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楼吧 关注:5贴子:1,220
  • 10回复贴,共1

【莫家楼文集】2. 史书记载莫家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元史·太祖本纪》记载:蒙古太祖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秋天,成吉思汗“遂逾沙陀,至黄河九渡,取应理等县。
清宣统元年(1909)《甘肃新通志》记载:永康渡:在县东南约10公里处,即莫家楼房渡。
《内蒙古盐业史》记载:早在嘉庆年间(1795年后),蒙盐从中卫莫家楼渡河,畜运经平凉府界入陇州凤翔以达汉中。


1楼2021-02-28 04:29回复

    《宁夏商业志》记载: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中卫莫家楼设官盐处,运盐业大兴。


    2楼2021-02-28 04:30
    回复

      1862年(清同治元年)中卫人刘基善创办尽盛魁商行, 经营客店、粮、油酿酒和农牧业。
      清朝时期的商业:中卫尽盛魁是同治年间(1862年),中卫人刘基善办的接待盐商的住宿小店,有了盈利,改营粮油兼酿酒和农牧业。最盛时置土地280亩,骆驼140多峰,羊400多只,马、牛成群,资产四万多银元,年获利润二万元左右。


      3楼2021-02-28 04:31
      回复

        盐业: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中卫盐务分局由赵全周、蔡荆山、张英伟率工作人员接收。接收中卫盐务分局房产两处,其中莫家楼一处295间,黄河南岸一处16间。中卫分局旧人员33人留用21人;
        解放前宁夏存盐仓库多为土木结构的土房、露天土盐坨。1953年至1953年首先对中卫莫家楼旧盐仓库翻修了124间旧仑库,新建盐库59间,至1954年有盐库213间,可储盐7167吨。
        中卫市场: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朝廷在中卫莫家楼开设官盐,运盐事业大兴,商路畅通,输出商品以食盐、羊皮、驼毛、猪宗、枸杞、发菜、甘草、锁阳、苁蓉等为大宗,输入商品以布匹、棉花、红白糖、纸张、瓷器、各色颜料、火柴、肥皂、茶叶、木材、黄米、扁豆、菜籽油、卷烟、旱烟等为大宗,市场繁盛一时。
        30年代初,莫家楼设有盐务局,为盐运集散码头,内蒙古吉兰泰、查汗池的食盐,驼运到此,转销甘肃、陕西、河南等地,中卫盐运达到鼎盛时期。
        中卫市场盐务运销业一度很繁盛,占全区盐业运销总量的40% 。
        光绪32年经过莫家楼进出的食盐每年达6300吨。
        抗战初期,中卫莫家楼为盐运中转码头。
        《宁夏商业志》有中卫莫家楼盐库旧貌和新貌照片两张。


        4楼2021-02-28 04:31
        回复

          《中卫县志》记载莫家楼:(王学仁编辑)
          大事记:
          1927年甘肃省从外国人手中收回盐务税收权,莫家楼盐务局从比利时人手中收回,第二任局长由华人张显谟任。
          1966年12月底,黄河在马滩、莫家楼等处封冻结成冰桥,能通行人、车辆,至次年3月解冻。
            1977年 莫楼农民郭建华试验“三种三收”成功,亩产小麦、玉米、黄豆500余公斤。
          1982年 柔远公社兽医站兽医刘兴文首次进行大家畜剖腹治结成功。
          河运:
          航运历史悠久。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刁雍在牵屯山造船200艘河运至沃野镇(五原)。唐代丰安城为水陆交通转运六城之一。元代又置应理州城(中卫)至东胜的水驿首站。明清时黄河更成为青海、甘肃、宁夏到包头的物资水运交通线。…中卫到包头,舟行约需十三四曰。1950年至60年初黄河水运更为繁盛。1958年后,由亍包兰铁路通车,加之青铜峡黄河大坝兴建,黄河水运日趋衷退,
          渡口码头:
          莫家楼渡口,…形成中卫通往宁安、固原、平凉等地要津。每天由盐湖二三千峰骆驼运盐至此仓储,再转运南部山区及平凉、西安、汉中等地销售。此渡当时除有随时渡人的多只皮筏外,还有渡运木船20余艘,并形成两岸盐务等物资交易的莫楼、申滩码头集市。1950年由宁夏省交通厅设所管理。1959年置50马力柴油机动驳船1艘代替人力渡运。70年代发展148马力小汽轮5艘、60吨大渡船5艘,有固定渡运工80多人。渡运量大,居各渡之首。
          水运工具:
          小渡轮船:60年代初莫楼渡口首次使用50马力柴油发电机带动驳船渡运,每次可渡运2辆汽车及人力车等。70年代不断发展更新,增大了渡运量。
          运力:
          清代前,除驿道、塘报有官办转运车马外,其它物资均靠民间畜驮、车拉或黄河皮筏、木船运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2年)后,在中卫…先后出现民间运盐骆驼队,驴马脚户驮运、人推车、畜力铁木轮车频繁来往于平凉、固原及盐湖。到30年代,县城欧阳育智家就有运盐骆驼近千峰,…1949年,全县有运输骆驼1160峰,…但无一辆汽车。
          民国莫家楼私营店铺店主:刘宗相、李自明。
          中医:
          民国18年张吉奎在莫家楼创办 “济生堂”中药铺。
          民国时期田炳炎在莫家楼创办“爱华诊疗所”。
          中医:
          民国18年张吉奎在莫家楼创办 “济生堂”中药铺。


          5楼2021-02-28 04:32
          回复

            商业网点:
            民国初莫家楼成为宁夏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每年盐运骆驼多达9万峰次。转运销售食盐1350万公斤,其中水路运往银川包头者甚多。…由于盐业市场的兴盛,莫家楼每天吸引转运贩盐驮户、车户、船户等商贩千余人次。
            “尽盛魁”:民国26年(1937年) 至29年,“尽盛魁” 盐号在县内和外地平凉、西安等地设立分支铺点多达17处,有营运骆驼300多峰,雇用帐房先生、铺店相公、营业勤杂人员60多人。仅此一家4年转运销售就占全县盐转运销售量1280万公斤的三分之二。
            专业市场:
            盐业储运批发市场:盐运经营主刘尽善。
            莫家楼集市
            抗日战战争爆发后,西盐东调中断,造成陕西、四川、河南及甘肃平凉、固原盐原告急,大多求助于中卫供给。于是中卫盐业大兴,年运销量大增,为抗战前的三倍。每天由蒙地盐湖到莫家楼驮盐的骆驼多达千峰,莫家楼及全县外地参与盐运、仓储、倒贩转运交易易活动者上千人。大胶车、木轮大车、手推车及驴骡马驮从莫家楼批买转运到平凉、固原、宝鸡、汉中、西安、庄浪等地。木船从黄河转运到银川、包头等地。用马拉大胶车及骡马驴转运到固原、平凉、宝鸡、汉中、西安、庄浪等地。水路用木船从黄河转运到银川、包头等地。公路和小道车户脚户川流不息,黄河水运的木船、皮筏络绎不绝,一时莫家楼集市成为全县最大的盐运转销市场。在不足1华里的街上有官办盐务局和从事盐业的各类商贾字号尽盛魁(刘宗相)、春兴源(李子明)、鸿泰店、中兴和等10余家。盐务局及这些字号常年雇佣临时工多达1500人,年运盐约9万峰次,从莫家楼批发转运他地年销售400万公斤。除盐运业外,莫家楼其它商业、饮食服务业也很兴旺,每日集市仅次于县城,除车马大店外,有饭馆酒店四五家。自1954年后以盐运兴起的莫家楼商业服务网点也随之衰落。
            工商联合会
            1952年12月,莫家楼、宣和堡分别成立河北、河南分会,
            魏治礼1985年出席全国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大会受表彰。
            中卫县组织早期活劢
            在红军长征时,中卫青年刘宝仓等参加红军。
            人民代表大会
            马凤英 副主任(1980.12.—1990.3.)
            县人民政府
            马凤英 副县长(1959.12.—1968.4.)
            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刘宗相,任职时间1945.2—12.
            政协:
            副主席谭学荣、孟长庆(1990.3.)(在莫家楼小学当过教师)


            6楼2021-02-28 04:33
            回复

              人物传略:
              刘宗相 字汉卿(1898年-)镇靖堡夹渠村人。少年读过四书五经。青年时继承父业—“尽盛魁”字号,经营盐店。善于经商,扩大粮盐业务范围,增强蒙汉民族贸易交住。
              西北盐务局中卫盐场公署由新墩迁莫家楼后,刘家生意空前。因买卖公道,深受蒙汉商贾信赖。北路蒙族驼户到莫家楼盐仓交盐后,在其家客栈食宿,结算运价,并为驼户提供粮油、茶酒烟糖食品及布匹杂货等货源。南路运盐客商,运来川陕杂货,经他家货栈批销,货款由他家垫付出具票证,到盐场装盐,手续简便,方便客商,生意日益兴旺发达。
              民国19年(1930年)后,京绥铁路畅通。其货栈兼营皮毛、枸杞、发菜等土特产,运销京津,购回沪穗绸缎、百货、洋货,供销中卫及阿拉善旗蒙民。其间、与天津“惠源长” 货栈有业务来往。1933年春,中卫旅平学生潘钟林等人回家困在包头,适逢刘宗相在包头悦来客栈,得知原委后,刘即兑给路费,使中卫学生十多人顺利返乡。由于名孚众望,被委以宁夏参议,民国34年(1945年)当选为中卫县首届参议会议长”。
              抗战时期,中卫市面萧条,唯“尽盛魁” 日益兴旺,成为当地巨富。同时在西安、平凉、固原派其孙刘天聪进行对外贸易。自清咸丰八年(1850年) 至建国前,中卫盐运业经历百年之久,唯“尽盛魁”始终兴旺。
              周兴礼:柔远乡砖塔村人;生于工匠世家,县上有“周泥水匠陈木匠”之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拆除县城东西两瓮城,有5米高的木牌坊挡路,周兴礼利用杠杆原理,将木牌坊从原来的位置迁移到10米远的路南,牌坊完好无损。周的名声大振。31年后周及其弟兴泰、兴义三人参与中卫高庙的修复工程。所建中卫高庙、平罗玉皇阁及灵武高庙致今仍受到赞赏。
              人物简录
              牛复奎:缓宁师范毕业后回卫任教。先后在省文联任编辑,歌剧团、宁夏越剧团任团长、编剧、舞美设计。创作改编剧本20余部,其中《康熙访宁夏》获宁夏优秀剧本奖,《狭路相逢》获金凤奖;辛勤笔耕40余年。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干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宁夏分会副主席。为国家一级编剧。
              唐廷栋、中卫宣和人、民国18年(1929年)在吉鸿昌部队任职,盐务局长。
              自治区级协会人员:
                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学义;
                宁夏作家协会会员:田成玉;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宋怀孝:
              文学作品获奖:
              田成玉报告文学三等奖、歌词二等奖。
              许文秀散文三等奖。
              科技成果奖
              魏玉盛:1983银南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王学仁:1983年《推广良种鸡促进养鸡发展》自治区科技推广一等奖。
              人物名表:
              革命烈士英名表:
              莫生学:男、1917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 1953年剿匪牺牲,兰州军区九○二一部队四分队战士。
              邵绪德:男、1956年参军,兰州军区9021部队副连长,1959年10月在青海剿匪牺牲。
              本籍在外军政文化科技人员:
              俞得云、宁夏公安厅厅长;
                高学仁、宁夏化工研究所书记;
              刘新民、宁夏农学院教授;
              王学山、宁夏储备物资管理局政治处副处长;
              科技界高级职称人员:
              徐中华、副主任医师;
                王学仁、高级畜牧师;
              郭德沔、高级农艺师;
              教育界高级职称人员:
              李俊中、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许文秀;二中教务主任、中教高级;
              魏玉银、柔远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小学教育:莫家楼中心学校首任校长史兴文(1937)。
              莫家楼小学:赫尔兹兼任校长,商贾吕有等人捐款40银元,新建一个教室。
              宗教:
              民国二十年(1931年)莫家楼建起第一座清真寺。有土地12.37亩。


              7楼2021-02-28 04:34
              回复

                大事记:
                1927年莫家楼盐务局第二任局长张显谟。
                  1976年 莫楼农民郭建华试验“三种三收”成功。1982年推广,亩产620公斤。
                1982年 柔远公社兽医站刘兴文首次进行大家畜剖腹治结成功。
                民国莫家楼私营店铺店主:刘宗相、李自明。
                中医:
                民国18年张吉奎在莫家楼创办 “济生堂”中药铺。
                民国时期田炳炎在莫家楼创办“爱华诊疗所”。
                盐业储运批发市场:盐运经营主刘尽善。
                工商联合会:
                魏治礼1985年出席全国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大会受表彰。
                中卫县组织早期活动:
                  在红军长征时,中卫青年刘宝仓等参加红军。
                人民代表大会:
                马凤英 副主任(1980.12.—1990.3.)
                县人民政府:
                马凤英 副县长(1959.12.—1968.4.)
                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刘宗相,(1945.2—12)
                政协:
                副主席谭学荣、孟长庆(1990.3.)在莫家楼小学当过教师。
                马义祥,1943年生,籍贯柔远,县人大副主任。
                马从章县政协秘书长。
                人物传略:
                刘宗相 字汉卿(1898年-)镇靖堡夹渠村人。少年读过四书五经。青年时继承父业—“尽盛魁”字号,经营盐店。善于经商,扩大粮盐业务范围,增强蒙汉民族贸易交住。生意日益兴旺发达。由于名孚众望,被委以宁夏参议,民国34年(1945年)当选为中卫县首届参议会议长”。
                周兴礼:柔远乡砖塔村人;生于工匠世家,县上有“周泥水匠陈木匠”之说。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拆除县城东西两瓮城,有5米高的木牌坊挡路,周兴礼利用杠杆原理,将木牌坊从原来的位置迁移到10米远的路南,牌坊完好无损。周的名声大振。31年后周及其弟兴泰、兴义三人参与中卫高庙的修复工程。所建中卫高庙、平罗玉皇阁及灵武高庙致今仍受到赞赏。
                人物简录:
                牛复奎:缓宁师范毕业后回卫任教。先后在省文联任编辑,歌剧团、宁夏越剧团任团长、编剧、舞美设计。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干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宁夏分会副主席。为国家一级编剧。
                唐廷栋、中卫宣和人、民国18年(1929年)在吉鸿昌部队任职,盐务局长。
                自治区协会人员:
                  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学义;
                  宁夏作家协会会员:田成玉;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宋怀孝:
                文学作品获奖:
                田成玉报告文学三等奖、歌词二等奖。
                许文秀散文三等奖。
                科技成果奖:
                魏玉盛:1983年银南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王学仁:1983年《推广良种鸡促进养鸡发展》自治区科技推广一等奖。
                人物名表:
                革命烈士英名表:
                莫生学:男、1917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 1953年剿匪牺牲,兰州军区九○二一部队四分队战士。
                邵绪德:男、1956年参军,兰州军区9021部队副连长,1959年10月在青海剿匪牺牲。
                本籍在外军政文化科技人员:
                俞得云、宁夏国家安全厅厅长;
                  高学仁、宁夏化工研究所书记;
                刘新民、宁夏农学院教授;
                王学山、宁夏储备物资管理局政治处副处长;
                科技界高级职称人员:
                徐中华、副主任医师;
                  王学仁、高级畜牧师;
                郭德沔、高级农艺师;
                教育界高级职称人员:
                李俊中、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许文秀;二中教务主任、中教高级;
                魏玉银、柔远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小学教育:莫家楼中心学校首任校长史兴文(1937)。
                莫家楼小学:赫尔兹兼任校长,—。


                8楼2021-02-28 04:35
                回复

                  《柔远乡志》记载莫家楼历史(王学仁编揖)
                  大事记: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莫楼盐场建立,面积40佘亩。
                  村落地名:
                  砖塔村:因古有砖塔寺(华严寺)而得名,辖张家湖、陆家庄、周家庄、张家庄4个居民点,以农为主,有建筑施工队。
                  渡口村:以黄河渡口得名,原属莫楼村,1979年设大队。1983年改为村委会,辖李家营、李家澄槽两个居民点,回汉杂居,以农为主,兼营商业。
                  莫楼村:又称莫家楼,以莫姓祭祖楼而得名,为黄河码头之地,解放前西北盐务公署设在此,每年交盐商人来往不绝,集市贸易颇繁华。解放后,属二区一乡,1953年改为三区,区政府设在莫家楼,1955年为莫楼高级合作社,后改为第二管理区,1962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村委会。回汉杂居,以农为主,兼营商业。
                  莫家楼盐务局:
                  因莫楼的自然条件而形成莫楼渡口,故盐务局建于莫楼。
                  莫楼盐局在莫楼村境内,有精制盐车间24间,离心机2部、烘干机2部。有职工26人,合同工临时工42人。年收入上交20万元。
                  莫楼渡口所:在渡口村南边,古为永康渡口,是黄河九渡之一。
                  建制机构领导:
                  马风英:1949.10.—1955.11.三区莫楼乡(五乡)副乡长;1954.8. —1955.8.三区副区长,1955.9.—1955.12柔远乡乡长;
                  革命烈士莫生学(莫生孝):男、1917年生于莫家楼(现渡口村五队),贫农,1948年8月参加革命,兰州军区九○二一部队四分队战士,1953年在海原高崖剿匪时牺牲,34岁。烈士证01079号。
                    老红军刘宝仓:男、1921年生于莫家楼(现渡口村六队),1935年在海原县兴仁当长工。1936年5月15岁红四方面军路过兴仁时参加红军,编入红四军十一师七团,骑兵侦察员,记三等功。1950年在兰州西北航空飞机场任班长。1951年8月复员回家,参加了土改工作。1958年当民兵排长,1966年当生产队政治队长。1988年在中卫县物资局当合同工。
                  武举张嵩玲:外号善三爷,中卫砖塔村人,力大超人,攻文习武,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仲武举,在家务农,常邦助穷人,曾打断一官贼的腿,为民除害。光绪年间当太平渠委官,为太平渠做新口。终年72岁。
                  砖塔庙,又名华严寺,建于明朝年间,宁夏府志称华严寺,因有塔得名砖塔庙,占地十亩之多,庙门向南开,门前场地有一座戏台,每年三月初三有盛大庙会。庙内有前后两殿,后殿是大佛殿,东西两边有世王殿和眼光普萨殿。前殿有无量殿,内塑无量寿佛。西边有三孝娘娘殿,娃娃山:东边有牛王马神殿。前院中间是一座十八层砖塔。东西各有十多间斋房。
                  莫楼的传说:
                  莫家楼在宁夏是比较有名气的地方,有一段小故事,只能做民间传说来讲。
                  有一年寒冬腊月,三人同住一店,土炕只有一点热窝,三人为了争睡这点热窝,便商议,谁说的最高谁就睡热炕。银川的孙银匠说:“银川有个海波塔,离天还有两丈八”;中宁的李木匠说:“广武有个牛首山,举起胳膊跟着天”;中卫的莫铁匠说:“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入在天里头”。中卫的莫铁匠说的最高,热炕就有莫铁匠睡。莫家楼从此名扬各地。


                  9楼2021-02-28 04:36
                  回复

                    宁夏新闻联播《宁夏莫家楼往事》视频:“说起黄河水运,莫家楼楼渡口应该也是宁夏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忆莫家楼往事。”
                    《成吉思汗摆兵中卫黄河九渡》:永康渡:在县东南约10公里处,即莫家楼房渡。
                    冰沟渡、常乐渡、永康渡、宁安堡渡、张义渡、老鼠嘴渡、广武渡、李安子渡、青铜峡渡9个渡口均系宋夏蒙元时期“郭家渡”、 “应理州渡”范围内的黄河九渡,亦即成吉思汗所至的“黄河九渡”。
                     《著名的黄河渡口》 [url]http://直击黄河[/url] 2002年12月16日著名的黄河渡口在黄河上游河段内有:莫家楼渡口 位于宁夏中卫县境。从明代开始,一直是宁夏河段重要渡口,90年代设有机动渡船载渡行人和车辆。横城渡口 位于宁夏银川东15公里的黄河东岸,西夏时称顺化渡。石嘴山渡口 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始建于北魏时期,连接宁夏与内蒙古。
                    《宁夏新闻网》(2003年8月6日): “中卫人爱讲这么一句话:“阿们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子入在天里头。”这话用中卫方言说出来,非常生动有趣。 现代中卫人认为,中卫的文化是码头文化。中卫人夸口的莫家楼码头,就是古代中卫四大码头之首”。
                    《消费日报网》:2006年3月16日...“当时在中卫有沙坡头、新墩、莫家楼三个主要渡口,…这三个渡口守卫森严,据新闻界前辈范长江记载,渡口碉堡“成排密接的枪窗,时人望而生畏”
                      《宁夏谣》:温暖的炕头 不知还有没有 醉人的黄酒 不知还留没留 流浪的汉子 是不是还在吹那个牛 中卫有个莫家楼…
                    《山掩枝的空间》2009-06-23新发现-故乡村庄介绍-莫家楼:
                    “我的童年记忆中,莫家楼是我的家,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直到1979年考上大学,离开莫家楼为止,父母在1987年也搬离了那里。莫家楼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那里的羊皮筏子,黄河捞鱼,半夜驼铃和长长的驼队,盐库,黄河渡口,汽划子等等。…今天无意中看到了介绍家乡村子的文章,煞是喜爱,特贴在这里,慢慢欣赏回味。”
                    《蔓草社区》(2009.8.17):提起莫家楼,人们总会调侃地说:“中卫有个莫家搂,半截子入到天里头”。这里面含着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莫家楼自古就是一个南来北往的水陆交通码头,同时又是一个商贸十分活跃的集镇。
                      《黄河古渡》[宁夏银川],攻略大全攻略网:“莫家楼渡口是黄河古渡之一。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收复河西,由张骞开创的“丝绸之路”打通,横贯我国古代北方的东西大道正式形成。中卫莫家楼是必经之路。 莫家楼码头是历史悠久的...”
                      荷塘月色《莫家楼,塞北江南古渡边的一抹乡愁》:
                      “走进莫家楼,你会有一种幽然怀古的沧桑之感。历史为你打开尘封的记忆,想往昔,过州穿府的驼客马帮、南腔北调的筏工盐贩,云集在大小客店,一派舟楫穿梭、车马交织的繁荣景象。当年的街市商埠、水陆码头,展示了过去人们的生活空间。也造就了莫家楼路通八方、货集天下、舍我其谁的港口优势。没有黄河,就没有莫家楼。莫家楼自古就是水运良埠,舟楫西发兰州,北抵包头的码头要津。”
                      作家吴生江在《康熙访宁夏之御弟黄麻子》一文中写道:话说康熙一行不知不觉来到了莫家楼,说起莫家楼在宁夏可是大大的有名,据说有三个宁夏人住店夸自己的家乡争热炕头…。其实莫家楼是一座三层的小砖楼,…倒是黄河古渡莫家楼,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连接内蒙到甘陕的一条商贸要冲,莫家楼每天有上千峰骆驼进出,从北沙窝到莫家楼一路有绵延数十里的驼队,非常壮观。河上船只东来西往,排子客上下互答,盐市上引盐卖浆者贩夫走卒熙熙攘攘…?


                    10楼2021-02-28 04:40
                    回复

                      《西北日报》庞戈1942年8月21日记载:
                      “离中卫十五里的莫家楼,人烟稠密,风景佳丽。那里有个盐场,用骆驼从蒙古盐池运来的盐包,都在这个场里集中,再运往平凉及其它各地。村子里的人民和盐场里的工作人员相处很好,搬运监包到河岸,每天可得两毛钱的工资,用车运的可得二元左右。因为有这项收入,所以人民生活比别的村子的人民倒宽裕得多。由盐场筹款办有小学一所,男女兼收,因为办学完善,入学儿童异常踊跃。仅那一个村子里的学生,就有一百多名。村里的人也因为这是教育子弟场所,特别爱护,最近由教育厅下令接收,将来也许更多几会发展了。我们离开皋兰,经过甘肃边区各县,满是荒凉的景色,到这里突然见到田连阡陌,水满沟渠,仿佛是江南水乡”。
                      宁夏新闻联播《宁夏莫家楼往事》视频:“说起黄河水运,莫家楼楼渡口应该也是宁夏历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忆莫家楼往事。”


                      11楼2021-02-28 0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