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有个莫家楼吧 关注:4贴子:905
  • 4回复贴,共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卫有个莫家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卫有个莫家楼】
楼外天有天外楼 流水有鱼有水流
家是根源根是家 留名美妙美名留
2013年唐荣尧《中国新天府》书中记载:消失的明珠莫家楼。
莫家楼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地方。很久以前在塞上江南宁夏川,流传着“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子入到天里头”这个优美的小故事。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夏谣》传唱着“中卫有个莫家楼”
2003年8月6日宁夏新闻网记载:中卫人爱讲这么一句话:“阿们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子入在天里头。”这话用中卫方言说出来,非常生动有趣”。这句话的背后,是中卫人以莫家楼为骄傲的历史。这里面含着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1988年《柔远乡志》首次记载了《中卫有个莫家楼》的故事。
传说有三个宁夏人住店,宁夏人都有睡热炕的习惯,但旅店的热炕只能睡一个人,有人提议看谁把自己家乡说的高,谁就睡热炕,银川的孙银匠说:“银川有个北塔,离天只有一丈八”;中宁的李木匠说:“中宁有个牛头山,扎起胳膊摸着天”;中卫的莫铁匠想起从前莫家楼来自九省十八县的人经常把自己家乡说的高,莫家楼的河南人说:河南有座塔,离天只有两丈八,四川人说:四川有个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 湖北人说:“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莫铁匠就说:“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子入到天里头”,可称“天下第一楼”,中卫人赢得了睡热炕权,莫家楼也因此名扬宁夏山川。最早传说是“广武有个牛头山”, 1933年建了中宁县后,又说中宁有个牛头山。全国民谣中有三十多个楼在天里头。
莫家楼房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1953年前莫家楼有一个方形土台形似长城烽火墩遗址,莫家楼的方形土台是莫家楼房的遗址。莫家楼的土台离黄河很近,按全国黄河边相似的古代建筑考查,莫家楼是望河楼,用于河防、瞭望黄河上下来往航船、瞭望来往驼队、瞭望军情。
莫家楼是鱼米之乡
1942年8月21日《西北日报》庞戈记载: “离中卫十五里的莫家楼,风景佳丽,水满沟渠,仿佛是江南水乡。
莫家楼风光( 沁园春)
莫楼风光,千年水乡,万年波涛。
望长河落日,金光闪闪,肥沃大地,麦浪滔滔。
水美鱼肥,柳绿稻香,游览冰桥兴致高。
待晴日,看歌舞演唱,分外妖娆。
家乡如此多娇,引无数儿孙成英豪。
昔码头帆船,大浪飞鱼,古树盐山,高入云霄。
百鸟驼铃,小桥流水,风景如画似神雕。
前景美,看鱼米之乡,还在今朝。
莫家楼的鱼米之乡己有757年的历史。1264年元朝郭守敬修缮了太平渠 (一干渠)。在太平渠上架了莫家大桥,莫家楼人在莫家大桥太平渠两边开发千亩农田,建成了鱼米乡。人民公社大搞农田建设,莫家楼的农民苦干三十多年,建设沟渠路,实现了园田化、农业机械化,实现了“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理想。人民公社给了农民土地住房,使农民生活至今有了保障。
解放前,1947年粮食亩产小麦150公斤、水稻200公斤。1972年莫家楼农民郭建华试验成功《三种三收》粮食大增产,亩产500余公斤。1985年后出现了吨粮田,亩产小麦玉米达到1046公斤(小麦381公斤玉米660公斤)。
1986年莫楼村粮食总产量84万公斤, 人均产粮496公斤,公购粮14.4万公斤,人均商品粮87公斤。莫家楼的农民六十年向国家交售公购粮三千多万公斤,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是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


1楼2021-03-25 07:21回复

    莫家楼的辉煌历史己载入史书,流芳千古
    《元史•太祖本纪》《甘肃新通志》《内蒙古盐业史》《乾隆宁夏府志》《宁夏商业志》、《陕西志》、《山西志》、《中卫县志》、《柔远乡志》《莫家楼志》等史书记载了莫家楼。有人不知中卫城, 无人不知莫家楼。
    2018年9月9日原宁夏农业厅厅长崔永庆题诗
    水陆交融一渡口,闻名遐迩莫家楼。
    船歌驼铃播八域,车水马龙走九州。
    岁月长留盐济世,埠津尤待擘新猷。
    情怀不变乡愁里,总系黄河万古流。
    2018年8月8日原宁夏国家安全厅厅长俞得云题诗《永载史册传美名》
    驼铃叮当莫楼行,车船水陆大运生。
    繁荣一时千里外,永载史册传美名。
    2017年6月7日宁夏大学教授谢保国题诗七律中卫莫家楼:
    莫楼美景冲天半,水绕岸街赏远帆;
    竞浪皮筏载墨客,迷人曙色染青山;
    俗谚浅语含禅味,社稷亲民近自然;
    岁月如梭河奔海,童心不老当开颜。
    2003年宁夏电视台上播放了莫家楼的辉煌历史。
    2018年2月河南省作家王运朝写出电影《莫家楼》。
    《莫家楼志》记载了莫楼的历史和人物:
    莫家楼是楼名、也是村名,在古代莫姓人家建了楼就叫“莫家楼房”,简称 “楼房”、“莫家楼”、“莫楼”。
    莫家楼历史悠久,莫家楼房渡是西夏黄河九渡之一。元朝修筑了太平渠,明朝建了砖塔,清朝建了五座庙,民国设了盐务局、建了莫家楼小学、清真寺。
    1934年设二区莫家楼乡,1949年莫家楼乡。1961年设柔远公社莫楼管理区。1962年莫家楼管理区分为莫楼、砖塔两个大队。1979年莫楼大队分为莫楼和渡口两个大队。1983年改为柔远乡莫楼、渡口、砖塔三个村。
    莫家楼的人来自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有汉、回、满、东乡五个民族120多个性氏,莫姓人口最多,2016年莫姓人占莫楼村总户数的23.5%,渡口村砖塔村也有不少莫姓人口。莫家楼是回族集中的村庄,1966年莫家楼有回族160人,占7.5%。


    2楼2021-03-25 07:23
    回复

      【莫家楼是宁夏第一古镇】
      莫家楼是码头商业古镇,是文化、交通、商业和军事重镇。
      莫家楼有十八个古代建筑,一座楼、一座古塔、五座庙、一座清真寺、盐务局、小学、三大庄园、五处营子、“尽盛魁”花园。还有水磨、两个澄槽(渡槽)、莫家大桥、六家四合院、一座碉堡等。
      1952年前莫家楼有十二古景:
      千年古树有奇观,美景长河落日园,
      五更驼铃走天边,盐城盐山银光闪,
      百花争艳有花园,楼台红果有遗篇,
      砖塔指路为驼盐,寒冬冰桥好游玩,
      鸟岛野鸭麻雀滩,码头帆船常往来,
      黄河淌鱼大浪翻,羊皮筏子当军舰,
      还有清真古寺、小桥流水、鹤鸣九霄等景观。
      1958年前,莫家楼曾经有学校、寺庙、清真寺、盐务局、渡口所、稽查所、派出所、银行、财政所、税务所、乡政府、区政府、商店、诊所、中药铺、邮政代办所、农村信用社、莫家楼工商联办事处,有码头、集市,还有碉堡和警察驻军,政府机构比一个大型乡镇多,是建制最全机构最多的村镇。1949年前,莫家楼官员多,常驻莫家楼军政官员有清代武举、清末贡生、宁夏省参议、马旅长、刘县长、宁夏河运股的少校汪股长、渡口所长、盐务局长、派出所长、银行行长、财政所长、税务所长、稽查所长、乡长、区长。
      【中国名渡莫家楼 四十万人过码头】
      莫家楼是中国名渡,水、陆交通要道,是西宁、兰州、包头、中宁、吴忠、银川、固原、平凉、西安的枢纽。2002年《著名的黄河渡口,著名的桥渡》记载:莫家楼渡口是宁夏三大名渡之一,莫家楼渡口从明代开始一直是宁夏河段重要渡口。
      民国初莫家楼形成宁夏最大的码头集市, 渡运量大,居各渡之首,每天到这里的大船和羊皮筏子有上百只。莫家楼渡口盐运达到鼎盛时期。
      1944年宁夏河运股的少校汪股长常年驻在莫家楼码头办公,专管宁夏各大码头的“黄河运输”。 1949年9月18日,解放军19兵团从莫家楼过河,驻军莫家楼。
      1950年,宁夏省交通厅在莫家楼设管理所,主管莫家楼、下河沿渡口,古老的渡口迎来了机动船。
      70年代莫楼渡口有148马力小气轮5艘、60吨大渡船5只、小船2只,有职工80人,年渡运量10万多车次、近40万人次,年产值30万元,还有小型木船上安装25马力柴油机渡船和羊皮筏子,莫家楼码头以轮渡取代皮筏木船后更加兴旺一时。每天到这里的大船和羊皮筏子有上百只。莫家楼渡口是水陆交通要津,当时除有随时渡人的多只皮筏外,还有渡运木船20余艘,并形成两岸物资交易的莫楼、申滩码头集市。
       【莫家楼是我国西北第一盐运批发市场】
      莫家楼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盐储、盐运、盐销、盐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盐运批发市场。
      清乾隆十二年,莫家楼运盐事业大兴,商路畅通,市场繁盛,莫家楼盐务运销业一度很繁盛,占全区盐业运销总量的40%。清光绪32年设官运局。民国6年莫家楼设盐仓。民国初成为宁夏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每年盐运骆驼多达9万峰次,转运销售食盐1350万公斤。民国15年(公元1926年),莫家楼设盐务局。
      抗战胜利后莫家楼的盐运业一直兴旺不衰。莫家楼盐场场署直属西北盐务管理局领导,下设查汉池、同湖池场务所,并驻有盐警。
      莫家楼及各地参与盐运、仓储、交易活动者上千人。盐务局和盐商每年雇佣驼工盐工临时工1500多人。用十几辆木轮老牛车组成车工队,每天从莫家楼盐仓把盐运到黄河码头,再用木船运过黄河,旱路用马拉大胶车及骡马驴转运到固原、平凉、宝鸡、汉中、西安、庄浪等地。水路用木船从黄河转运到银川、包头等地。盐务局主要运销青盐。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西北盐务管理局派人接收中卫盐务分局,建立中卫分局,下辖中宁支局、查汉池、同湖池场务所。组建了宁夏盐务缉私队驻莫家楼盐务局。
      1965年建立了碘盐加工厂。1980年,莫家楼盐库建立再制盐车间、厂房和碘盐包装车间。莫家楼盐库是中卫市盐业公司的下属仓库和食盐加工基地。
      【莫家楼是宁夏第一商业村】
      莫家楼曾经是宁夏第一商业村,号称“小上海”是因其繁华而著称。是中卫县的货物集散地;各类日用杂货应有尽有,凡县城有的莫家楼都有,县城没有的莫家楼也有,整个小街行人如织,特别是丁字街口,更是热闹非常。民国初曾是仅次于县城的繁华之地,号称“小中卫城”。民国22年莫家楼形成了固定的集市,设斗行、牙行5 家,以三日间隔贸易,每日集市仅次于县城。
      1949年,莫家楼有各种杂货商店、手工业、粮油食品加工、饮食业、服务行业125家。1952年12月莫家楼成立工商联河北分会。
      “尽盛魁”是宁夏最大的盐商之一。


      3楼2021-03-25 07:24
      回复

        【永不消失的莫家楼文化】
        莫家楼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莫家楼有莫家楼文化、有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莫家楼文化的高度概括。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莫家楼物质文化遗产有:黄河、水旱码头遗址、太平渠、鱼米乡、莫家楼古镇遗址、盐务局遗址、清真寺、砖塔和各种自然景观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以及提炼出来的精神面貌、精神活力、道德修养等。莫家楼非物质文个化遗产有:《莫家楼的传说》、《莫家楼古渡史》、《莫家楼盐业史》、《莫家楼商业史》、《莫家楼盐商故事》、《“尽盛魁”商号》、《第一大盐商刘汉卿》、《盐务局故事》。1988年《柔远乡志》首次记载了《中卫有个莫家楼》的故事。
           莫家楼有中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传承人王学义、张克勤。
        【莫家楼旅游景点】
        1. 红色旅游景点:
        解放军渡河纪念地——1949年9月18日,解放军从莫家楼渡口过黄河解放莫家楼。
        解放中卫谈判纪念地——麻雀滩。
        红军过河纪念地——1937年3月,红军西路军30军88师政治委员叶永松一人逃到中卫,从莫家楼渡口过黄河到宣和。
        2. 长河落日圆景点——唐代诗人王维在黄河渡口留下了“长河落日圆”的著名诗句。在莫家楼黄河边可看到“长河落日”景观。
        3. 莫家楼盐务局遗址。
        4. 砖塔:明成化年间建砖塔庙。1996年8月,重建新塔。
        5.清真寺:1931年(民国二十年)莫家楼建立了第一座清真寺,1986年重建。
        6. 黄河古渡遗址。
        【老人物载入史册】
        莫家楼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创业的精英老人物。《甘肃通志》《乾隆宁夏府志》《宁夏商业志》记载了莫家楼人物,《中卫县志》记载了莫家楼人物40人。毛主席接见了莫家楼的回民2人:莫楼大队副大队长马玉秀、砖塔大队书记马如林。有清朝广武营游击榜眼林建鼎、武举张嵩玲、举人莫平、贡生宁夏参议中卫议长刘汉卿,有战斗英雄8人:有革命烈士莫生学、邵绪德,红军刘宝仓,八路军赵兴德、赵兴福,志愿军崔治国(大尉)、赵兴德、赵兴福、詹彦奎。有全国劳动模范许文俊、全国先进教师石兴家、全国三八红旗手金凤霞(回族)。有回族副县长马凤英、中卫县工商联主任魏治礼、宁夏国家安全厅厅长俞得云、宁夏化工研究所书记高学仁。《中卫县志》记载了中卫县四名文化工作人员:牛复奎(宁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田成玉(宁夏作家协会会员)、王学义(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宋怀孝(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全部是莫家楼人。
        2021.2.21.王学仁编揖


        4楼2021-03-25 07:24
        回复


          IP属地:宁夏5楼2023-05-20 1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