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企业如何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弥合“三农”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带着这样的问题,11月18日,《人民政协报》记者跟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一行人走进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深度调研宜信在利用金融科技助力“三农”发展当中的实践创新。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融资租赁部总经理毛芳竹等多位高管以及中农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周昕到场,为来访记者及领导做了讲解。
“在‘三农’领域,我们从2012年底开始了一个创新,那就是融资租赁业务。首先在中国东三省、内蒙古自治区推动‘小微租赁’模式。”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向大家介绍了宜信在融资租赁方面的创新实践,他分享道:“一说租赁,大家都认为是租大的东西,比如大飞机、大轮船,但是我们当时计划,小件东西也可以租,当时是拖拉机、烘干塔、收割机,现在租的是无人机、无人车等这些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农机,这个业务我们已经做到了全国。后来,我们也把租赁标的拓展到了活的工具上,那就是租奶牛,这也是在国内颇具创新性的活体租赁业务,可以说,全国范围内,除了我们公司团队员工之外,企业还拥有8万头奶牛,这是我们的奶牛。”
唐宁指出,助力“三农”,我们把能力建设解决方案提供给农户、客户,让他们通过App的方式种地,以数字化的方式智慧地去开展种植活动,通过数据,我们也拥有了更多洞察力,基于这些洞察,我们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谈及宜信租赁业务的创新背景,宜信普惠高级副总裁、融资租赁部总经理毛芳竹向大家分享道,宜信租赁的主要关注点就是“三农”。通过多年摸索,我们把业务方向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所需农机的问题;另一个是家庭牧场转型升级扩大规模所需资金及如何发展才更高效。
毛芳竹介绍,除了农机租赁业务外,2015年,我们还成为全国第一家奶牛活体租赁机构,把奶牛看成牛奶的生产工具,和农机一样做融资租赁。通过调研和实践积累,也总结出了用于判断牧场发展程度的数据模型。“做金融科技重数据,因此我们从第一个客户调研开始就积累行业数据,这个数据已经作为国家经典案例和数据库向全国分享。”
中农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周昕向到访领导介绍了近年来中农普惠在助力“三农”发展方面的创新探索。她分享道:“中农普惠是2016年底,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出资单位中农控股跟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联合发起成立的,我们自主研发了一款产品‘慧种地’,帮助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管人、管钱、管事,从而将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流程化、经验数据化、数据结构化。从种植生产管理需求切入,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和我们多年在产业上的业务及网络沉淀,把产业链条上像黑盒子一样的种植环节,通过作业流程化、数据结构化等一系列操作,形成数字资产,让这些资产能够在产业链条上做一个释放。”
周昕透露,目前“慧种地”签约服务1100多万亩种植面积,是我们国家目前自主应用面积最广、数据维度最丰富的种植管理系统,实时在整个系统上应用超过320万亩。
讲解结束后,到访领导对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在“三农”领域的创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在现场给出了反馈与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指出,十几年来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在金融科技方面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卓有成效,特别是怎样利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三农”发展、精准扶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这些方面的探索难能可贵,极大地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很大的不足。这些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真正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同时,肖钢也为宜信普惠母公司宜信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研究货币传导机制如何再往末梢传导一下,传导到专门从事普惠金融科技公司;第二,研究财税优惠政策,支持他们更多发展小微扶贫助农贷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也在现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如果中国没有一批金融科技与“三农”能够结合起来的企业,谈金融创新、金融科技都是没有意义的,也站不住脚。而对于目前正在服务“三农”的金融科技企业,可以考虑在税费方面进行减免。张连起表示,政协委员都是责任委员,因此很愿意听到一些金融创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真招实招,比如金融科技企业在征信方面的专业化做法。
本次访谈受到了人民政协报社的高度重视,并于11月26日在《人民政协报》重点版面刊发了专题系列报道之《科技助力,“三农”金融忙活的事挺多》,后续系列报道也将陆续刊发,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