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之家吧 关注:9,518贴子:33,991
  • 0回复贴,共1

丁克们看看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今天,和你聊聊“年轻人丁克,老年人二胎”。
前几天,光明网发布的一个视频火了。
57岁母亲本来有一个梦想:当姥姥。
可34岁的博士女儿,偏偏选择丁克。

一怒之下,她自己又生了一个孩子——
“你不让我当姥姥,我就让你当姐姐!”
面对母亲的剑走偏锋,“被姐姐”的女儿执拗“拒收”:
“养你们二老可以,但你们的孩子,我不负责养!”
很多人说,这个世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为什么,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丁克,而另外一边,却是老人争着生二胎?

对“失去自我”的恐惧
让年轻人拒绝生孩子
有一位叫小雯的女性来访者,不想生孩子。
给我感觉最深刻的,是她的情绪:一种强烈的害怕,或者说,是恐惧。
她亲眼看到了,她表姐如何从一个很魅力四射的独立女性,变成了疲惫不堪、眼睛无光的妈妈。
这种直观的感受,让她坚信,“我如果生孩子,也会变成这样”。
这是一个女性对失去自我的恐惧。
另外,还有些女性是因为对婚姻的不够信任,怕一旦生了孩子,将失去婚姻中的博弈能力,变得被动。
“要是有了孩子,我可能就离不了婚了。”
这话的背后是对那种对“婚姻不满意,却因孩子不得不继续煎熬”的恐惧。
还有第三种恐惧,来自于对孩子教养的不自信。
本来自己的人生好好的,结果来了个冤家对头,为你的后半生添堵。那无疑会成为人生失败的一个重要脚注。
这些害怕和担忧,似乎一直存在,和时代无关。
那为什么老人,却可以无视这些可怕,争相生二胎呢?
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里,不生、少生孩子带来的恐惧,远远大过了生养孩子的恐惧。

为什么老人执着于生孩子?
几乎每个老人,都跟自己的儿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你看,咱们以前街上的那个A大伯,前段时间住院住了俩月。
得亏人家有三个孩子,加上姑爷儿、儿媳妇,六个人轮流伺候。外甥、外甥女也有大一点儿的,也能帮上忙。
这俩月,人家病房里就没断过人。几个孩子的工作也没太受影响。
你再看那B大妈,两口子。70岁的人了,身边没人。
就一个儿子,在大老远的广东工作,一年到头回不来一趟。钱倒是不少挣,但是有点什么事儿回不来啊。全靠老两口相互照顾。
前段时间,老太太感冒了,天天去医院打吊瓶。俩人只能叫个出租车,颠颠儿地跑上跑下,连个给挂号的人都没有。哎哟,你说这辈子……这要是以后有点重病你说怎么办。估计,很快要去养老院了。
……
最后老人会得出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孩子少了就是不行!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也看到老人的两种恐惧:
第一种,是对自己老无所养的恐惧。
第二种,是对下一代照顾上一代孤立无援的恐惧。
如果是独生子女,摊上双方老人都身体不好,将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
而生孩子,虽然也意味着付出和牺牲,但这些都被看作是有意义的。
因为,生命得以传承,亲情得以延续。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情绪是一种人类繁衍本能的需要。
这种本能让我们通过生育孩子战胜死亡。
也赋予了我们两种冲动:
一种是当你爱一个人,就想和ta一起生孩子(有一种感性的说法,叫“爱情的结晶”)。从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愿意和对方有更深度、不可分的链接。
另一种冲动则是天生的对孩子的喜爱,并且愿意为之输出,为之牺牲自己。
那么,既然有对衰老、生病的恐惧,又有本能作用,为什么很多人年轻人还是想丁克?
可能是,他们已经对衰老做好了准备。

丁克的准备:
赚钱养老,组团养老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热点话题:《70、80后丁克族怎么样了》。
有一位匿名网友回答说,她已经40+的年龄,她觉得没有孩子挺好的,时间上自由,经济上自由,并且和丈夫的婚姻也很稳定。
应对丁克生活,她总结了四条:
1. 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除了养老保险,还要有别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2. 一定要饮食健康,作息规律,经常健身。
3. 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4. 要能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忽略年龄。
不难看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保障。
当抛弃了“养儿女防老”的传统思路之后,“多赚钱养老”变成了代替方案。
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对老无所依的恐惧。
有钱,有圈子,有爱好,就会衍生出很多新鲜的养老方式。
前几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20多名老教授代表一起看房。
学富五车的老教授们,带着专业的眼光,对一个老年公寓的环境、服务、硬件设施、医疗条件进行了考察,最后达成“团购”了两层楼,能容纳130位老教授。
老教授均为高龄、多病的空巢老人。他们人生中大半光阴都没离开过校园,生活圈子就是老同事、老教授和学生们。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可以住进养老院,继续与熟识的老同事在一起,互为邻里,相互照顾。
甚至,中国的一些年轻女性闺蜜团,也曾经集资在乡下建过别墅,打算年老之后一起群居。
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丁克族,但都没有把养老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也给丁克族们提供了全新的“养老模式”。
对老、病、死的恐惧解决了,那么,这些丁克的年轻人,又是如何摆脱生育本能的影响的呢?

不想生孩子
也是童年不幸的投射
我认识一个决定丁克的朋友M,因为不想生孩子,曾被很多朋友这样教育过:“难道你看到小宝宝的时候,就没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吗?”
M说,“我真没有。”
小时候,因为妈妈忙,M被奶奶带着在乡下长大。
“虽然奶奶也努力照顾我,但是,当时的环境给我带来的阴影实在是太多。
每当我看到小孩子,都会忍不住想,ta会不会像我小时候一样无助?
我还会想,我也有过这么小的时候,我妈妈肯定是因为觉得我不可爱,所以抛弃了我。
我心里会觉得,这么大的小宝宝,是不可爱的。”
有了这些感受,M就不敢要孩子。
甚至,有人曾经在讨论生孩子话题的帖子下这样留言:
“我问你,你现在快乐吗?如果你不快乐,干嘛要让另外一个生命,开始一段不快乐的人生?我劝你善良。”
从心理学的角度,这些都是典型的投射——把自己的感受,投到了婴儿身上。
可见,一些让人痛苦的童年经历,的确会让对孩子的天然的喜爱被抑制。
而另外一个女孩L,则对用生孩子稳固亲密关系表示迟疑。
“每当我听到一些粉丝,对着偶像喊‘我要为你生猴子’的时候,我知道,那是一种爱的表达。伴侣之间,据说,也会因为爱对方,就想和对方一起生一个孩子。但是,我一直觉得,我对亲密关系的信任,并没有到那种程度。”
当然,也有些丁克族,并没有这些问题。
他们觉得,夫妻感情并不需要一个孩子来巩固,有了孩子反而容易增加矛盾。

写在最后
所有的决定,都事出有因。
关于孩子,生有生的道理,不生有不生的说法。
对此,我们都应该尊重对方,不去越界,不去干扰——哪怕是父母,亲人,好友。
但是,如果某些丁克族,是因为心中有结,无法释怀,那么可能需要面对一些成长中的隐痛。
如果某些坚持要生二胎的老人,是因为自己心怀恐惧,想通过生孩子建立自己的安全感,那也一样,需要疏通情感。
希望我们有且只有一次的短暂一生,可以真正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因恐惧而妥协,同时承受它可能带来的结果。
然后,享受按自己意愿,过好它。
世界和我爱着你。
- END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3-10 17: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