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广州市花都区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74.31亿元,增长10.4%,增速创26年来新高,在全市并列第一!
2020年,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在资金、政策、用地、人才等方面向“三农”工作倾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产业方面,以花都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产品增量提质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为花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克服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 其中,2020年赤坭镇瑞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赤坭镇竹洞村获评广东省特色产业名村;花都区成功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达到11家,同比增长350%;15个产品通过省厅审定入库“粤字号”农业品牌;五龙岗黄颡鱼、福源沙河甲鱼分别获评广东水产种业名优品种、特色品种;仔猪年出栏量同比增长27.78%,产值增幅102%,提前完成市下达花都区2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农民收入实现增产致富……花都农业何以在逆势走强?为此,记者通过走访花都的农业政企机构,发现其中的奥秘,产业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引领带动农业农村走进现代化发展进程。
聚焦智慧农业,填满百姓菜篮子 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最新的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名单中,全市共47个上榜,花都区就有10个基地上榜,6个是新获评的省级“菜篮子”基地,4个是监测合格、通过复审的基地。花都区“菜篮子”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确保广大市民群众“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拎得更省心。 花都区通过开拓智慧农业新局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走访绿沃川自动化蔬菜工厂,放眼望去,运用智能化种植系统,实现了四季循环复种,全天候运行,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新模式。从企业中获悉,采用此项新技术,可达年亩产量20-25吨。蔬菜瓜果产值是传统模式的3-4倍。此外,恒泰蔬菜高新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应用立体农业4.0气雾栽培技术,发展绿色环保蔬菜瓜果等种植,年亩产量也达到8万斤。
绿沃川空中草莓园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介绍,广州市怡华园艺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国内首个种苗标准化生产栽培管理软件,大力发展自动化栽培与现代化管理模式,运用自动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自动光温控制系统、线上生产计划生成评估系统及线上生产操作管理系统等,提高协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聚焦数字农业,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花都的渔业数字化生产发展迅猛,在水产养殖场建起智能增氧、水质在线监测、鱼病远程诊断、质量追溯“四位一体”水产养殖体系,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等智能管理,不仅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标准化、精准化,降低成本,也培育出了优质高产农产品。2020年,花都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广东五龙岗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抓住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开展数字信息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控、自动投料、种鱼定向追踪等方面的运用,借助传感器实时远程查看水质数据,改变人工凭经验进行判断的模式,实现精准测量养殖水质数据,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减少了因水质等变化导致的死鱼现象。项目建成后,企业平均降低养殖场电费约9%,节省饲料成本约6%,死亡同比减少约10%,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
此外,花都区还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淡水鱼咸化养殖”技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养殖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等,增加高品质鱼养殖规模,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其中“淡水鱼咸化养殖”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已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7处。禄仕水产的“罗非鱼下脚料高值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推广”项目获得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全区鱼塘增氧机覆盖率达100%,完成鱼塘标准化建设约1676亩;共搭建越冬大棚约1300多亩。
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园,绘就发展新蓝图
花都区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发展建设工作,在优化农业布局,科学制订农业产业规划基础上,重点建设“一区两带”,依托花卉盆景和渔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成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市花都区渔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批10个项目已完工,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记者从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花都区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扩优势”原则,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全力推进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分别形成空港花世界产业园重点打造“一个小镇两个综合体三个标杆”、渔业产业园重点打造“一龙头二品牌三个示范”的建设思路。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成立“花都区花卉产业联盟”,打造产业联合体,助推花卉产业驶进高质量快车道。岭南盆景特色小镇初具规模,古树大道、竹洞湖、逸翠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大师工作室、电商中心等投入使用。“瑞岭盆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已进入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环节。赤坭镇获评省级“一镇一业”专业镇。广州市花都区渔业产业园成立“花都区脆肉罗非鱼产业联盟”,聚焦“花都脆罗非”品牌,打造水产深加工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生态高效循环水养殖设施60多套。打造“花都鱼苗”品牌,建成大湾区水产种苗运营中心第一期。 目前,两个产业园共投入区级财政资金7603万元,带动企业投入2.09亿元。在产业园建设的带动下,2020年花都区花卉产业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25%;渔业总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2.59%,均创二十六年来的新高。产业园的建设,还带动土地流转率进一步提升,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74%,2020年新增流转面积5000多亩。估算2020年花都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万元,同比增长11%。
值得一提的是,花都区渔业产业园创建后,指导和鼓励产业园内的企业引进了更先进、更环保、养殖效率更高的养殖设施,养殖附加值更高的品种。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升,如赤坭镇的悦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循环推水养殖技术,亩产量是传统养殖技术的6-7倍。赤坭镇莲塘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桂花鱼专业村,桂花鱼的产量远远大于四大家鱼的产量。2020年花都区农业种子、畜禽、水产等种苗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8.5%,成为全区农业辅助性活动的支柱。 聚焦都市休闲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花都区始终将休闲农业发展作为重要项目,出台制定多项政策,全面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做强休闲农业发展基础,聚焦资源禀赋,打造乡村振兴亮点示范。
乡村振兴亮点示范取得突破。重点打造花东镇港头村、赤坭镇瑞岭村和竹洞村、梯面镇红山村、花山镇洛场村等一批特色精品村,形成亮点示范。目前,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花东镇港头村以岭南文化引领的“岭南国际建筑公社”为核心品牌,加快推进岭南特色精品村建设。赤坭镇瑞岭村、竹洞村特色精品村建设成效显著,古树大道主入口景观提质、瑞岭滨水绿道、竹洞湖亮化、农房外立面改造等工程已完工,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梯面镇红山村花海小火车项目在国庆假期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花山小镇(北片区)二期项目生态停车场等7个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计划开发民宿项目。七溪地芳香产业成功推出系列化妆品、香水,芳香民宿4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7000多人次。鲍姑艾森林康旅印象园开发艾草文化农业观光项目,计划春节前开园试营业。 七溪地芳香小镇
同时,2020年,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发文并公布2020年度广州市市级农业公园名单,全市83个申报单位被认定为广州市级农业公园,其中花都区共有13家企业获此称号。截止目前,花都区市级农业公园共有17家。
聚焦设施农业,浇开村民“致富花” 隆冬时节,来到花山镇花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展现在眼前的是:阡陌纵横的“三面光”排灌渠通向田间,水流潺潺,错落有致的田间道路上,一辆辆货车正在田边等待装运蔬菜。田间里劳作声、欢笑声汇成了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可谁曾料到,一年前这里是一大片没有人愿意耕种的粮食低产田,而今,却是一片生意盎然的金土地。
自去年以来,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据统计,2020年度花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约1.2万亩,累计建成15.7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农田通路、通水、通电、通机械,形成了农田田园化、方格化和电气化,农业生产达到机能进、物能运,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整治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每亩提高租金1000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全力开展“零弃耕”行动。据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介绍,该局以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应为目标,多举措开展“零弃耕”行动,促农业增收。到目前为止,已全面完成1507.4亩复耕工作,实现全区耕地“零弃耕”。其中以赤坭镇连珠村为例,该村因种粮效益低、长期水浸等原因闲置丢荒耕地60亩。经过组织复耕,弃耕地重新种上了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有效保障粮食供给。
同时,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种粮大户和双季稻种植的补贴政策,全区补贴种粮大户及双季稻种植41户,补贴财政资金222万元。2020年初出台粮食生产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水稻政策性保险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个人出资的部分,再由区财政补贴30%;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政策上,再补贴每吨100元,进一步助力全区粮食生产。目前,完成农田改造项目面积约9329亩。202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3.35万亩,同比增长5.4%;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4.5%。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幸、叶卡斯 通讯员 花农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杨耀烨 通讯员 花农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
来源:广州日报
2020年,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在资金、政策、用地、人才等方面向“三农”工作倾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产业方面,以花都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产品增量提质为重点,依托科技创新,为花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克服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 其中,2020年赤坭镇瑞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赤坭镇竹洞村获评广东省特色产业名村;花都区成功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达到11家,同比增长350%;15个产品通过省厅审定入库“粤字号”农业品牌;五龙岗黄颡鱼、福源沙河甲鱼分别获评广东水产种业名优品种、特色品种;仔猪年出栏量同比增长27.78%,产值增幅102%,提前完成市下达花都区20万头生猪出栏任务,农民收入实现增产致富……花都农业何以在逆势走强?为此,记者通过走访花都的农业政企机构,发现其中的奥秘,产业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引领带动农业农村走进现代化发展进程。
聚焦智慧农业,填满百姓菜篮子 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最新的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名单中,全市共47个上榜,花都区就有10个基地上榜,6个是新获评的省级“菜篮子”基地,4个是监测合格、通过复审的基地。花都区“菜篮子”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确保广大市民群众“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拎得更省心。 花都区通过开拓智慧农业新局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走访绿沃川自动化蔬菜工厂,放眼望去,运用智能化种植系统,实现了四季循环复种,全天候运行,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新模式。从企业中获悉,采用此项新技术,可达年亩产量20-25吨。蔬菜瓜果产值是传统模式的3-4倍。此外,恒泰蔬菜高新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应用立体农业4.0气雾栽培技术,发展绿色环保蔬菜瓜果等种植,年亩产量也达到8万斤。
绿沃川空中草莓园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介绍,广州市怡华园艺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国内首个种苗标准化生产栽培管理软件,大力发展自动化栽培与现代化管理模式,运用自动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自动光温控制系统、线上生产计划生成评估系统及线上生产操作管理系统等,提高协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聚焦数字农业,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花都的渔业数字化生产发展迅猛,在水产养殖场建起智能增氧、水质在线监测、鱼病远程诊断、质量追溯“四位一体”水产养殖体系,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等智能管理,不仅使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标准化、精准化,降低成本,也培育出了优质高产农产品。2020年,花都区成功创建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广东五龙岗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抓住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开展数字信息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控、自动投料、种鱼定向追踪等方面的运用,借助传感器实时远程查看水质数据,改变人工凭经验进行判断的模式,实现精准测量养殖水质数据,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减少了因水质等变化导致的死鱼现象。项目建成后,企业平均降低养殖场电费约9%,节省饲料成本约6%,死亡同比减少约10%,销售额同比增长约7%。
此外,花都区还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淡水鱼咸化养殖”技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环保养殖技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等,增加高品质鱼养殖规模,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其中“淡水鱼咸化养殖”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已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2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7处。禄仕水产的“罗非鱼下脚料高值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推广”项目获得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全区鱼塘增氧机覆盖率达100%,完成鱼塘标准化建设约1676亩;共搭建越冬大棚约1300多亩。
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园,绘就发展新蓝图
花都区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发展建设工作,在优化农业布局,科学制订农业产业规划基础上,重点建设“一区两带”,依托花卉盆景和渔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成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广州市花都区渔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批10个项目已完工,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记者从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获悉,花都区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扩优势”原则,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全力推进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分别形成空港花世界产业园重点打造“一个小镇两个综合体三个标杆”、渔业产业园重点打造“一龙头二品牌三个示范”的建设思路。广州空港花世界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成立“花都区花卉产业联盟”,打造产业联合体,助推花卉产业驶进高质量快车道。岭南盆景特色小镇初具规模,古树大道、竹洞湖、逸翠园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大师工作室、电商中心等投入使用。“瑞岭盆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已进入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环节。赤坭镇获评省级“一镇一业”专业镇。广州市花都区渔业产业园成立“花都区脆肉罗非鱼产业联盟”,聚焦“花都脆罗非”品牌,打造水产深加工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农科院合作,建设生态高效循环水养殖设施60多套。打造“花都鱼苗”品牌,建成大湾区水产种苗运营中心第一期。 目前,两个产业园共投入区级财政资金7603万元,带动企业投入2.09亿元。在产业园建设的带动下,2020年花都区花卉产业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25%;渔业总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2.59%,均创二十六年来的新高。产业园的建设,还带动土地流转率进一步提升,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74%,2020年新增流转面积5000多亩。估算2020年花都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万元,同比增长11%。
值得一提的是,花都区渔业产业园创建后,指导和鼓励产业园内的企业引进了更先进、更环保、养殖效率更高的养殖设施,养殖附加值更高的品种。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升,如赤坭镇的悦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循环推水养殖技术,亩产量是传统养殖技术的6-7倍。赤坭镇莲塘村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桂花鱼专业村,桂花鱼的产量远远大于四大家鱼的产量。2020年花都区农业种子、畜禽、水产等种苗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8.5%,成为全区农业辅助性活动的支柱。 聚焦都市休闲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花都区始终将休闲农业发展作为重要项目,出台制定多项政策,全面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做强休闲农业发展基础,聚焦资源禀赋,打造乡村振兴亮点示范。
乡村振兴亮点示范取得突破。重点打造花东镇港头村、赤坭镇瑞岭村和竹洞村、梯面镇红山村、花山镇洛场村等一批特色精品村,形成亮点示范。目前,一批重点项目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花东镇港头村以岭南文化引领的“岭南国际建筑公社”为核心品牌,加快推进岭南特色精品村建设。赤坭镇瑞岭村、竹洞村特色精品村建设成效显著,古树大道主入口景观提质、瑞岭滨水绿道、竹洞湖亮化、农房外立面改造等工程已完工,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梯面镇红山村花海小火车项目在国庆假期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花山小镇(北片区)二期项目生态停车场等7个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计划开发民宿项目。七溪地芳香产业成功推出系列化妆品、香水,芳香民宿4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7000多人次。鲍姑艾森林康旅印象园开发艾草文化农业观光项目,计划春节前开园试营业。 七溪地芳香小镇
同时,2020年,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发文并公布2020年度广州市市级农业公园名单,全市83个申报单位被认定为广州市级农业公园,其中花都区共有13家企业获此称号。截止目前,花都区市级农业公园共有17家。
聚焦设施农业,浇开村民“致富花” 隆冬时节,来到花山镇花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展现在眼前的是:阡陌纵横的“三面光”排灌渠通向田间,水流潺潺,错落有致的田间道路上,一辆辆货车正在田边等待装运蔬菜。田间里劳作声、欢笑声汇成了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可谁曾料到,一年前这里是一大片没有人愿意耕种的粮食低产田,而今,却是一片生意盎然的金土地。
自去年以来,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据统计,2020年度花都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约1.2万亩,累计建成15.7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农田通路、通水、通电、通机械,形成了农田田园化、方格化和电气化,农业生产达到机能进、物能运,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整治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每亩提高租金1000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全力开展“零弃耕”行动。据花都区农业农村局介绍,该局以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有效供应为目标,多举措开展“零弃耕”行动,促农业增收。到目前为止,已全面完成1507.4亩复耕工作,实现全区耕地“零弃耕”。其中以赤坭镇连珠村为例,该村因种粮效益低、长期水浸等原因闲置丢荒耕地60亩。经过组织复耕,弃耕地重新种上了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有效保障粮食供给。
同时,花都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种粮大户和双季稻种植的补贴政策,全区补贴种粮大户及双季稻种植41户,补贴财政资金222万元。2020年初出台粮食生产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水稻政策性保险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个人出资的部分,再由区财政补贴30%;商品有机肥购置补贴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政策上,再补贴每吨100元,进一步助力全区粮食生产。目前,完成农田改造项目面积约9329亩。202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3.35万亩,同比增长5.4%;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4.5%。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幸、叶卡斯 通讯员 花农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杨耀烨 通讯员 花农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