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无期》的海报是苍茫的世界,歌曲海报是一条笔直的大道;电影场景是空旷萧条的世界,主题歌是萧条世界背后历经沧桑的80后所寻找的共鸣。《后会无期》里的男人们看不上儿女情长,他们的世界是星辰大海。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然后时间划过他们苍老的皮肤,他们傲然前行,好像一个不惧一切的旅行者。
说是这么说,出成书也挺有意境的,但拍成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感觉。小说中可以将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领会精神”,电影的片段化却只能造成结构松散;小说中只要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意识层面就足以展开自我的头脑风暴,电影的意识则潜藏在人物之中,他没有表现,那就是没有。你扒开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还是没有。
《后会无期》的电影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我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想要描绘的概念,三个并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为童真吧)的被遗留,被崇拜的继续前进——就像这人生一样,把纯真留在过去,带着一点张狂一点维稳一点茫然无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寻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为电影表现的不过尔尔。
半途还加入了一条狗,承担了本片几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观众镜头。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平衡电影中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为俘虏女性观众而特别准备的。当然《后会无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们几乎与男主角一样,面无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动内心有戏,她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人生的情怀,比如大城市的寻梦、幼年信仰的变革、爱情的崩塌,但她们也几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给男人以当头棒喝,然后“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车的,他们一直前进,带着一张“使命感”的脸。但车这个载体消失,两个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车没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温水煮青蛙的将就被现实终结,这电影改编下做个广告片也一样毫无违和感,精神世界就是这么的匮乏。
《后会无期》作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的角度去看的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大道理,还得装自己的逼。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内心的冲突从而何来?未来要去向何处?电影几乎都没做出解释,其对人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楼下晒暖的大妈见陌生人盘问的仔细。最后陈柏霖犀利哥变身文艺小青年,头发绑上了范儿也起来了,你说这是蜕变吗?那这个蜕变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我觉得这只是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说他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后来他也确实开了车,找回了自己的妞,写了自己要写的故事。旅行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成为了一本书的大纲。就好像《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一样,它想给你讲情怀,其实就只是按图填空的“鸡汤梗”大集合而已。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之前韩寒写过的一个段子,说的好像是他的小说中有的人到后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说这是在说人生无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现一下就难觅芳踪,他说不是啊只是写书的战线太长,写着写着作者就忘了。那个时候的韩寒还是有些张狂的,有人跟他说情怀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调侃,如今到这个岁数的他倒是拾回了当初别人说的“人生无常”开始反复咀嚼,但是怎么说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见个人说了就能讲明白的。话说得再好听,讲不好,QQ签名而已。
这就好比:当别人跟你谈论情怀时,你双耳不闻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当你抬起头想和人聊聊情怀时,却发现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你唠了。
说是这么说,出成书也挺有意境的,但拍成电影就是另外一个感觉。小说中可以将一切片段化的描述去“领会精神”,电影的片段化却只能造成结构松散;小说中只要有一个可以抓住的意识层面就足以展开自我的头脑风暴,电影的意识则潜藏在人物之中,他没有表现,那就是没有。你扒开眼皮往里看,除了眼白——还是没有。
《后会无期》的电影弥漫着一种盲目的萧条,这种萧条不仅来自荒凉黯淡的自然,更在每个角色的身上得到延伸。我大概可以猜到这部电影想要描绘的概念,三个并肩前行的兄弟,最痴(可以理解为童真吧)的被遗留,被崇拜的继续前进——就像这人生一样,把纯真留在过去,带着一点张狂一点维稳一点茫然无措行走在人生的路上,追寻自己的目标。当然,这些是大致猜到的,因为电影表现的不过尔尔。
半途还加入了一条狗,承担了本片几乎所有“好萌哦”的融化观众镜头。在我看来完全是为了平衡电影中过度压抑阴沉的男性荷尔蒙味道,为俘虏女性观众而特别准备的。当然《后会无期》中也有女性角色,但她们几乎与男主角一样,面无表情苦大仇深嘴角抽动内心有戏,她们的出现是为了引出人生的情怀,比如大城市的寻梦、幼年信仰的变革、爱情的崩塌,但她们也几乎都只停留在原地,给男人以当头棒喝,然后“嗖”地一下消失。只有男人是有车的,他们一直前进,带着一张“使命感”的脸。但车这个载体消失,两个人的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只能自己前行去迎接未知的旅程。车没有了,旅程也就基本结束了,温水煮青蛙的将就被现实终结,这电影改编下做个广告片也一样毫无违和感,精神世界就是这么的匮乏。
《后会无期》作为一部公路片,若以旅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的角度去看的话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他们只是盲目地前行,遇到一些人,听到一些大道理,还得装自己的逼。他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内心的冲突从而何来?未来要去向何处?电影几乎都没做出解释,其对人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如楼下晒暖的大妈见陌生人盘问的仔细。最后陈柏霖犀利哥变身文艺小青年,头发绑上了范儿也起来了,你说这是蜕变吗?那这个蜕变是从什么时候起的?我觉得这只是他个人性格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说他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后来他也确实开了车,找回了自己的妞,写了自己要写的故事。旅行本身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成为了一本书的大纲。就好像《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一样,它想给你讲情怀,其实就只是按图填空的“鸡汤梗”大集合而已。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之前韩寒写过的一个段子,说的好像是他的小说中有的人到后半段莫名其妙就消失了。有人说这是在说人生无常,有些人有些事只出现一下就难觅芳踪,他说不是啊只是写书的战线太长,写着写着作者就忘了。那个时候的韩寒还是有些张狂的,有人跟他说情怀他都自作幽默的加以调侃,如今到这个岁数的他倒是拾回了当初别人说的“人生无常”开始反复咀嚼,但是怎么说呢,有些道理不是遇见个人说了就能讲明白的。话说得再好听,讲不好,QQ签名而已。
这就好比:当别人跟你谈论情怀时,你双耳不闻的沉浸在自己的青春之中;而当你抬起头想和人聊聊情怀时,却发现空有一肚子大道理却已经没有人愿意和你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