多失眠的时候叹口气,想了想,吐出俩字∶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