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是英雄吧 关注:5贴子:333
  • 3回复贴,共1
一出祁山
     228年正月,诸葛亮的首次北伐终于开始了,以赵云、邓芝部万人为疑兵,作出蜀军
主力出斜谷攻郿的假象,从而成功地把魏军在关中的主力曹真部十万大军拴在了郿县。而
自己则率主力约五万人攻下祁山。蜀军号令严明,兵锋所至,魏凉州的南安、天水、安定
三郡叛魏降蜀,开局算得上形势一派大好。
     关于三郡的叛降,按照《魏略》的解释是这样的:“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
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
时应亮。”不过在下推断,这可能是魏国为推卸开战初期失败责任的一种托词,因为:一
、诸葛亮北伐在汉中准备长达一年,魏国不可能毫无所闻;二、开战初始,曹真已率大军
进驻郿县,无备岂能如此迅捷?三、《资治通鉴》卷70记载,早在去年(227年),“帝
闻诸葛亮在汉中,欲大发兵就攻之,以问散骑常侍孙资,”只是孙资认为地形不利于主动
进攻,曹睿才停止。可见,曹魏不但有备,而且甚至曾打算象小布什一样,进行一次先发
制人的打击。如果硬要说无备,也只能说是曹真中了诸葛亮的声东击西之计,错误判断了
蜀军的主攻方向,导致凉州的防御薄弱。
     从以往的历史来看,正如雨纹所说:“曹操攻取荆州,东吴官吏震动,主张降者大半
,也未见什么郡县叛反;曹操取汉中,蜀中一日数十惊,也不见有郡县叛反;诸葛亮此时
军事名气的确不如曹操大,甚至不如刘备,出兵后又没打下什么地方,怎能吓得三郡叛反
?”所以以在下看来,这三郡即使不是被蜀军攻克的,起码也是被蜀军武力迫降的。
     眼看陇西可能丢失,魏主曹睿坐不住了,亲自赶到长安坐镇,再调步骑五万,以老将
张郃指挥,急援陇右。魏真是大国啊,曹真十万人不动的情况下,又能迅速调五万兵至关
中,不知道有没有把诸葛亮羡慕死?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黄巾起义时应募投军,属冀州刺史韩馥。韩馥傻不啦叽地
把冀州拱手让给袁绍之后,他又成袁绍的部下,在破公孙瓒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提拨为宁
国中郎将。官渡之战中,因受郭图陷害而转投曹操,在此后的战争中多有卓越表现,进封
为左将军,鄚侯。其果敢善战,经验丰富,在曹魏在役的将领中首屈一指。
     张郃受命以后,并没有头痛医头的迎击已深入安定蜀军矛头魏延部,而是率精骑沿泾
河谷地西上,利用魏军在速度上的优势,试图穿过街亭,插入诸葛亮与魏延的中间,将蜀
军主力一分为二。张郃能看到的东西,诸葛亮自然不会看不到,所以能否把张郃挡在街亭
以东十几天,就成为此役胜负的关键。蜀军取得三郡后,兵力已有一定分散,蜀军可用于
街亭防御的军队估计不会超过两万人。
     要用少于魏军的兵力挡住名将张郃,当然需要一员上将。不用魏延的原因很简单,他
作为蜀军的前锋,一路猛冲猛打,已深入安定,蜀军的机动能力又不好,调他回来,缓不
济急(而不是小说上说的他不愿意去)。不用赵云的原因更简单,他离得更远,更赶不及
。从才干上说,此时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就是姜维,但此时他刚刚归降蜀汉,就算诸葛
亮敢用他,他也指挥不动蜀汉军队。最后,诸葛亮选择的人是马谡。
     马谡如何弄丢了街亭的经过,大家可谓耳熟能祥,除了魏军主将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外
,《三国演义》的叙述基本属实,就不再多费笔墨了。街亭失守之后,北伐计划中原有的
缺陷充分暴露了出来,特别是街亭以北的蜀军慌了手脚,仓促南撤,以至于“兵将不复相



IP属地:河南1楼2010-03-10 02:19回复

            麦加小评: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仍是一次小规模军事行动,几乎没发生什么象样的战斗,这次行动取得了毫无疑问的胜利,但显然很难算是“重大胜利”。从位置上说,两郡就在蜀汉重镇汉中的卧榻之侧,而距离关中较远,且道路不畅,需穿越重重山岭,所以只要蜀国进攻,魏是很难守住两郡的。可以这样说,从刘备夺取汉中那一天起,武都、阴平已是蜀汉的口中食,问题只在于何时把它吃下去。而且还算不上“美食”,蜀汉虽是小国,两郡的人口合计也只占蜀汉人口的3%,而且多数不是汉人,治理不方便,经济也不发达,那个时候的政府虽然不用发放低保,但这个地区仍象是政府的不良资产,投入大,产出少。这大概也是刘备在盛宴汉中后,没有立刻品尝这道小吃的原因,也是郭淮丧城失地后,没有受到处分的原因。不过从军事上说,两郡的攻占巩固了蜀汉的北部防线,消除了可能成为后患的突出部,意义不小。特别是阴平郡就处在阴平道的北口,后来的蜀汉的灭亡恰恰是在阴平再次易手后,邓艾从阴平道突入成都平原而造成的。
    安居平四路
           曹魏帝国负责西线防御的最高指挥官,现任大司马曹真,最近比较烦。蜀汉军队在两年内三次进犯,第一次固然魏军大胜,但曹司马无功;第二次虽然也算把蜀军撵退了,但他派去的追兵又画了个很难看的句号;第三次更是让魏军吃了哑吧亏。这种三天两头的“惊喜”让这位曹首长很是头痛脑胀,又没有阿斯匹林可以吃。于是,曹子丹心里一合计:长痛不如短痛,我打你总好过你打我!
            230年8月,曹真策划的对蜀汉的大规模进攻计划得到魏明帝曹睿批准,正式付诸实施。大国兴兵,自然不会象蜀汉那样小家子气,所以讨伐大军的阵容非常豪华:东线司令,大将军司马懿从西城出发,逆汉水西上,从东面威胁汉中;大司马曹真亲率大军从子午谷南下,由北面会攻汉中;右将军张颌出斜谷道直逼阳平关,由西攻汉中,和曹、司马两路形成三面夹攻的形势;另外还有一路偏师,由郭淮、费耀率领出建威,试图收复武都、阴平。
            对于魏国这次数道并进的进攻,诸葛亮自己屯兵于成固、赤坂静待魏军最强大的子午、汉水两路;斜谷一路的张郃则有阳平关阻挡(守将不明);兵出武威的郭淮、费曜由魏延率军西入羌中抵挡,另一辅政大臣李严也率军二万进驻汉中为援。
            大战似乎一触即发,谁料人算不如天算,上天仿佛故意和曹子丹作对似的,下起了连绵三十多天的大雨,山洪、泥石流频发,冲坏不少地方的栈道。曹真、司马懿、张郃三路大军都慢如蜗牛,行军苦不堪言,魏延计划中十天可以通过的子午谷,曹真花了半个月,才走了一半。曹魏政权中不少大臣也看出,此时魏军即使到达汉中,以这样虚耗了大半月的疲惫之师与蜀军交战,也是凶多吉少,于是纷纷劝魏主摆兵。于是,到九月魏明帝曹睿下旨,令曹真等班师。只有最西边的郭淮、费耀部可能因为离的远,运气好(也许说成运气不好更合适)没受大雨的影响,如期到达,结果遭到魏延的迎头痛击,大败于阳溪。魏国这次声势浩大的四路进击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
           麦加小评:这次魏国进攻的失败,自然不能算成是丞相的功劳,不过也说明了,越过秦岭发动进攻,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诸葛亮五次北伐,从没因天气原因撤兵,曹魏才一出动,就被淋成了落汤鸡,就算无法精确地预测天气,避开雨季总是能做到的。只能说明魏军的计划太粗糙了,败的不冤。
            曹真可能是在子午谷淋多了雨,再加上仗打的难看,回去就病倒了,并于次年三月病逝。魏明帝曹睿命大将军司马懿接替其担任西线魏军主帅。武侯与宣王,这对著名的对手,迎头相撞的日子终于就要到来了!
    


    IP属地:河南4楼2010-03-10 02:19
    回复

      再出祁山
           231年2月,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去年的备防因没有损失,正好成了备战),诸葛亮发起了第四次北伐,这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可与第一次北伐相比,不同于第二、三次的小打小闹。攻击的目标与第一次相同,仍出陇右道,直指祁山。
           为了解决蜀道运粮的困难,还首次使用了他发明的新式运输工具:木牛。关于木牛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在已经没人能真正说清楚,《诸葛亮集》中虽然有一段文字说明,但看了之后,除了能让人更头晕之外,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但不管它是何物,起码可以认为“木牛”以及稍后“流马”的使用,在一程度上改善了蜀汉在后勤方面的劣势。(说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军事才干高于诸葛亮的人不少,但象他这样以军队统帅同时兼任工程技术人员的就太少见了,确是一奇材。)
           蜀军再出祁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上邽,魏军新任西线主帅,大将军司马懿此时的驻地。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为当地名门望族,其父司马防,曾任东汉京兆尹(也就是洛阳市长,因为洛阳是首都,所以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有子八人,据说都聪明睿智,号称“司马八达”。作为高干子弟,从那个“仲”字就可以知道,他是其中的老二,年纪比诸葛亮大两岁,按《晋书》的说法,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总之,属于“X大杰出青年”之类。
           正因如此,司马懿在很早就得到杨俊、崔琰等大臣的交口称赞,曹操也听到了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官。当时袁、曹之间还未分出高下,司马懿担心投错鹘子,装病不出,甚至“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司马懿的装病技术的确是专家级的,先蒙曹操,后蒙曹爽,都是一蒙一个准!)
           后来北方初定,曹操再次征召他为文学掾,并且吩咐:要是再说有病就我给抓起来!于是,在曹操派人“两顾”之后,司马懿“惧而就职”了,而且一来就被分配到了前途远大的曹丕身边工作,因其多谋善断,深得赏识,之后一路飞煌腾达,至接替曹真前,已升任大将军、大都督、假黄钺。在与诸葛亮正式交手前,已独立指挥过两次较大的战争:迎击吴国诸葛谨北伐和讨伐孟达叛乱,均取得了全胜,其用兵足智多谋,长于捕足战机,攻击又狠又准。
           按照记载,司马懿在知道祁山遭到蜀汉军队进攻后,决定留下精兵四千,由后将军费耀率领镇守上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但接下来的历史纪录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诸葛亮听闻司马懿到来,留下部份兵力继续围攻祁山,自率军东进迎击,可一直走到上邽也没见到司马仲达的大军。反而是雍州刺史郭淮、上邽守将费耀主动出击蜀军,均被诸葛亮轻松摆平,顺便攻克上邽。(司马仲达该不会是迷路了吧?)蜀军一路收割陇上小麦,一路继续东进,终于在上邽以东遇上了本该是去西救祁山司马懿大军。
           因为击败郭淮、费耀,攻克上邽的事在前,因而“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这句话不可能是笔误,从上邽往西走的魏军怎么走到上邽东面去了呢?时空穿梭?太科幻了。向导在人烟稠密的渭河平原带错了路?估计不会有人信吧。那该如何解释司马懿这一段不合逻辑的行为呢?
           在下猜想,真实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司马懿得知蜀军围攻祁山堡之后,认为祁山堡坚固,不会轻易失守,而诸葛亮用兵谨慎,应该不会绕过祁山深入魏境。所以他扬言西救祁山,而实际则从上邽向东经郿县入斜谷(或走陈仓故道,但斜谷道好走一些),奇袭汉中,取围魏救赵之势,祁山之围必自解。司马懿一向长于谋略,出此奇谋不足为奇。没想到诸葛亮分兵围祁山,而自率主力东进,而且轻而易举地击败费耀,攻克上邽。一旦蜀军再往东走几步,封锁斜谷北口,斜谷中司马懿大军就成瓮中之鳖了,所以他急忙西归,与蜀军相遇于上邽以东。
      


      IP属地:河南5楼2010-03-10 02:19
      回复

             司马懿在之前并没有和诸葛亮真正交过手,但郭淮、费耀的迅速战败和上邽的失守可能对他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感到不可轻敌。所以见到蜀军之后,尽管他的兵力强于蜀军,仍然命令魏军“敛兵依险,军不得交”。诸葛亮用兵,一向长于野战,拙于攻坚(不过在那个时代,长于攻坚的几乎见不到),于是回撤,引诱魏军离开坚固阵地。魏军追击了,但追的三心二意,只是远远跟在后面,一旦诸葛亮停下来等或回头迎司马懿,司马先生立即慌忙登山掘营,依险固守,不肯一战。用副帅车骑将军张郃的话说就是:“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其实司马懿的这一轮用兵,失掉的不止是“民望”,他手下的将领们更是愤愤不平:明明是在我们的主场!明明我们的人比他们多!大帅你还怕蜀汉象怕老虎一样,不怕天下耻笑吗?你丢得起人,我们还丢不起呢!大将贾栩、魏平等一再请求出战。对于都督关右诸军事这个职务,司马懿乃新官上任,关中诸将对他还不是太服气,总不能这头把火就烧灭了吧?
             于是,5月10日,司马懿经过一番精心筹划,决定出击。他命张郃出奇兵绕出正面蜀军之后袭击蜀军设在祁山之南的后方主营,而自率大军与诸葛亮正面对峙,作为牵制。诸葛亮指挥魏延、高翔、吴班等迎战,具体交战经过不详,但结果是清楚的:魏军惨败,蜀军获“甲首(低级军官,大概相当于班长)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不过司马懿也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的素质,大败之后,不惊不乱,迅速收拢败兵,依险固守,没有造成崩盘。但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蜀军缺少骑兵,追击不力,难以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不象李世民用兵,一般都是一棍子打死,不给对手翻盘的机会,例如在第二次浅水原会战中,唐军本来只是打了一场击溃战,但李世民乘胜急攻折墌,薛军余众四散,无法集结,一战而灭薛仁杲。如果诸葛亮有足够强大的骑兵,能否打出这样的经典呢?真不好说。
             司马仲达最突出的优点之一,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次失利之后,他总结出“司氏第一定理”:不管有多大的优势,也决不能和诸葛亮本人打野战!
             第四次北伐,到此时都是比较顺利的,但这时蜀国后方出现了问题,负责后勤的李平(他过去的名字叫李严)派人通知前线,说因为大雨不断,运粮困难,所以让蜀军赶快撤军。诸葛亮听说粮草难以运达,知道这不是小事,就于6月撤军了。可是等诸葛亮在撤军的途中,李平却又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并且上奏后主刘禅说诸葛亮是“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两头撒谎,还杀了运粮官岑述以推卸责任。如果这些纪录都属实的话,给人感觉这位辅政大臣太笨了,连坏事都干得这么没水平。但也不象是诸葛亮要整他,因为一、诸葛亮没有搞株连;二、诸葛亮逝世时,李平还难过得病死,可见连他本人对这样的处理都是服气的。认为诸葛亮处理李严、廖立是政治迫害的朋友不妨看看司马懿是怎么样对待曹爽一党、王凌、何晏等人的,见识一下真正的政治迫害!
             言归正传,司马懿得知蜀军撤退后大喜:可等到这一拨了!追击撤退中的敌军,是古代战争中屡试不爽的取胜之道。憋了这么久的气,遇到这空档能不好好发泄一下吗?追,给我狠狠地追着打!但副帅张郃却有不同意见,主张要慎重,不可轻易追击。笑话,你是主帅还是我是主帅?
             张郃无奈,只得率军追赶,尽管他的水平比王双高得多,但仍在木门中了诸葛亮的伏击,大败并阵殁于此役。说起这位张俊乂将军,实在是《三国演义》中最冤的人之一,他的很多功绩,被罗贯中移植给了司马懿,最后因为上司的错误送命,还被说成是咎由自取。而且直到如今,尽管翻案文章这么多,却很少有替张将军打抱不平的。如果他碰上了魏延,可能会说:魏老弟,你那算不错了,瞧瞧老兄我,连个喊冤的都没有!
        


        IP属地:河南6楼2010-03-10 0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