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是英雄吧 关注:5贴子:333
  • 1回复贴,共1

孤独的北伐天意 天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54年
     洛阳十月换了新皇帝,边境大员们也都知道了消息。
    
     督扬州军事的镇东将军毋丘俭却坐立不安起来,他和二月事件的李丰、夏侯玄私人关系相当好。司马师将几无牵连的夏侯玄也构陷同谋,这位镇东就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地位来。
     毋丘俭早年历任荆州、幽州刺史,曾跟随司马懿攻灭公孙渊,后来大破高句骊国,因功迁左将军,调往豫州领豫州刺史,随后升为镇南将军。后来东兴之战镇东将军诸葛诞和毋丘俭等人分三路攻吴失败,返回后,司马师并未制罪几人,只是将诸葛、毋丘两人互调(军区司令员互调 嘿嘿……),毋丘俭改为镇东将军,督扬州。而他督下的扬州刺史文钦和曹爽一直关系很近,曹爽被诛,文钦也内心惶恐,他和前任镇东诸葛诞私人关系恶劣,这回换了新上司,颇有惺惺相惜之意,两人开始捉摸起事来。
    
     十一月,史载“有白气经天”,司马师问及王肃(王郎子),这位经学家来了精神,“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啊?啊?司马师还没反应过来,王肃又说“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
     所谓白气经天,就是极光现象,古书上常记载为天裂或者黄、白、赤色等等。王肃给史记做过注,司马师正好问起来,他就拽到蚩尤头上,古时传说蚩尤能呼风唤雨,在天上扯个旗子——小技尔。不过,王肃扯到的东南方向的确要出事了。史记天官书里说,蚩尤之旗,(集解孟康曰:“荧惑之精也。”晋灼曰:“吕氏春秋曰其色黄上白下。”)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可见是星而不是极光。淮南那地方要是能看到极光。那一年的太阳就太不正常了 ]
    
     255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俭、钦二人大喜,以为己祥。本来彗星在古代属于灾星、凶星,有什么好高兴的?
     此二人的起兵,符合扫帚星的扫意,“彗星主扫除,乃除旧布新之象;除旧布新,有革命之意”。
     受到天象鼓励的淮南第二叛开始了(*注三十四),毋丘俭、文钦假诏太后书,胁迫淮南一带的兵将及大小官员入寿春,歃血为盟讨伐司马师。并向周围求援,分别致信诸葛诞、兖州刺史邓艾、郭淮(*注三十五)等人,可是却无人响应。内外都不得人心的俭、钦两人孤注一掷,将兵五六万渡过淮水,西至项城(属豫州汝南郡,今河南项城东北)。毋丘俭守城,文钦在外为游兵。
    
     项城离魏五都之一的许昌距离很近,俭、钦二人刚开始的气势还挺盛。司马师又去找王肃,说得好准啊,那现在怎办呢?王肃说,“当年关羽进围襄樊,气势无比(曹操竟想迁出许昌)。可是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关羽手下的荆州士卒就迅速瓦解。现在俭、钦二人劫持的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内地,只要防守住二人前进的路线,用不了多久,他们也会像关羽一样覆败的。”
    
     眼上长了个大瘤子的司马师深表同意,又听取傅暇、钟会的建议亲征,闰正月进兵至汝阳(属汝南郡,今河南商水县西南)。
     魏国当时的名将统统上阵,荆州刺史王基为前军带兵速进;
     诸葛诞督豫州诸军自安风向寿春;
     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谯、宋(今河南睢阳)之间;
     兖州刺史邓文发兵占领乐嘉。
    
     毋丘俭和文钦虽然尚算战功卓著的猛将,这时被指挥自如的司马氏大军打的缩手缩脚。中间虽然有过文钦幼子文鸯冲击司马师大营的惊险,而俭、钦也有吴孙峻派兵趁火打劫的骚扰寿春之忧。这次淮南之叛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文钦最先败退,后来投吴;毋丘俭听说后连夜逃跑,被士卒射死在草丛中。



IP属地:河南1楼2010-03-10 02:18回复
        
         这时姜维的数万大军到达枹罕,正往狄道方向行进。陈泰立即命令王经进驻狄道城,等到陈泰军到达位置,再共同对付蜀军,陈泰自己则向陈仓方向进军。
        
         可谁知王经却没把陈泰的命令当回事,擅自进军。判断王经这时率领的军队很多,起码和蜀军旗鼓相当。王经没有把姜维放在眼里,贸然进军至故关(洮水上游,狄道以北),狄道在洮河东岸,故关在洮河西岸。准备给远道而来的蜀军以迎头痛击。
        
         可这时的姜维已不是当年见到郭淮就跑的军事生手了,54岁的姜维已经经历大小数战,从军20年。既然王经想试试,那就尽管来好了。
         八月,两军在洮河西岸展开大战,几无军事经验的王经惨败,上万魏军要么被歼,要么被逼入洮河淹死,王经率剩余的万余魏军抢渡洮河,退入狄道城中。
         关于此战,三国志各传记载都很简略:姜维传说“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张翼传说“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经众死於洮水者以万计”;陈泰传说“经所统诸军於故关与贼战不利,经辄渡洮”。
         这些简略的记载使得这次“狄道之战”默默无闻,但却是姜维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胜仗,也是最后一次胜利。(*注三十七)
        
         陈泰听说王经并未坚守狄道,料定他必然失败。于是先派部分军队在前,陈泰率军后赴援救王经。这时王经已然惨败退守狄道,洛阳方面得知陇右魏军战况,生怕陈泰应付不了。于是将刚调入京城的邓艾为代安西将军赶赴陇西配合陈泰。邓艾刚走,司马昭不放心,又派他叔叔太尉司马孚坐镇关中,统督军事——实际上是为了给陇西魏军作充分的后勤保障,司马孚太尉的身份适合各方面的调控,刚掌握大权的司马昭还不敢离开洛阳。
        
         蜀军这面,姜维要趁着士气旺盛再攻下狄道城。这时张翼进言说,“撤军吧,不宜再进军,否则会毁此大功,岂不是画蛇添足。”姜维好不容易得了一场大胜,怎会轻易撤军?听到张翼又在反对,姜维勃然大怒,你说画蛇添足?我偏要画成龙!蜀军随后将狄道城团团包围。
        
         蜀军的主帅和副将意见不能统一,魏军上下也产生了分歧。陈泰行至上邽,邓艾、胡奋、王秘各路援军都已到达。
         这时邓艾等人向陈泰建议说,
         “王经的精锐损失惨重,蜀军气势大盛。而我军匆匆集合,又是在败军之后,这样的士气恐怕无法面对姜维的乘胜之师。古人说,‘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也说过‘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这都是丢弃局部保障全局的做法。如今陇右的形势,正如被蝮蛇螫咬的手腕。狄道之城,也并非坚守之地。不如现在放弃王经和狄道,避开蜀军的锋芒,安静等待蜀军的疲惫再考虑进兵。”
         陈泰反对说,
         “姜维是轻兵深入,就想和我军争取野战,以求一战之利。王经本来应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如今贸然作战,正中姜维下怀,导致王经败困狄道。如果姜维乘战胜之威,继续往东进兵,一旦取得屯粮之所,再招纳羌、胡,那是就真的惊动整个关陇地区,这才是我所担忧的情况。”
         陈泰歇了口气又接着说(实际是我歇口气:),
         “现在姜维以乘胜之军,却停滞在峻城(狄道)之下,锐气必失。孙子兵书中还说‘修橹轒榅,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后已’,两军交战,攻城是最下等的取胜之道,像攻城器具、土山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孙子兵法的后文还说‘将不胜其忿’,陈泰就想说明姜维的士气会因攻城磨灭)。姜维这次轻军远来,这些都无法准备,而且粮草也不能及时供应。这正是我军速进破敌之机,正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地势上:地处洮河沿岸的狄道就在河岸平原,姜维军队处在平原之地。我军从狄道附近山岭自上而下攻击蜀军,姜维必定败退。”
    


    IP属地:河南3楼2010-03-10 0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