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吧 关注:13,040贴子:24,304
  • 13回复贴,共1

唠叨、打骂孩子为何更不听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每天提醒孩子要好好吃饭,这样身体才能长得好,从还没开始坐下吃饭就开始对孩子唠唠叨叨:怎么又没洗手,讲一堆不洗手的坏处,接着开始纠正坐姿,反复提醒不应该挑食、吃饭要专心,不可以东张西望。
再比如,每天上学路上就开始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上课要认真听讲,一写作业就在旁边唠唠叨地提醒坐姿要正确、字迹要端正、思想要集中、做题要仔细,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年两年重复着这些话语,有一天孩子非常生气地对你说:妈妈,你天天就是这些话,烦不烦?妈妈听后心里会觉得十分委屈,说这么多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吗?为什么过于唠叨,反而让孩子感觉到不耐烦、听不进呢?


1楼2021-04-25 10:04回复
    其实是因为产生了超限效应,所谓“超限效应”,意思就是人会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时间过长或者力度过大而滋生出不耐烦的情绪,从而产生抗拒或叛逆的心理。人的心理对任何刺激通常会有一个承受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那么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把握分寸,避免触及孩子的忍耐底线。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楼2021-04-25 10:05
    回复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尽量只批评一次,如果需要再次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换个角度,或者说不同的话,避免孩子从一开始的内疚心情转变成不耐烦、反感,最后发展到叛逆,我们也可以告知孩子后果,让孩子自己判断行为的好坏,通过后果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是提醒孩子,就应当采用温和的语气态度,尽量做到言简意赅,表达感受和提出需要、请求,并告知正确的做法,而不要过多的唠叨、批评和否定,更不要翻旧账。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尊重和倾听他们的想法,所以,我们为人父母平时教育孩子,一定要掌握好“度”,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楼2021-04-26 17:47
      回复
        我们一定还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一写作业就无精打采,尤其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过了好久不动笔,眼看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只写了几个字,把妈妈急得呀忍不住从催促变成了吼叫甚至打骂,“你赶紧写呀,半小时就能完成的,又拖到这么晚”“就写了这么几个字,你到底想搞到几点啊!”结果孩子要么就像没听见一样,越写越慢还写得特别混乱,要么被吼了几声之后就发脾气或哇哇大哭,索性不写了。


        4楼2021-04-27 11:27
        回复
          大家都能感受到,我们用吼叫的方式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但听不进去,还会因为我们恶劣的态度而生气或害怕恐慌,结果,孩子的反应常常变得更慢,导致思考能力下降,我们的教育目的没达到,还弄得两败俱伤。这问题出在哪里呢?


          5楼2021-04-28 22:29
          回复
            生命的本能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孩子有这现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天已经很累了,回来看到作业有难度不会做会更加想逃避,当孩子被指责、批评后,内心会更加痛苦,心里自然会排斥。当我们看到是“错误”,做出的行为就是指责和批评;当我们看到的是“困难”,做出的行为便是理解和帮助。就拿这个作文写了几个小时来说,其实孩子是遇到了困难,他无从下手,觉得没什么能写的,不知道如何来写,我们应该走进孩子内心,看到作业做不出的痛苦,转变催促的心态,转批评为鼓励,转考验为帮助。


            6楼2021-04-28 22:29
            回复
              比如妈妈可以给孩子指引个思路,和孩子一起构思框架,让孩子先口头说一说,妈妈再给建议,再一起探讨构思,一旦写作思路有了,就会写了,自然也就能回归到快乐,写完之后再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可以一起制定一个提升写作的规划,每周写一篇完整的作文给老师批改等,写多了,熟练了,自然会越写越顺手,这样就能慢慢往良性循环发展。


              7楼2021-04-29 15:40
              回复
                大家有什么心得可以一起分享哈


                8楼2021-04-30 14:29
                回复
                  你们会对孩子唠叨吗


                  9楼2021-05-05 21:48
                  回复
                    说说你的育儿困惑吧


                    10楼2021-05-10 16:20
                    回复
                      说说你的育儿困惑吧


                      11楼2021-05-11 12:10
                      回复
                        您好,我家小孩今年3个月了,9月1日刚上了幼儿园。但是小孩到现在几乎不讲话,很少讲,而且从来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从来不吃任何蔬菜,就吃白米饭,加菜水在里面都不吃。想要什么东西就拿手指,不给就躺地上撒泼打滚大喊大叫不起来了。今天我和他妈妈被幼儿园老师约谈了,老师话里话外可能是想劝退他,我该怎么办?怎么让小孩正常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9-08 18:09
                        收起回复
                          1、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影响深远
                          传统的权威化价值取向与早期教育实施过程的强迫性。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家庭中始终保持着以**为中心的宗法制的特性,家长拥有专制的特权,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封建家庭,君主即大的家长,家长是绝对的权威,任何人必须服从他。这种权威化的价值取向长期垄断着中国的封建社会,“独立的人格”被封建伦理等级关系销蚀殆尽。反映在教育中,儿童自身的需要被抛至一边,大人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和理想赋予了孩子,孩子自身的需要与兴趣却不被重视。从当前的早期教育状况看,这种强迫性仍然存在,严格变成了严厉,甚至是粗暴和残酷的体罚。早期教育变了形,孩子们失去了自我,被迫替父母学,担当起完成父母宿愿的重任。能否促进儿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是早期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如果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成人的主观愿望而忽略儿童的需要以及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则只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我们不应当忘记卢梭的一段话:“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我们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只有充分调动了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传统的教师权威、家长权威是应该到了被摈弃的年代了。
                          2、攀比心理推动超前教育发展
                          在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父母间存有攀比情况,但这些攀比是盲目的、无理据的,妊娠时期惧怕胎教不够,影响大脑发育,所以选择性上不同的胎教课程;幼儿期进行“早教”,或者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健全的状况下,让幼儿学会主持、跳舞、乐器等才艺。父母盲目攀比是导致课外学习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的主要因素,可是有些父母始终不会顾及这些攀比对幼儿的危害。盲目攀比解决的是父母的比较心态,让幼儿超过目标这一心态也是次要。不少儿童明明在补习或其他教育选项上得不到什么效果,可父母还是继续给儿童进行门类各种各样的课程,这是一个“尽心”思想,有些父母以为自已花费百分之百的精神、钱财,起码不会让子女在未来埋怨自已。父母的攀比心态是超前家庭教育的主要推手,父母身陷之中而不自知,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帜继续向子女施加压力。
                          3、幼儿家长焦虑心理投射转移
                          心理学把自身意识代入到他人的身体作为认知映射的过程,这种映射现象在幼儿教育中很普遍的。当前,生存不易成为很多家庭的共同点,如有统计显示,幼儿生活中监护人多是隔辈父母,幼儿的家长因上班等因素常年缺席幼儿的家庭教育,加上当前家庭压力的加剧,让父母觉得负担无处不在。父母的生活压力将直接造成他们的发展问题,因此家长会觉得自身的压力都是他们未来都要面临的,必须早早作好准备,也正是父母生活压力的投射和传递,把他们的未来都置于自身的压力空间中去观察,是只发现压力重重,没有看到未来发展。
                          在接受访谈的大班幼儿家长中,对幼儿入小学这件事普遍存在一种非常焦虑的情绪,以下是部分大班幼儿家长的谈话内容:
                          家长A:
                          “我家的孩子眼看要升小学了,前一阵我们孩子班里好多孩子都报了幼小衔接班(社会辅导机构),我也是特别想给她报一个班,但孩子的爸爸不让报,因为这事我也是特别着急……”
                          家长B:
                          “前几天问孩子喜欢上小学吗?孩子的回答竟然是不喜欢,问他为什么不喜欢,他说他喜欢玩,上了小学就不能玩了……说实话,虽然我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感觉还是挺有信心的,但是现在却越来越没信心了……”
                          家长C:
                          “现在就是特别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啊,压力特别大,有时候晚上做梦都梦到孩子上小学的样子……”
                          以上选取的三位幼儿家长的访谈记录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幼儿幼儿园入小学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他们对于幼儿上小学这件事过于担忧。这也是当下很多家长们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很多家长们十分困惑的问题之一。同时从对家长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很直观的发现,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态度大多数都有焦虑情绪。其实在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焦虑,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节奏,犹豫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辅导班,担心幼儿会产生抵触上小学的情绪等等。笔者认为,家长们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这也从侧面说明家长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很缺乏对幼儿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幼小衔接阶段手足无措的现象。关注与关心幼儿的幼小衔接是必需也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家长一直都有这种焦虑情绪的出现,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幼儿,幼儿也可能会出现过度紧张的情绪,从而对其进小学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其实,幼儿未来的发展谁都无法预见,未来生存环境如何也无法确定,对儿童未来发展的不安和恐惧恰恰是父母对焦虑或压抑的认知,并把这些认识传导到幼儿头上,产生了超前教育现象,期望透过“多投资”达成“多输出”的教育目标,而是否可以达成预想的效果也是未知数的。


                          14楼2022-12-14 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