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和第十章都是进一步完善提纲,只不过方向相反,前者是往提纲上增加细节,后者则是从前者的成果中进一步清理场景和控制节奏。
第九章 扩展提纲
这是故事情节真正开始的地方,作者需要做的是详尽地描述出整个故事中每个重要的节点,在这个环节,作者可以寻求情节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埋伏笔做铺垫,探索人物的思维方式和所处环境,重点是要确定动机和目标,构建出每一个场景,确定每一个重要事件,至于对白、描述、内在叙事技巧,都可以放在初稿阶段。
本阶段还要完成的是,确定作品的类型和风格,了解你的读者群体(从而确保在之后的创作中不会与目标读者脱节),尝试选择合适的视角(关于这一点,作者还专门说了四点,如下)。
1. 选取适量的视角;(这里意味着不要同时提供太多视角,不要提供太多的内心活动,不要提供太多的细节,甚至在引入新视角时,也要考虑清楚新视角是不是非加入不可,因为这都有可能削弱主视角的作用。)
2. 选择最恰当的视角;(这里意味着要在诸多视角中选择最能提供张力和戏剧感的视角。)
3. 选择最能打动人的视角;(如果说上一条侧重于同一场景或同一事件中视角的选择的话,这一条原则主要是适用于选择故事主视角的。)
4. 不断尝试叙事口吻和时态。(出于对作者写作技巧进一步精进的考虑。)
作者在这里没有详细讨论如何构建小说结构,但她显然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她专门写了一本书来讨论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这本书《搭建你的小说:创作优秀小说的关键》(Structuring Your Novel: Essential Keys for Writing an Outstanding Story)。
在这一章,作者提出了小说的三大基本元素(Thre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Story)的概念,也就是小说的血肉部分(上面说的,可以理解为小说的骨骼/结构和筋络/伏笔、铺垫),即:幽默感(Humor)、动作(Action)和关系(Relationships)。
1. 幽默感:通常分量最轻,但能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调和作品中的氛围,有时候还能蕴含哲理。
2. 动作: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冲突吗?冲突常常由动作体现出来,情节也往往通过动作来坚定地推动。
3. 关系:小说反映的是人类的经历,而人类经历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或缺乏关系构成了小说的基础。
不同风格的小说中,三大元素的比例各异,但这些是读者对作品感兴趣的根本动力,因此,构建故事提纲时要有意地把它们融合进去。(有道理!)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技巧也有助于构建故事提纲:
1. 首尾呼应:中学作文技巧,不用多介绍了吧?
2. 多米诺效应:如果整个故事相当于一个多米诺方阵,则每个场景都应被视为一块多米诺骨牌,场景之间环环相扣,正如骨牌一块一块顺次倒下,如果一个场景无法影响以后的场景,则它的存在便对故事毫无意义,因此不能让可有可无的场景存在。
3. 逆向提纲:不要拘泥于从前到后以线性方式编写提纲,有时实在写不下去,确定好场景的终点后,倒着往前写,也是个好办法。(还记得前面的“连点”吗?也可以倒着往前连。)
第十章 精简提纲
完成了第九章的扩展提纲之后,可以从中提炼相关信息,整理出精简版的提纲,用于指导后续的创作。这里所谓的精简版的提纲其实指的是经过整理后成型的提纲,以区别于前面所说的粗糙的、杂乱的、自由的扩展版提纲,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
1. 整理场景,删去不必要的,合并拖沓的,改善低劣的。
2. 拆分章节和场景,为在章节和场景末尾加入“扣子”(这里借用评书的术语来说明问题)做准备。作者这里提供了11种技巧,包括:预示冲突、秘密、重要决定或誓言、宣布惊人事件、激烈的情绪、足以颠覆整个故事的信息、新想法或新方案、尚未有答案的问题、神秘的对白、预言、转折点。
3. 用句子、场景和章节的长短来控制故事节奏。
4. 在场景切换、人物移位、背景变更、视角交互时,尽可能砍掉无关内容。
第十一章 结语:用好你的提纲,这一章内容很少,仅几页而已,最有用的就是开端的引语,值得大家好好体会:
“提纲占据了一本书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作量。提纲完成后,你只需坐下来写即可,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