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康熙年间走来,比美国成立还要早上100多年的中药龙头企业北京同仁堂,是超百年历史的品牌中,依然不倒不败的一个。北京同仁堂的市值大约是432.2亿元,同样是中药龙头股的云南白药市值却超过千亿,片仔癀市值更是在2000亿以上。
300年金字招牌是被低估了,还是市场表现真的差强人意?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在找到更高的增长。
文/肆月
出品/硬通社
· 价 不 对 位 的 同 仁 堂
说起同仁堂,这个老字号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它可以称得上是一家中药企业,也是中药文化的代表。同仁堂拥有22条通过质量认证的生产线,打通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中药种植到加工生产,从物流配送到药品零售,应该说这是一家非常有市场话语权的企业。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一直以来的古训,也因此同仁堂研制出了很多选料上乘、疗效显著的经典中成药物,比如说在心血管方面非常成功的安宫牛黄系列,补益类的六味地黄系列,清热类的牛黄解毒系列,妇科领域的乌鸡白凤系列,最近在精神疾病方面抗抑郁的首个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也成功进入临床阶段。这些药物,想必有些生活常识的人都听说过,有些极为常见,有些却是一丸难求,这其中的一些药物在国际上,也是蜚声海外。
同仁堂的百年大宅,要想追溯起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清康熙八年,这个品牌诞生于1669年,由乐显扬创建,此人曾任清皇宫太医院的吏目,被后人誉为“大清药王”。乐显扬出身是铃医世家(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在行医卖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医疗经验,因此,在中医药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北京地区小有名气,后经人介绍进入了清皇宫,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在深宫大院中,乐显扬对宫廷官僚间尔虞我诈和腐败行径厌恶透顶,他宁可做良医济世一方,也不愿为贪官残害百姓,到了1669年乐显扬辞官出宫,开始为百姓奔走看病。逐渐,他觉得应当有一间药室,于是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药铺就这样诞生了。
同仁堂真正开始光耀门楣,还要到清康熙年间。乐显扬的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分别汇集成《乐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同仁堂药目》二书,使同仁堂声誉大振,迅速波及全国,一般病家、客商云集,1723年雍正清宫御药房用药也指令到同仁堂拣选,而得此殊荣的民间药铺仅同仁堂一家。
深厚的品牌历史文化沉淀,是同仁堂深不见底的护城河。在千年历史长河里,只出了这一家流传至今的百年老字号,这种优势,得天独厚,永远都无法复制。
1997年北京同仁堂集团成立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交所上市,在拉出一条增长曲线以后,从2015年开始,公司总营收和利润,便经历了一个长达几年的盘整期。资本市场的风,把同仁堂几乎给遗忘了。
· 中 药 行 业 的 新 机 遇
同仁堂的5大系列在其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中贡献营收约为22.37亿元,占上半年总体营收的30.4%,毛利率为58.13%。这五大系列除了安宫牛黄经典系列外,市场认知度最高的就是六味地黄系列,我们注意到这也许得益于六味地黄系列属于非处方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市场推广。而除去六味地黄系列外的四大,都为处方药。处方药的宣传和推广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根据有关规定,处方药只能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合理用药的通知中,也规定了,西医不能开具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除非取得相关资质证书的西医方可开具。这也在初期对整体营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比片仔癀或云南白药来看,后2者都是非处方药,宣传范围较广,且其经典药物配方属于国家保密级配方,这就为后2者巩固了企业的护城河,也是同仁堂至今没有超越的原因。
另外,在同仁堂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中,我们看到了曾经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支出有了一定的下降,本期披露的销售支出为14.22亿元,依然是其他几项费用成本中最高的一项。据有关方面报道,同仁堂公司销售费用在业内龙头中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是片仔癀的2.15倍,云南白药的1.75倍。并且在2020年披露的年报中显示,同仁堂公司总计员工人数18764人,销售人员为9535人,占到了企业用工人数的50.8%,也就是占到了一半的员工。大概同仁堂药店的商贸流通属性,是营销人员众多的主要原因吧!那么,在营销上如此大投入的手笔,利润率又如何呢?
*图片来源同仁堂2020年年度报告编辑
根据有关披露显示,同仁堂本期的销售毛利率为47.97%,销售净利率为13.46%,估值较高的片仔癀本期销售毛利率为49.8%,销售净利率为29.68%。毛利率相差无几,净利率明显较低,还是工业和商贸流通混合的结果。
很显然,同仁堂的管理层已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20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了营销改革:形成“4+2”经营模式,精准布局 OTC、终端、医疗、药酒四大市场,针对四大板块分别成立四大事业部进行精耕细作。同仁堂商业结合不同地区需求开展了中医义诊、用药咨询、脑中风筛查等线下体验活动,并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发展家庭药房和京东到家等线上业务。
老字号总有吃老本的问题,因为深厚的根基,经营的足够稳健,鲜少会看到年轻人在老字号企业中担任重点角色,这也导致了这些老字号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活力,近些年许多老字号也都渐趋没落了,比如说卖包子的“狗不理”或者卖烤鸭的“全聚德”,百年药企也难逃安稳安逸缺乏增长的宿命,所以龙头中药企业们纷纷开始追求第二条增长曲线,在大健康、大消费走红的当下,时代给予了中药企业足够的红利。
基于此,很多药企不断地在进行品类拓展的努力,我们看到云南白药通过牙膏跑通了日化,片仔癀在药妆上不断发力,东阿阿胶的养生零食桃花姬也打开了知名度。
而同仁堂,在化妆品、日用品、饮用品方面也均有涉足,但尚未打开市场知名度。上一届领导人,采取的多元化扩张道路,最终也因在不擅长的“蜂蜜食品”领域里被打得落花流水,最终以吊销执照落幕。这曾是同仁堂一度的丑闻,也是同仁堂重生的起点。
· 新 班 底 新 气 象
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同仁堂的管理层就开始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到2021年6月,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同仁堂的管理层又吸纳了一批年轻力量。
中医药本来就是一个传统行业,在上一个时代里,一般老年人会对中医药进行大幅消费或者更加关注,这是此前中医药行业重要的消费客群,当然现在也一样,可是在当下社会,随着中医药参与拓展的消费产品,其既有的群体画像已经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改变。
爱美的年轻女性希望通过有效安全的中药成分来进行护肤改善,注重健康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温和的中药来养生调理,如果老字号的营销方式仍旧沉迷于以往,是很难带来新的增长活力的。
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对原生态、自然的追求,中药企业有着比化学制药更大的发展优势,我们能够看到的相宜本草、佰草集、百雀羚这些都是立足于中药成分的产品,后起之秀尚占有一席之地,更何况是品牌内涵无人能敌的同仁堂呢。
中医在临床应用上,用药温和,疗效较慢,服用时间长这些特点,都助长了西医的发展,西医药物见效迅速,涉药时间短、效果好,成为了其在临床上发展更快的关键。
但是,在此次疫情中,中医所发挥的临床作用,也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折点,更是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针对我们前文提到的,同仁堂的五大系列有四大均是处方药物,宣传受阻方面,今年年初国家中央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政策措施。
3个月前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推动了加强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并且要求加强中医临床科室的设置和专属药房。
2个月前发改委在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再次提到了,要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创新。
这些在医疗体系内对中医发展的重要推动,都有助于同仁堂的增长。
在市场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老龄化已经变成基本国情。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
*硬通社图库版权所有编辑
但是,权威部门也表示了,这一代老龄人口的质量不断在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而人口寿命也有所提升,2021年,8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20年统计时提高了0.98%。
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而迈入花甲之年以后,更加会注重身体健康与养生,高质量的银发经济对有如此历史品牌沉淀优势的同仁堂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和红利。
在北京,我们看到了同仁堂老字号在新零售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同仁堂开始布局发展大健康新零售业务,全新子品牌和体验店——知嘛健康,在北京正式亮相,店内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到来。
知嘛健康体验店内,装潢及陈列设计使用的是各种罐子装的中药、养生食品,还推出了更加养生个性的特色健康饮品,比如枸杞咖啡、罗汉果美式等,还设有不同的诊疗室,通过检测、追踪、治疗等多环节重新诠释对“治未病”的理解,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精准健康服务方案,满足国民不断升级的健康消费体验。这是同仁堂加强品牌文化,在深耕产业链上做出的一次大胆尝试。
*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体验馆,环球网拍摄编辑
在2021年的半年报中,我们并未看到同仁堂对新零售业务有过财务数据的披露,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同仁堂年轻化的团队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这是老字号改变的开始。
从《本草纲目》到《皇帝内经》,中国中医药博大精深,是一份深厚的人类文化和医学遗产。传承300年的同仁堂,作为中医药这个赛道上最有底蕴的企业,需要突破的瓶颈,只剩下人才和机制,只剩下让总营收上台阶。
End
聚焦特色上市企业,深耕硬通资讯信息,过硬的资讯就是价值,请关注硬通社GZ号
300年金字招牌是被低估了,还是市场表现真的差强人意?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在找到更高的增长。
文/肆月
出品/硬通社
· 价 不 对 位 的 同 仁 堂
说起同仁堂,这个老字号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它可以称得上是一家中药企业,也是中药文化的代表。同仁堂拥有22条通过质量认证的生产线,打通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中药种植到加工生产,从物流配送到药品零售,应该说这是一家非常有市场话语权的企业。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一直以来的古训,也因此同仁堂研制出了很多选料上乘、疗效显著的经典中成药物,比如说在心血管方面非常成功的安宫牛黄系列,补益类的六味地黄系列,清热类的牛黄解毒系列,妇科领域的乌鸡白凤系列,最近在精神疾病方面抗抑郁的首个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也成功进入临床阶段。这些药物,想必有些生活常识的人都听说过,有些极为常见,有些却是一丸难求,这其中的一些药物在国际上,也是蜚声海外。
同仁堂的百年大宅,要想追溯起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清康熙八年,这个品牌诞生于1669年,由乐显扬创建,此人曾任清皇宫太医院的吏目,被后人誉为“大清药王”。乐显扬出身是铃医世家(手摇串铃,奔走在大街小巷,行医卖药),在行医卖药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医疗经验,因此,在中医药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北京地区小有名气,后经人介绍进入了清皇宫,当上了太医院的吏目,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在深宫大院中,乐显扬对宫廷官僚间尔虞我诈和腐败行径厌恶透顶,他宁可做良医济世一方,也不愿为贪官残害百姓,到了1669年乐显扬辞官出宫,开始为百姓奔走看病。逐渐,他觉得应当有一间药室,于是位于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药铺就这样诞生了。
同仁堂真正开始光耀门楣,还要到清康熙年间。乐显扬的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分别汇集成《乐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同仁堂药目》二书,使同仁堂声誉大振,迅速波及全国,一般病家、客商云集,1723年雍正清宫御药房用药也指令到同仁堂拣选,而得此殊荣的民间药铺仅同仁堂一家。
深厚的品牌历史文化沉淀,是同仁堂深不见底的护城河。在千年历史长河里,只出了这一家流传至今的百年老字号,这种优势,得天独厚,永远都无法复制。
1997年北京同仁堂集团成立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交所上市,在拉出一条增长曲线以后,从2015年开始,公司总营收和利润,便经历了一个长达几年的盘整期。资本市场的风,把同仁堂几乎给遗忘了。
· 中 药 行 业 的 新 机 遇
同仁堂的5大系列在其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中贡献营收约为22.37亿元,占上半年总体营收的30.4%,毛利率为58.13%。这五大系列除了安宫牛黄经典系列外,市场认知度最高的就是六味地黄系列,我们注意到这也许得益于六味地黄系列属于非处方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市场推广。而除去六味地黄系列外的四大,都为处方药。处方药的宣传和推广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根据有关规定,处方药只能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合理用药的通知中,也规定了,西医不能开具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除非取得相关资质证书的西医方可开具。这也在初期对整体营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比片仔癀或云南白药来看,后2者都是非处方药,宣传范围较广,且其经典药物配方属于国家保密级配方,这就为后2者巩固了企业的护城河,也是同仁堂至今没有超越的原因。
另外,在同仁堂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中,我们看到了曾经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支出有了一定的下降,本期披露的销售支出为14.22亿元,依然是其他几项费用成本中最高的一项。据有关方面报道,同仁堂公司销售费用在业内龙头中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是片仔癀的2.15倍,云南白药的1.75倍。并且在2020年披露的年报中显示,同仁堂公司总计员工人数18764人,销售人员为9535人,占到了企业用工人数的50.8%,也就是占到了一半的员工。大概同仁堂药店的商贸流通属性,是营销人员众多的主要原因吧!那么,在营销上如此大投入的手笔,利润率又如何呢?
*图片来源同仁堂2020年年度报告编辑
根据有关披露显示,同仁堂本期的销售毛利率为47.97%,销售净利率为13.46%,估值较高的片仔癀本期销售毛利率为49.8%,销售净利率为29.68%。毛利率相差无几,净利率明显较低,还是工业和商贸流通混合的结果。
很显然,同仁堂的管理层已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20年第二季度,就开始了营销改革:形成“4+2”经营模式,精准布局 OTC、终端、医疗、药酒四大市场,针对四大板块分别成立四大事业部进行精耕细作。同仁堂商业结合不同地区需求开展了中医义诊、用药咨询、脑中风筛查等线下体验活动,并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发展家庭药房和京东到家等线上业务。
老字号总有吃老本的问题,因为深厚的根基,经营的足够稳健,鲜少会看到年轻人在老字号企业中担任重点角色,这也导致了这些老字号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活力,近些年许多老字号也都渐趋没落了,比如说卖包子的“狗不理”或者卖烤鸭的“全聚德”,百年药企也难逃安稳安逸缺乏增长的宿命,所以龙头中药企业们纷纷开始追求第二条增长曲线,在大健康、大消费走红的当下,时代给予了中药企业足够的红利。
基于此,很多药企不断地在进行品类拓展的努力,我们看到云南白药通过牙膏跑通了日化,片仔癀在药妆上不断发力,东阿阿胶的养生零食桃花姬也打开了知名度。
而同仁堂,在化妆品、日用品、饮用品方面也均有涉足,但尚未打开市场知名度。上一届领导人,采取的多元化扩张道路,最终也因在不擅长的“蜂蜜食品”领域里被打得落花流水,最终以吊销执照落幕。这曾是同仁堂一度的丑闻,也是同仁堂重生的起点。
· 新 班 底 新 气 象
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同仁堂的管理层就开始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到2021年6月,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同仁堂的管理层又吸纳了一批年轻力量。
中医药本来就是一个传统行业,在上一个时代里,一般老年人会对中医药进行大幅消费或者更加关注,这是此前中医药行业重要的消费客群,当然现在也一样,可是在当下社会,随着中医药参与拓展的消费产品,其既有的群体画像已经不知不觉的发生了改变。
爱美的年轻女性希望通过有效安全的中药成分来进行护肤改善,注重健康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温和的中药来养生调理,如果老字号的营销方式仍旧沉迷于以往,是很难带来新的增长活力的。
在大健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对原生态、自然的追求,中药企业有着比化学制药更大的发展优势,我们能够看到的相宜本草、佰草集、百雀羚这些都是立足于中药成分的产品,后起之秀尚占有一席之地,更何况是品牌内涵无人能敌的同仁堂呢。
中医在临床应用上,用药温和,疗效较慢,服用时间长这些特点,都助长了西医的发展,西医药物见效迅速,涉药时间短、效果好,成为了其在临床上发展更快的关键。
但是,在此次疫情中,中医所发挥的临床作用,也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折点,更是打开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针对我们前文提到的,同仁堂的五大系列有四大均是处方药物,宣传受阻方面,今年年初国家中央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政策措施。
3个月前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推动了加强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并且要求加强中医临床科室的设置和专属药房。
2个月前发改委在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再次提到了,要促进中医的传承和创新。
这些在医疗体系内对中医发展的重要推动,都有助于同仁堂的增长。
在市场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老龄化已经变成基本国情。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
*硬通社图库版权所有编辑
但是,权威部门也表示了,这一代老龄人口的质量不断在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十年前提高了4.98%。而人口寿命也有所提升,2021年,8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20年统计时提高了0.98%。
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而迈入花甲之年以后,更加会注重身体健康与养生,高质量的银发经济对有如此历史品牌沉淀优势的同仁堂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和红利。
在北京,我们看到了同仁堂老字号在新零售上做出了新的突破,同仁堂开始布局发展大健康新零售业务,全新子品牌和体验店——知嘛健康,在北京正式亮相,店内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到来。
知嘛健康体验店内,装潢及陈列设计使用的是各种罐子装的中药、养生食品,还推出了更加养生个性的特色健康饮品,比如枸杞咖啡、罗汉果美式等,还设有不同的诊疗室,通过检测、追踪、治疗等多环节重新诠释对“治未病”的理解,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精准健康服务方案,满足国民不断升级的健康消费体验。这是同仁堂加强品牌文化,在深耕产业链上做出的一次大胆尝试。
*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体验馆,环球网拍摄编辑
在2021年的半年报中,我们并未看到同仁堂对新零售业务有过财务数据的披露,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同仁堂年轻化的团队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这是老字号改变的开始。
从《本草纲目》到《皇帝内经》,中国中医药博大精深,是一份深厚的人类文化和医学遗产。传承300年的同仁堂,作为中医药这个赛道上最有底蕴的企业,需要突破的瓶颈,只剩下人才和机制,只剩下让总营收上台阶。
End
聚焦特色上市企业,深耕硬通资讯信息,过硬的资讯就是价值,请关注硬通社GZ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