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吧 关注:59贴子:1,134

“指南车”就是车载“司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学者认为: 古籍上关于指南车的记载相当多,但分歧较大,直到现在,许多学者对它的看法也不一致。首先,指南车的用途是什么?是指南(方向)用的吗?一些学者就指出: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皇帝大驾出行时仪仗车的一种,既不用于实测方向,更不用于指导实践。那么,指南车是谁最早发明的?相传为黄帝所作,也有的说是周公所作。
问题是,上古时代[指南车]上的偶人,本与[陀螺仪]无缘。可见,研究“机械指南车”,就是苛求上古时代的“陀螺仪”。这本身就是坠入“巧用机械原理与工艺失传”的误区,不能自拔。因此,要说黄帝“确实发明了指南车”,那么只有在木偶人手臂上“安装磁石”才能指南;同时,指南车轮子传动的齿轮组,则是[累计路程]的机构!这也证明,早在祖冲之(429-500)之前,黄帝已经应用圆轮,发明了车辆和指南车!要是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复原”出指南车!
也有人宣称,指南车装有JBS系统。这一讥讽之词,却是给[指南车]确切的描述与评价,而是研究“指南车”正确的方向!实际上,没有距离的方向,以及没有方向的距离,都不能表示某一“位置”!到目前为止,除了“电动陀螺仪”,古今中外,还没有更新的定向机械问世。其实古代就没有陀螺仪,及其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反言之,无磁又没有陀螺仪的指南车,就不可能指南,也没有研制的必要!可见,不通机械原理,在误传中偏题研制指南车,就如同搞“永动机”一样,而值得反思!
研究指南车,就应当以《史记》所载,黄帝发明指南车为基准!
指南车的齿轮,应当是累计里程的机构,就与指向与维持定向无关!
指南车应当是马拉乘人的车辆!
从实际出发,探究指南车的机械原理。现在说“指南车”应当是“指示方向与计量路程”的定位车,并无不妥。古今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一是因战争而发明,二是优先应用于战争。指南车虽与古人的衣食生活,无关紧要。而对战争中使用指南车的故事,无人能够否定。可见,黄帝因为战争的需要,发明“指南车”之说,则应当是可信的。
总之,“指南车”堪称中国文化之瑰宝。其实,指南车就是车载“磁臂偶人”指南定向。传动齿轮组,就是“丈量累计路程”的机构。这与《宋书·礼志》说:“其制如鼓车,设木人于车上,举手指南。车虽回转,所指不移。”完全一致。这一古代简单实用的平面定位仪,既符合科学原理,也是车辆机械发展史之最,而无可厚非!
同时“磁力指南车”,也就充分证明,黄帝应用圆轮发明了“车辆”,使人类的步行运动,从往复运动的滑动磨擦,步入转动摩擦的文明时代。因此“指南车”不愧为古代科技成果中,杰出的代表。因此,也有理由说,要不是历史研究方面的错误,则列入“四大发明”的就不会是指南针,必然是指南车!要是果真如此,则“四大发明”就更富有历史意义,而倍显辉煌!          
2010\2\15


1楼2010-02-15 08:36回复
    回复 1楼:
       你又在这里吹牛与欺骗人了吗:如果说〖“指南车”就是车载“司南”!〗那么,“司南”一说,该称它为什么呢?
         如果要说“指南车”也就还是“指示南方”的车子;也还有很多的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指南车是利用了其车内的齿轮结构而使车上的木人“手指南方”的;可就是没有确切的史料可查。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难啊?反正“指南针”也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为什么就不能够直接把“指南针”加在车上的“木人”里呢?——我们完全可以把磁性针装在“木人”的手臂里,而把“木人”制作成可活动的并且能够使其自由转动,这样,不论车子如何仰俯转动,就可以保持其木杆直立,同时也可以保证木杆上的“木人” 始终“手指南方”;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再制造什么能够传动的“齿轮”结构呢——古人有这么笨吗?中国古代有用“磁性针”放在“木鱼”里,然后漂浮在水面上用来指示南北方向,难道就不能够把磁性材料放在“木人”的手臂上,然后再把“空心木人”放在高高的木杆顶端针尖上,不就可以用来指示南北方向吗?
                        —— 嘿嘿哈哈哈!
    


    2楼2010-02-15 18:10
    回复
      这里好像被删掉了一贴。


      5楼2010-02-25 12:58
      回复
        回复:7楼
            你所想像“指南车”已经有人造出来了!
                                      ——嘿嘿哈哈哈!


        8楼2010-02-27 14:54
        回复
          回复:8楼
          所谓“你又在这里吹牛与欺骗人了吗”:------
          ——————————————
          这在我们秦川大地,就如同把玩石头斗蟋蟀,叫做“谝闲传”一样!
          不过闲传谝出了“名堂”就成了学问,这样“闲谝”你相信吗!
          ——————————————
          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和体形结构不明,一直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倍受争议的话题。正因为至今尚未复造出符合历史实际,能被公认的指南车,才是中外科技史学界,引起质疑的实质问题。其实现代已经按照历史文献,复制出了司南,这足以证明指南车的“原理和结构”就应当是车载司南。(事实证明,古代无磁指南车,本不存在!)
          至于考究黄帝是不是指南车发明人,只要认识到:指南针源自司南;车载司南就是指南车;古代劳动大众正常生活,尚无使用指南车的愿望。故而按照传说,认定黄帝出于战争需要发明指南车,不乏依据而无不妥。
          


          9楼2010-02-28 07:18
          回复
            回复:9楼
               按照你的论点,你就可以认为不论在所有的车上放个什么东西,就可以称作“什么东西”了;如果在车上坐个人,那么你就说这个车子是人了吧!你既然也知道“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和体形结构不明”,却为什么就说指南车就是“就是车载‘司南’”了呢?你的确是在“谝闲传”并且也只不过是〖闲传谝出了“名堂”就成了学问,就这样“闲谝”〗了吧!
                               ——嘿嘿哈哈哈!
            


            10楼2010-02-28 11:39
            回复
              • 117.23.135.*
              回复:10楼
              你既然也知道“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和体形结构不明”,却为什么就说"指南车就是车载司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无磁指南车”的误区
              历史资料所述古代发明指南车的故事,时间跨越数千年的历史。不但人物地点各不相同,而且都未涉及其工作原理。这就难免大兴以不知论不知之风,盛行瞎子摸象的猜测之见。现在研究指南车,仅从“百度词条”抗战时期的中央博物院(二)司南开篇,提供的资料来看,首先应当肯定王振铎先生,在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复造司南方面所做的贡献。同时他对指南车的误解之偏见,也需要进行反思。
              具体的说王振铎对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司南之杓 ,投之于地 ,其柢指南”研究的同时,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成功复造出了司南之杓,这就有力的拨斥了“北斗七星”为司南之杓的观点。问题是只把司南之杓,单纯理解成司南,从而忽视了水面漂浮,绳索悬吊,顶尖立柱支撑的针、棒、碗、坛、偶人等司南之器的研究。(参见图一 图二)
              这就把司南的研究推进死胡同,而与指南车无缘。因此“指南车与指南针有着不同原理”之说,便应运而生。成为研究指南车不可逾越的障碍,步入古代无磁机械指南之歧途,而深陷误区不能自拔。
              典型的说法是:指南车据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车上立着的木人一只手臂平伸向前,只要开始行车的时候,木人的手臂是指南的,此后无论车子怎样改变方向,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指南车的原理不是利用磁性,而是车上装有一套差动齿轮装置。
              上述的传说,就是对“无磁指南车”比较权威的描述。对此有必要指出,天圆地方的南,就是太阳正午的方位。可是在磁性指南车(针)尚未问世的时代,所谓“开始行车的时候,将木人的手臂指南”之说,要在实际使用中,根本无法确定其南!
              至于差动齿轮装置指南,明显是原地转圈差动,记忆方向的指向机构,就与长途跋涉始终指南,格格不入。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差动齿轮控制指南的木人,只有指向南方的可能,并没有始终指南的必然性。所谓“指南车的原理不是利用磁性”的观点,实际是不能自圆其说之偏见!并且否定或排斥了齿轮计里,木人司鼓之能,故毫无使用价值和学术意义可言,自然被淘汰无疑。
              


              11楼2010-03-01 08:54
              回复
                • 117.23.135.*


                12楼2010-03-01 08:58
                回复
                  ——嘿嘿哈哈哈!


                  14楼2010-03-01 10:49
                  回复
                    回复:8楼
                    你所想像“指南车”已经有人造出来了!
                    ————————————————————
                    车载司南“就是”指南车
                    现在回过头来,进一步仔细研究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司南之杓 ,投之于地 ,其柢指南”这十二个字三句话,则可以具体的说:
                    司南之杓——只是司南之一,而非司南唯一。古今司南的形式众多,轻重大小各异。“慈招铁,或引之也”。 就是研究司南与指南车的理论基础。
                    投之于地——可以理解成放置在“平面”上。因为在古代(正确认识地球之前)一直认为天圆地方,而且还把“大地”注解为平面。
                    其柢指南——司南是通过摇摆的方式,逐步波动到指向南方,这就是“磁引力”指南现象。这其中的“南”古代是指太阳正午的方位,也就是天圆地八方之说,天干地支的南。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认识到,对于无磁不成司南:指南车与司南同源:车载司南为司南车的观点,就无须置疑。如果把司南之杓放置在鼓的中央,在下面(或上面)击鼓,“其柢指南”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见“车载皮鼓 鼓承司南之杓”就是历史资料中提到的击鼓记里的司南车,则应当是可信的事实。
                    (参见图三)

                    2009年由陕西•阎良XXX先生,制造的空芯无磁木偶人指南车,在西安群众艺术馆展出。经过观察研究认为,皮带轮差动立柱机构,支持的空芯木偶人,就如同杂耍“顶缸”一样,只是在车辆“平稳急速”转动时,木偶人才能保持原定方向不变。类似于传说西周时期的指南车“只要开始行车的时候,木人的手臂是指南的,此后无论车子怎样改变方向,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如此人为定向的无磁矢向车,也可称为“记忆方向”的工具车。
                    同样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其一,在磁性指南车(针)尚未发明的时代,要说随时随地在开始行车的时候,将木人的手臂指南,就不可能。这就如同没有钟表,不能随即确定时辰一样!
                    其二,木偶人能不能始终指南,竟然与车辆转动的速度有关。实际上由于摩擦力的影响,车辆在慢转弯时,木偶人难以保证不会转动。问题还在于该类的矢向车,既历史没有记载也无实用价值可言,而难以立足。这就正好揭示出,现代痴心研制古代“无磁”指南车,应当是“刻舟求剑”之举,大有追求古代陀螺仪之嫌。
                    


                    15楼2010-03-03 08:44
                    回复
                      • 125.72.17.*
                      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司南之杓 ,投之于地 ,其柢指南”是在说指南针的原理,却没有说明就是指南车!——你还是就慢慢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指南车”是什么样子》而不要急于发表丢人的笑料了!
                                            ——嘿嘿哈哈哈!
                      


                      16楼2010-03-03 16:31
                      回复
                        回复:16楼
                        “司南之杓 ,投之于地 ,其柢指南”是指南针的理论,不假!
                        问题是“无磁指南车”的原理是什么?亟待反思!
                        对于“笑谈”司南车之见,欢迎批评指正!
                        ——————————————————
                        司南车“指南针”一脉相承
                        通过深入究东汉•王充《论衡》中的“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十二个字。即可认识到:矢向与司南混淆是个误区;司南形式多样,无磁不成司南;矢向无磁以重为本,才能维持人为认定的向方向不变;司南以轻取胜,可以逐步自动纠偏而始终指南;司南车就是车载司南。这都为研究指南车的来龙去脉,扫除了障碍。
                        问题还在于,以往是把古人发现“慈招铁,或引之也。”运用其指南特性,发明司南车的时间,推迟到周朝之后。也就是认为在周朝及其以前,古人发明的是无磁机械矢向车。比如传说“指南车据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指南车的原理不是利用磁性”。如此论断一则史料没有人为矢向车的记载,二则按照现代技术制造的矢向车,都没有实用价值。何况描述“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无磁指南车”的文字自相矛盾,不知南而指南,本是空穴来风之谈。并不能完全否定,最早用于占卜之匙(杓)司南的历史。又错误的认定,指南针的发明就与司南车无关,指南车的发明更与天然磁石无缘!因此对于中国古代,曾发明有无磁机械指南车的错误观点,现在予以否定,已是在所难免而无可厚非!
                        总之,古代发现“慈招铁,或引之也。”就是发明司南车、指南针的理论基础。通过“司南之杓”的研究与复制,即可认识到,开发天然磁石的司南与人工制造的司南,可以追塑到殷周时代。指南针就是小型司南。而鼓载司南之杓,就应当是大中型的指南针。按照司南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可见不能排除,古代有木偶人手提磁石司南的可能。
                        (参见图四)
                        


                        17楼2010-03-04 07:21
                        回复
                          回复:17楼
                              滑稽与可笑的“指南车”:

                                                    ——嘿嘿哈哈哈!


                          18楼2010-03-04 11:10
                          回复
                            回复:18楼
                            要说滑稽,就是它有“南”可指!
                            说它可笑,就是能够始终指“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定黄帝“发明指南车”无须置疑
                            现在按照上述讨论分析结果,只要把研究指南车的重点,放在制造司南偶人及其应用上。这就不难意识到,古人只有车载司南,一则才能做到随时随地有南可指,二则能使得司南偶人在运动中,始终指向南方保持不变。只要有了司南车,又把它叫作指南车,就应当是水到渠成,顺利成章的事。也就是说在指南针问世以后,人们把司南偶人车,视之为大型的指南针。从而传说成为黄帝发明作战的指南车。这是不难理解和很容易接受的事实。另外,这一点要用指南针发明的历史,也可给予证明无疑。
                            话说到此有必要明确指出,在人类发现地球磁极及其磁偏角以前,空芯单臂平举的司南偶人,其重心必须支撑在立轴的顶尖上。这样的结构就与悬吊“司南匙勺”的力学原理完全相同。从而研制黄帝“作战司令车”的主要内容应当是:
                            首先,否定了无磁机械指南之说,淘汰了差速定向机构。采用空心、轻型、磁臂偶人,由顶尖转轴支撑,有利于偶人容易调整到指南的方向。舵轮控制顶尖立轴,左右往复摆动,把摩擦力造成木偶人的转动量,抵消到最小。(理论值趋于零)
                            其次,记里系统采用直观的方式读数,撤消了不必要的偶人击鼓报里机构。按照旗语的方式,设置了左司鼓则进,右敲锣则退的锣鼓,组成司南、司鼓、司锣的司令车。
                            这就应当是黄帝发明的“作战司令车”,要与无磁指南车相比,显然是能够切合实际,在理论方面也比较成熟。这就为进一步研究改进,走向完满成功奠定了基础。并为消除指南车在历史上的质疑,提供了事实依据。
                            (参见 图五)
                            


                            19楼2010-03-05 07:04
                            回复
                              呵呵!越加越多了,指南车可就成了大杂烩了!
                                               ——嘿嘿哈哈哈!


                              20楼2010-03-05 1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