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来路吧 关注:11贴子:831
  • 14回复贴,共1

和美女拉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1-11-25 16:43回复


    IP属地:福建3楼2021-11-28 10:12
    回复
      (天统年间画师多随类赋彩,而陛下亦爱瞧肖像画,是以泰半嫔御往形意馆观的皆是人像,只自己却不同,偏好看山水,这朝往馆里来,裙尾沾着的几点雨珠还未扫净,便点名要瞧那潇湘图,却被恭谨的小太监一指廊前窗下,侧鬓,先瞧见那水墨青绿的浩荡山河被人揽在掌间卷里。再往上瞧那人面容,原是才进宫的方氏。倒不曾追讨她寡言的性子,亦不过问她得居太后旧居的心境,只是纳罕道)
      你也喜欢山水?
      (潦草称一句“你”,是因着她们尚未冠封,并不想将人归为这明宫里寻常平淡的“美人”。目光仍沉在她指尖那绢本山水画间,婉声追一句)
      很难得。
      (一时间,倒不知这句置评是落在这绢本上,还是赠与眼前人)


      4楼2021-11-28 13:04
      回复


        5楼2021-11-28 13:05
        回复
          (皆是恃赖圣恩,鹄立君露的嫔娥,既圣人的心长留在肖像处,人难免俗,他们便总爱往那里评泊。刻下心思收转来时,香扇再对向那方烟云疏淡,稍偏首,倒不拘着适才殷勤捧卷的眼生奚女,只依着例,挪了履步,亲呈至昌妃身前,声淡而轻,一如昌妃裙侧未着意拂去的澄露)
          若看肖像,每日已有许多美人打照面。(昌妃养自明宫中已有十余载,自然比我谂熟陛下的心意与喜怒。不单昌妃自小养于丹掖,陛下眼前已有新欢旧好,不仅是不甚在意宠光,也晓得一味凑趣的乏腻)
          (是以,不必直截陈情,微低了粉颈,只细致瞧那画,坦诚对说)
          妾算不得什么行家,只是看这山水,难得寻个清净。


          IP属地:福建8楼2021-11-29 00:19
          回复
            肖像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昔日常在王府里玩在一处的几位嫔御,皆是大家出身,虽各有脾性,但自矜身份便不爱妄自菲薄。此刻听闻她起先出口的话语,先是扬得瞳仁,眸光落在她眉眼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倘使作画之人也是一般的胸襟,那并不需行家来品。
            (往下不再讲话,却是问人)记得,你闺字单名一个唯,唯一的唯?
            (话音才落,便想起另有同音又极近似的一字“惟”,垂着眼,嘴角往上提,倒是被自己一时的痴话逗笑。因着父亲仕从常需应对诏制的翰林院,耳濡目染下,自己亦深得儒家奥义,再开口时,从论语里捏出一句,便是又一次向她的询,但因着语调平淡,便近似对这位眼前姝丽的判词)
            唯上智不移。


            10楼2021-11-29 09:44
            回复


              11楼2021-11-29 09:44
              回复
                (南窗外,寺人正植了稍几丛修竹,入宫时瞧着堪堪只能算亭亭,此际已生得一碧万顷,重重相掩下,活像一局密语,正如昌妃所言,如此之景,即使满腹才绪,也绘不出这样的鲜灵)
                (目下挺直了身,活像那竹,颇有几分与那畔绿荫荫相映的意味,对上昌妃那一双清眸,弃了潇湘图去,淡荡续上昌妃赐的裁度)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抵着舌尖,咬重在唯字这一节,与她说这寥寥一字其中的妙喻)
                实则如何判,如何评,全然看何人来判,何人来评了。(到底还年青,那些指摘自己的訾病入了耳中,虽行得好似风轻云淡,却做不得全然不在意。此刻若说是解字,更像是回应那些与承居绮南堂有关的非议)


                IP属地:福建12楼2021-11-29 10:27
                回复
                  (初初悉知陛下将登帝王之位时,王府里满盈着喜气,便是连着文人根骨的父亲都赞叹一声,南阳佳气,多受照拂,因此原先总觉得,只有我是为陛下忧心,但此刻,却又觉得眼前人和我一般,不曾为得入明宫而畅怀。未计较她口中的祸福,窗外竹影婆娑,倒像将那山水图里油然的江南气息引到脚下)
                  记得,绮南堂外栽的是一片梧桐和青竹。
                  (元年选妃后,小太监往绛鹤居递信儿时,曾在方氏与绮南堂处多停泊几眼,却到底不想叫陛下再烦劳,此后索性再不同人提起这桩原该避及的事。但在方氏跟儿前)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我想,当年太后娘娘也一定曾被宫人私下如此置评。
                  (半眯着眼,慢吞吞将她那句简短的话语念来)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这幅潇湘图原是我进宫前,托陛下寻得的,只是后来辗转入了宫,便想着正好藏在这形意馆里。倘使你喜欢山水,倒是可以带回细观。
                  (却未提归还之期)


                  13楼2021-11-29 12:42
                  回复


                    14楼2021-11-29 12:43
                    回复
                      (并不多得陛下的眷睐,由是昌妃口中的梧桐与青竹,反教绮南堂显得更加冷澹。身份不如昌妃鸿显,本不能议论太后,便也缄着声搁下,聆得后语,反想起来,昌妃也好,同宫所居的两位旧人也罢,与天子俱是有着数十年的情分在。而这些情分与宠耀,往往不用大肆宣诸于口,便譬如雪纤间握住的流沙,只稍不留意…)
                      (譬如现时,昌妃本便是极平常的一语,却好似点醒我,叫我品出一丝晚悟的意味,笨拙地回应,好似不领情似的“拒闭”)既然是陛下替娘娘寻来的,妾是不该借的。
                      (燕支会中,被从小娇生惯养,却在我这处吃着挂落的千金们评判:说是最不肯领情,最不愿亲近的一团冷冰,忽又念起这样的判词,难得漾出几分浅淡的笑意)若是“藏”在此处,也许下回有缘,还能撞见另一位“寻宝人”。


                      IP属地:福建15楼2021-11-30 10:02
                      回复
                        (此间潇湘图是名家原作,但再如何溢于楮墨之表,仍远不如陛下那《骖鸾驭鹤》能投我怀中意,是以既遇知音,适才本是欲赠,只她偏连“借”也推开,这般客客气气,却又不落在因尊卑而生的拘谨窠臼里,更难免将她与旁的嫔御离摘开来。低着雪颌,慢条斯理间嚼着这个字眼)
                        借,也不行吗?
                        (而在我眼中,宫闱里“寻宝人”唯一位)陛下不常往绮南堂去。
                        (顿声。但因着惯来直截了当的脾性,下句话无意间却像是揭人伤疤)
                        很寂寞吧?


                        16楼2021-12-01 16:51
                        回复


                          17楼2021-12-01 16:52
                          回复
                            (一时间,也审辨不明,是太在意,抑或是不在意。摇头应道)陛下对您的心意,是借不来的。
                            (昌妃生受君露,便只如寻常事,算不得什么稀奇;而绮南堂的寥寥,本也是寻常事。可惜陛下从不会为哪一处红深绿暗绊住阵脚,刚入侍时,有着期待,便也多失落,现眼前,想通了:既如此,便也坦怀)
                            宫中的人人都是如此……(低着声,几乎不察)天长日久,便也习惯了。(昌妃已是旧人,想来比我更谙此道。)
                            (重帘外,又一场雨影躭待,合上与他共看的这册图,倒念起前儿瞧过的一折《潇湘夜雨》,原这世间本就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娘娘,又要落雨了,妾先告辞了。


                            IP属地:福建18楼2021-12-01 22:56
                            回复
                              (红殷殷蔻丹仍抵在那图间的拉网的渔夫身上,听闻她的话时,只将下颌轻轻一点,便算作允她告退之意。待那双绣履踏出形意馆的门槛时,才抬头,而极为恰巧得,她裙尾还未消失在游廊抱柱后,廉纤雨幕便细细索索砸在檐瓦间,将才冒出嫩扇的芭蕉叶,打得涨满新绿)
                              (在雨声里)
                              春日的雨落得快。
                              (本像是一句落了尾的嗟叹。但又垂着睫,向身侧原要将画归还的宫鬟递一声)去给方氏递一把竹伞吧。
                              (虽与方氏有源自山水,又可称高山流水的一席晤谈,但再不曾在陛下面前提起只言片语,不曾主动让帝王雨露拨往绮南堂。这非因着宫闱里小女子间的争风吃醋,而只是因着,每当陛下宿在绛鹤居,瞧见他不展的眉时,心生的为臣子般的本分与为向善人的慈心)
                              (也便只是递伞了)


                              19楼2021-12-03 0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