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欧洲战役已经接近尾声,苏军离柏林越来越。德国人在首都附近的大小城市近建设了大量带有装甲顶盖的混凝土雕堡,雕堡外围则设置了大置铁丝网和地雷,使步兵和坦克寸步难行。苏军现有的KV2和SU152都因为机动性和防御力问题而长眠于雕堡前,因此,前线急需一种同时拥有火力,机动性和防御力的装甲车辆
乌拉尔工业区的设计师们急中生智,将三号突击炮的底盘与SU85的战斗室焊接,并加强了车体与战斗室前方的装甲,该车保留了三突子优秀的机动性,设计师们将其命名为104工程
但由于德国发动机过于复杂,104工程在测试中经常抛锚,引发了士兵和斯大林的不满,104工程因此被放弃
斯大林格勒工业区的设计师们则有不同见解,他们将刚生产出来的IS3坦克底盘进行改造,并改进了炮塔的外形,还焊接上了一圈环形钢板。与104工程不同的是,他们选择了目前穿透力最强的152mm BL-10反坦克炮,该炮对混凝土防事和装甲单位都有极强的贯穿力和杀伤力
当这辆坦克被送去测试时,斯大林被它优异的性能折服,但由于每100公里350升柴油的巨大的油耗,斯大林以浪费公共资源罪将几位设计师发配到了前线作战
新的突击炮方案只能暂时停止
1945年3月,事情有了转机
来自车里雅宾斯克机械设计局的谢苗楼主斯基
提交了一份新方案
该方案将T34-85坦克进行各方面的加强,并装备了一杆BL-10反坦克炮,该方案不仅保留了T34原本的机动性,还加强了防御力和火力
这让斯大林十分满意
于是,新型突击炮开始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