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普吧 关注:17贴子:137
  • 0回复贴,共1

不吃糖宝宝就不会蛀牙?这个“看不见”的糖更要小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少吃糖,不然会长蛀牙!”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教育孩子?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平时已严格控制糖和零食的摄入,宝宝蛀牙为什么还是防不胜防呢?

不吃糖≠不长蛀牙
提到蛀牙,很多人潜意识觉得“吃糖=长蛀牙”。吃糖确实有可能会造成蛀牙,但不吃糖≠没有蛀牙。
因为会让宝宝长蛀牙的,远远不止是糖果。碳水化合物同样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糖产生酸从而导致龋齿。

比如宝宝喝的母乳或者牛奶里含有乳糖,它就是奶类中特有的碳水化合物。
特别是有些宝宝睡觉喜欢含着奶瓶,奶渍长期遗留在牙齿上面,细菌利用奶里面的糖产酸,就会腐蚀乳牙,造成所谓的“奶瓶龋”。
奶瓶龋的表现:
低龄儿童龋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奶瓶龋”。常见就是上排门牙靠近嘴唇面、牙齿与牙齿相邻面出现大面积龋坏,一旦发生,便无法自愈。
因为宝宝在吸吮奶液的过程中,奶瓶的奶嘴正好顶在腭部,使上门牙都浸泡在奶液里,牙齿也在不知不觉中遭到腐蚀。
宝宝长期在喝奶后含着奶嘴入睡,再加上没有清洁口腔,进入睡眠状态时,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减少或停止,很容易造成致龋菌在宝宝口腔内肆虐繁殖,从而使得牙齿大面蛀坏。
奶瓶龋对宝宝的危害
1、影响恒牙萌出
奶瓶龋发展到后期,宝宝会感到剧烈的牙痛,而一旦乳牙因为龋蚀严重无法治疗,还会因此影响日后恒牙的发育。

因此,对于小孩子来说,奶瓶龋危害极大,堪称儿童蛀牙的头号“杀手”。
2、诱发牙神经炎
与恒牙相比,乳牙中的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因而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蚀。

而患了“奶瓶龋”,宝宝不仅会牙疼,严重时还可发生牙髓炎、牙周脓肿等并发症,危害全身健康。
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发育
奶瓶龋一旦出现,会直接影响到小宝宝的身体发育。牙齿不好,咀嚼能力自然就会受到影响,也就不利于营养的全面吸收。

如果奶瓶龋很严重,甚至会可能导致颌面部的骨骼发育,造成面部美观出现问题。
如何预防奶瓶龋?
1、及时清洁口腔
宝宝一般会在睡前喝奶,但夜晚长时间内牙齿都处于一个细菌环绕、被糖分包围的环境,牙齿很容易被细菌侵蚀。
所以在孩子喝完奶以后再喂一些温开水,或者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绕在手指上,帮助宝宝清洁牙齿以及牙龈,可以有效清洗、冲走奶液在口腔中的残渣。
2、合理饮食,按时刷牙
小孩子本身没有什么自控能力,这个阶段对于牙齿的保护,家长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有正确的饮食习惯,不能经常食用高糖分的食物;
在宝宝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家长就应该开始给孩子刷牙,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刷,每天至少两次。
避免长时间使用奶瓶
含奶瓶时间过长会让孩子依赖奶嘴,而且影响孩子语言以及口腔发育,更重要的是奶瓶龋会不断恶化,奶垢在口腔中越积越多。

所以一旦孩子可以自己喝水就应该改为锻炼孩子使用杯子。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1周岁时要开始停止使用奶瓶,而到18个月大时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及时地摆脱对奶瓶的依赖,降低奶瓶龋的发生率。
最后正睿齿科特别要提醒宝爸宝妈们~
由于乳牙本身的特殊性,奶瓶龋程度容易加深,且破坏面积广,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才能及时预防奶瓶龋,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
END


1楼2021-11-22 10: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