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场 |张莉:因为切实,别开生面
原创长江文艺长江文艺杂志社今天



主持语|
看简历会感叹,修新羽是我们通常说的那种有光环的、“别人家的孩子”。1993年出生的她,十六岁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本科和硕士都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就读,硕士毕业时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要知道,那可是清华园里学生的最高奖项。这位年轻人兴趣广泛,创作力旺盛。她写青春文学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出版了两部小说集《死于荣耀之夜》和《年轻时我们向陌生人奔去》。与此同时,她还是青年剧作家,2017年,她的剧本《华夏碑》在北京蓬蒿剧场上演,也是在这一年,她的另一剧作《奔》获得了第四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本期专辑,我邀请三位青年批评家唐诗人、林培源、马思钰一起关注修新羽的作品。在《知识、时代与个人才能》中,唐诗人认为,“修新羽‘向陌生人奔去’系列小说背后隐藏的是‘哲学的目光’,其科幻题材类小说的背后立着的则是‘技术的眼睛’。哲学的目光流露的是‘知识含量’,技术的眼睛看取的是‘时代疑难’,知识性和时代感,在修新羽不同的小说中完成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在《“用自己的方式命名万物”》中,林培源认为,“‘城北’系列的语言更为凝练和诗意,故事的氛围更显晦暗。最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修新羽借这些作品,开启了对人物内心更艰深的探索。最后,‘城北’系列的叙事重心明显偏向女性,将其冠之以‘女性主义小说’之名,也无不可。”马思钰在《时间意识与“今天”立场》中认为,修新羽的作品,“以‘今天’为基点切入对历史及未来的想象,意在观察当前时代语境下人类的共同困境,探索穿越个体精神迷雾的可能,具有浓重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人文情怀。”三位青年批评家从不同角度打开了我们对修新羽作品的认识,难能可贵。坦率说,读到《城北急救中》之前,我对修新羽一无所知。但那篇小说非常吸引我,《城北急救中》关于“城北”的青年生活,切实、日常,并没有一般青年小说中的伤感气,事实上,小说调性里内蕴的才情让人爱惜。因此,我将这部作品收录进了《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如果没有记错,修新羽应该也是那本集子里最年轻的90后作者了。《城北急救中》书写了我们时代在边缘处努力生存的男女青年,尤其是那位女性,她清醒冷静,落落大方,即便贫穷困窘,也不自怜自艾。我以为,《城北急救中》是2019年难得的短篇佳作。作为青年作家,修新羽是有思考渴望的写作者,这与她的教育背景有一定关系,但是,这种思考热情对于写作者也可能构成一种迷障。一如唐诗人所言,如何将知识融入叙事是个难局,“如何融合才不至于笨拙,不让文学创作成为哲学知识的演绎,也不陷入单向度的、满足于技术批判的小说虚构模式,这是对作家个人文学叙事能力的极大考验。”好在,我们的修新羽找到了属于她的“城北”,在那里,她写下我们时代青年人最为切实的生活本相。一年多以前,读到《城北急救中》时我想到鲁迅的话,“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城北急救中》之所以获得诸多赞誉,原因在于她开始关注我们的“实在”和我们的“附近”,而正是因为对一种“切实”的尝试,才使得修新羽的写作“别开生面”。
—END—
《长江文艺》2021年第10期
责任编辑 | 何子英 熊梦柔


▲张莉|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持微火者》《远行人必有故事》等。2019年3月向127位当代中国作家发起“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引起广泛社会影响。主编《2019/2020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2019/2020年短篇小说二十家》《2019/2020年中国散文二十家》《新女性写作专辑:美发生着变化》《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等。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
原创长江文艺长江文艺杂志社今天



主持语|
看简历会感叹,修新羽是我们通常说的那种有光环的、“别人家的孩子”。1993年出生的她,十六岁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本科和硕士都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就读,硕士毕业时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要知道,那可是清华园里学生的最高奖项。这位年轻人兴趣广泛,创作力旺盛。她写青春文学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出版了两部小说集《死于荣耀之夜》和《年轻时我们向陌生人奔去》。与此同时,她还是青年剧作家,2017年,她的剧本《华夏碑》在北京蓬蒿剧场上演,也是在这一年,她的另一剧作《奔》获得了第四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本期专辑,我邀请三位青年批评家唐诗人、林培源、马思钰一起关注修新羽的作品。在《知识、时代与个人才能》中,唐诗人认为,“修新羽‘向陌生人奔去’系列小说背后隐藏的是‘哲学的目光’,其科幻题材类小说的背后立着的则是‘技术的眼睛’。哲学的目光流露的是‘知识含量’,技术的眼睛看取的是‘时代疑难’,知识性和时代感,在修新羽不同的小说中完成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在《“用自己的方式命名万物”》中,林培源认为,“‘城北’系列的语言更为凝练和诗意,故事的氛围更显晦暗。最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修新羽借这些作品,开启了对人物内心更艰深的探索。最后,‘城北’系列的叙事重心明显偏向女性,将其冠之以‘女性主义小说’之名,也无不可。”马思钰在《时间意识与“今天”立场》中认为,修新羽的作品,“以‘今天’为基点切入对历史及未来的想象,意在观察当前时代语境下人类的共同困境,探索穿越个体精神迷雾的可能,具有浓重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人文情怀。”三位青年批评家从不同角度打开了我们对修新羽作品的认识,难能可贵。坦率说,读到《城北急救中》之前,我对修新羽一无所知。但那篇小说非常吸引我,《城北急救中》关于“城北”的青年生活,切实、日常,并没有一般青年小说中的伤感气,事实上,小说调性里内蕴的才情让人爱惜。因此,我将这部作品收录进了《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如果没有记错,修新羽应该也是那本集子里最年轻的90后作者了。《城北急救中》书写了我们时代在边缘处努力生存的男女青年,尤其是那位女性,她清醒冷静,落落大方,即便贫穷困窘,也不自怜自艾。我以为,《城北急救中》是2019年难得的短篇佳作。作为青年作家,修新羽是有思考渴望的写作者,这与她的教育背景有一定关系,但是,这种思考热情对于写作者也可能构成一种迷障。一如唐诗人所言,如何将知识融入叙事是个难局,“如何融合才不至于笨拙,不让文学创作成为哲学知识的演绎,也不陷入单向度的、满足于技术批判的小说虚构模式,这是对作家个人文学叙事能力的极大考验。”好在,我们的修新羽找到了属于她的“城北”,在那里,她写下我们时代青年人最为切实的生活本相。一年多以前,读到《城北急救中》时我想到鲁迅的话,“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城北急救中》之所以获得诸多赞誉,原因在于她开始关注我们的“实在”和我们的“附近”,而正是因为对一种“切实”的尝试,才使得修新羽的写作“别开生面”。
—END—
《长江文艺》2021年第10期
责任编辑 | 何子英 熊梦柔


▲张莉|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持微火者》《远行人必有故事》等。2019年3月向127位当代中国作家发起“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引起广泛社会影响。主编《2019/2020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2019/2020年短篇小说二十家》《2019/2020年中国散文二十家》《新女性写作专辑:美发生着变化》《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等。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