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柴科夫斯基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其风格独特,特别是协奏曲作品,可谓是乐坛中的珍品,这首创作于1874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使俄罗斯钢琴音乐更走向世界。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 第一钢琴协奏曲; 音乐动机; 音乐主题 ;奏鸣曲式; 复三部曲式; 回旋奏鸣曲式
1874年的12月份, 一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在大雪纷飞的莫斯科诞生了。正如这个世界上其他新生的事物一样, 它在开始时也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作者的老师及其同僚用尖酸, 刻薄的指责, 甚至使用“ 毫无价值” 等词汇来抨击作者和他的这部作品。
但是它没有被扼杀掉, 而是以它丰富壮丽, 优美动听, 且耐人寻味的旋律, 别具匠心的配器风格, 向世人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难以抗拒的魅力。从它首演开始到今天, 一直深受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也受到各国演奏家的青睐。可以说它已经成为钢琴家们展示技巧和音乐风范时不可缺少的一部作品。它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就是柴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一、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生平
彼得 #8226;伊里奇 #8226;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后来听从家里的安排入法学院。22岁时柴科夫斯基放弃工作,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创作,毕业后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性格内向,感情丰富,与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他有些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也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这个期间开始,柴可夫斯基和一个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通信,在他后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后来,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迫于社会的压力而终止时,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
在音乐创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做了一部《弦乐小夜曲》,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二、《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
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其中《降b小调第一号》最受欢迎,是唯一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首,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正是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它的创作过程和音乐本身一样充满戏剧性,这首协奏曲对我而言仿若柴科夫斯基一生的缩影。
柴科夫斯基在1874年11月21日给他弟弟阿纳托利亚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完全置身于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之中,我想让尼古拉˙鲁宾斯坦在他的音乐会上演奏它。工作进行的很不顺手,进展缓慢,我尽量使自己构想出钢琴化得经过句,可结果其中大多数都散乱无章……。”11月26日他又写道:“我全身心沉湎于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之中,有了一点进展,但很不理想。”可是仅仅几天以后的12月初,协奏曲的草稿便已完成。
这首协奏曲的伟大就在于它的真诚、感人,而且还交织了许多令人秉息的美丽弦律与和声。相较于当时国民乐派的时代背景,它却追随十九世纪的浪漫风格。再加上柴科夫斯基的个性十分的神经质,忧郁、内向,甚至还有断袖之癖,而这恰好成就了其作品中优美旋律的高潮起伏(神经质)、扣人心弦的沉郁顿挫(忧郁的气质),也造就了一篇篇暗自饮泣而凄美绝伦的不朽乐章(内向而带同性恋的个性)。他说:“我之所以创作,乃因为经由音乐我可以充分宣泄我的情感和感受。”他一生固执他想表达的,最能让他用音符捕捉情感的形式就是他的题材,是古典也好;是浪漫也行,更重要的是他以过人的秉赋,将这些多样化的特质交迭融会,化为创作上生生不息的活水泉源!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 第一钢琴协奏曲; 音乐动机; 音乐主题 ;奏鸣曲式; 复三部曲式; 回旋奏鸣曲式
1874年的12月份, 一部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在大雪纷飞的莫斯科诞生了。正如这个世界上其他新生的事物一样, 它在开始时也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作者的老师及其同僚用尖酸, 刻薄的指责, 甚至使用“ 毫无价值” 等词汇来抨击作者和他的这部作品。
但是它没有被扼杀掉, 而是以它丰富壮丽, 优美动听, 且耐人寻味的旋律, 别具匠心的配器风格, 向世人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难以抗拒的魅力。从它首演开始到今天, 一直深受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也受到各国演奏家的青睐。可以说它已经成为钢琴家们展示技巧和音乐风范时不可缺少的一部作品。它给人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就是柴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一、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生平
彼得 #8226;伊里奇 #8226;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后来听从家里的安排入法学院。22岁时柴科夫斯基放弃工作,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创作,毕业后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性格内向,感情丰富,与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他有些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也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这个期间开始,柴可夫斯基和一个热爱音乐的梅克夫人通信,在他后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后来,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迫于社会的压力而终止时,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
在音乐创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风格做了一部《弦乐小夜曲》,对于瓦格纳音乐中的一些特性他却很反感,认为瓦格纳过于重视管弦乐队而忽略了声乐,柴科夫斯基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面。
二、《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
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三首钢琴协奏曲,其中《降b小调第一号》最受欢迎,是唯一被演奏得最多的一首,作品中略含俄国味的主题,以及充满斯拉夫式粗线条和色彩的管弦乐法,正是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它的创作过程和音乐本身一样充满戏剧性,这首协奏曲对我而言仿若柴科夫斯基一生的缩影。
柴科夫斯基在1874年11月21日给他弟弟阿纳托利亚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完全置身于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之中,我想让尼古拉˙鲁宾斯坦在他的音乐会上演奏它。工作进行的很不顺手,进展缓慢,我尽量使自己构想出钢琴化得经过句,可结果其中大多数都散乱无章……。”11月26日他又写道:“我全身心沉湎于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之中,有了一点进展,但很不理想。”可是仅仅几天以后的12月初,协奏曲的草稿便已完成。
这首协奏曲的伟大就在于它的真诚、感人,而且还交织了许多令人秉息的美丽弦律与和声。相较于当时国民乐派的时代背景,它却追随十九世纪的浪漫风格。再加上柴科夫斯基的个性十分的神经质,忧郁、内向,甚至还有断袖之癖,而这恰好成就了其作品中优美旋律的高潮起伏(神经质)、扣人心弦的沉郁顿挫(忧郁的气质),也造就了一篇篇暗自饮泣而凄美绝伦的不朽乐章(内向而带同性恋的个性)。他说:“我之所以创作,乃因为经由音乐我可以充分宣泄我的情感和感受。”他一生固执他想表达的,最能让他用音符捕捉情感的形式就是他的题材,是古典也好;是浪漫也行,更重要的是他以过人的秉赋,将这些多样化的特质交迭融会,化为创作上生生不息的活水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