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吧 关注:24,591贴子:466,595
  • 9回复贴,共1

特发性震颤饮食调理该如何做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10-27 19:30回复
    特发性震颤饮食调理该如何做好?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及时的进行有效地治疗,但是也不能在选择治疗方法上过于急躁,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目前,大家需要做好特发性震颤的护理,来帮助病情的延缓。
    1、饮食调理: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
    2、加强锻炼:有这种病的老年人在康复期间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体操。
    3、生活注意:饮酒以后可以使症状减轻,但是一般也就维持24个小时,此后症状又会加重,所以饮酒不能治疗此病,反而使症状加重,应该严格限制。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遗传病,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还要进行有效的护理,才能帮助病情尽快好转.
    1、功能锻炼,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2、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3、饮食宜清淡、少盐;禁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给。
    4、食物制备应细软、易消化,便于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质或软食供给。


    2楼2020-10-27 19:31
    回复
      特发性震颤有这四个症状?
      特发性震颤患者一般常见的症状有哪些?特发性震颤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中老年人,让中老年人身体的各项功能不断下降,对他们的危害非常之大,因此,大家要提前了解特发性震颤的症状,才能在早期的时候发现特发性震颤,帮助患者们早日恢复健康。
      一、流涎有很多特发性震颤病的患者经常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严重者需要别人拿着手帕不停地为他擦拭。
      二、油脂面特发性震颤病病人的前额总是油光发亮。
      三、疼痛经常遇到特发性震颤患者口述有疼痛感,表现为肩颈部痛、头痛、腰痛,出现最多的症状是手臂或腿的酸痛,主要原因是由于局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僵直状态导致。
      四、言语障碍是特发性震颤病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语言不清、说话音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单调等等。
      医学家指出特发性震颤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
      一、特发性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二、特发性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早期发现特发性震颤的表现有助于早期的采取治疗方法,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
      三、特发性震颤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健康搜索的的运动中加重健康搜索震颤健康搜索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特发性震颤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特发性震颤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


      3楼2020-10-27 19:31
      回复
        特发性震颤真正原因是这个,你怎么都没想到?
        人们常说手抖是人老了或者说是劳累过度导致这个手抖腿抖,甚至浑身都抖动,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特发性震颤由于大脑的丘脑神经受到损伤而引发。主要原因就是会导致身体抖动让人们都误以为劳累过度或者没休息好所出现的症状。
        特发性震颤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年龄老化。
        2、家族遗传性:特发性震颤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特发性震颤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3、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特发性震颤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4、遗传易感性:尽管特发性震颤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与于同一环境的人,甚至同样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会出现特发性震颤病。
        特发性震颤详询:ve1608


        6楼2020-10-27 19:32
        回复
          如何辩解特发性震颤的详细情况?
          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病人有家族史,在多个特发性震颤家族未发现跨代现象性别分布平衡一般认为这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中医称为颤症
          1.阴虚风动型:主证为头摇肢颤,不能自止,肢百体拘急强直,腰膝酸软,耳鸣,头晕头胀,口千舌燥,度或面红,急躁易怒,或项强不舒,舌质红,少苔或苔黄,脉弦、弦细或弦数。
          2.阳虚风动问型:主证为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答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3.气血不足型:主证为筋脉拘急震专颤,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动作困难,自汗头晕,纳差便溏,舌淡苔属白,脉细。
          特发性震颤详询:ve1608


          8楼2020-10-27 19:34
          回复
            特发性震颤应该要了解哪方面?
            中医上下五千年历史,古时候特发性震颤都是如何解决?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下中医如何辩证,特发性震颤中医称为颤症又五脏亏虚,肝风内动所引起。
            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①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出血。因此,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腾太过,而且还可以导致出血。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因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有“血海”之称。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自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肝的疏泄与藏血之间的关系: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的疏泄全赖血之濡养作用,又赖肝之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的关系。就肝之疏泄对藏血而言,在生理上,肝主疏泄,气机调畅,则血能正常地归藏和调节。血液的运行不仅需要心肺之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摄,而且还需要肝气的调节才能保证气机的调畅而使血行不致瘀滞。在病理上,肝失疏泄可以影响血液的归藏和运行。如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亦随之而瘀滞,即由气滞而血瘀。若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又可导致出血。就肝之藏血对疏泄而言,在生理上,肝主藏血,血能养肝,使肝阳勿亢,保证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在病理情况下,肝之藏血不足或肝不藏血而出血,终致肝血不足。
            肝主疏泄与肝主生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温病条辨·卷六》)。肝生血,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疏泄与生血,肝气与肝血,相互为用,动静有常。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灾。故曰:“肝血不足,则为筋挛、为角弓、为抽搐、为爪枯、为目眩、为头痛、为胁肋痛、为少腹痛、为疝痛诸证”
            特发性震颤详询:yhzy004
            ·


            10楼2020-10-27 19:34
            回复
              特发性震颤头会无意识晃动的原因是什么?
              特发性震颤的发病率在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给特发性震颤的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也给患者家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远离特发性震颤,大家应该要做好特发性震颤的预防工作,这样能有效降低特发性震颤的发病率。那么,怎么预防特发性震颤效果明显呢?
              一、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特发性震颤的根本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二、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三、老年人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体操。
              四、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
              五、避免或减少应用诱发特发性震颤的药物。
              特发性震颤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特发性震颤患者在做动作时,比如说夹菜,端水容易洒,这种情况为异向性震颤。而帕金森病正好相反,是在静止状态出现震颤,严重的时候一清醒就开始震颤。
              2、特发性震颤在生活上尤其是心理上对老年人的影响比较大。对有震颤的患者,首先要进行详细地询问病程,因为帕金森病震颤出现得比较快、病程短一些。
              3、在饮食方面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
              4、有些患者饮酒以后可以使症状减轻,但是一般也就维持2~4个小时,此后症状又会加重,所以饮酒不能治疗此病,反而使症状加重,应该严格限制。
              特发性震颤详询:ve1608


              11楼2020-10-27 19:37
              回复
                特发性震颤中医治疗会好吗?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疾病,为锥体外系常见疾病,主要以震颤为表现,约60%病人有家族史。特发性震颤症对人的危害性很大,若不及时治疗,还能对患者构成生命威胁。如果早期有效的预防,可以避免特发性震颤的发生,那么,如何预防特发性震颤呢?
                1、防治脑动脉硬化是特发性震颤的常用预防方法,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2、特发性震颤的预防应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3、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等诱发震颤**的药物。
                4、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
                特发性震颤?发病年龄与预后无关,震颤的严重度与死亡率无关。虽然特发性震颤常冠以“良性”,长期或终生处于稳定状态,但部分严重的震颤病人会导致活动困难,减少社会交往活动,最终丧失劳动力,生活自理困难。这种情况一般在起病十余年后发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可能有多达15%的病人因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
                特发性震颤在生活上尤其是心理上对老年人的影响比较大。对有震颤的病人,首先要进行详细地询问病程,因为帕金森病震颤出现得比较快、病程短一些。特发性震颤病程很长,它可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发展不大。这是和帕金森病明显不一样的。其次,就是进行一些神经系统的检查,发现有没有其他的症状。
                特发性震颤治疗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个是心理治疗,一个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就是首先要正视这个现实,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规律,避免激动劳累,对病程有好处。对于一些病人需要药物治疗,比如从事某些工作需要止颤,就要服用药物。用药量根据病人的情况,震颤轻时可以服量低,或者间断服用,严重的就要持续服用。同时还应该服一些维生素类药物,比如维生素E、维生素C,对神经有保护、抗衰老的作用。
                特发性震颤详询:ve1608


                14楼2020-10-27 19:38
                回复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可以做这些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非常多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特发性震颤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旦患发特发性震颤疾病是非常难治疗的,进行特发性震颤的的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前提,治疗特发性震颤首先应查找致病原因,以便对特发性震颤病人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么,特发性震颤要做好的诊断有哪些呢?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
                  1、除齿轮现象不伴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2、或仅有头部震颤,不伴肌张力障碍。
                  3、双手及前臂动作性震颤。
                  4、有家族史。
                  5、病程超过3年
                  6、饮酒后震颤减轻
                  如何预防特发性震颤的出现
                  1、注重健康饮食,我们要注意不吃或减少吃煎炒油炸食品,如煎炸鱼、烧鸡、烧鸭、烧鹅、油条、炒花生、炒板栗、炸蚕豆、煎蛋等,还要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性燥热的食物及果品,如辣椒、韭菜、胡椒、五香粉、八角、茴角、榴莲等。
                  2、重视老年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特发性震颤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对有特发性震颤症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
                  4、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保持平和心态、睡好觉,科学饮食;另外在干冷的季节里,北方地区的平均湿度远远低于适宜人体的温度,即35%-60%,而仅仅在20%以下,加之室内采暖,这种干燥的气候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和增加的特发性震颤发病率。
                  特发性震颤详询:ve1608


                  17楼2020-10-27 19:40
                  回复
                    特发性震颤有哪些表现你要知道
                    特发性震颤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和生活的疾病之一,良性特发性震颤的危害不容忽视。了解良性特发性震颤的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诊断良性特发性震颤,能更早的预防和治疗。特发性震颤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使很多家庭造成了负担,因此,了解特发性震颤的常见症状表现可以帮助大家对症治疗,效果突出。
                    1、特发性震颤临床常见的症状是运动障碍性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是唯一表现健康搜索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
                    2、特发性震颤的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特发性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修元止颤汤
                    3、特发性震颤多于十余岁或成年早期发病,震颤是唯一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或头部,症状直到后来才逐渐变得明显。修元止颤汤
                    4、特发性震颤除了带来外表和社交尴尬,通常不引起残疾,有的病例震颤可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下肢多不受累。患者常述及少量饮酒可使症状显著缓解,但为时短暂,机制不清。修元止颤汤
                    特发性震颤是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导致身体机能障碍的一种神经科疾病,患者会表现出头部与手等身体部位的不自主战栗。特发性震颤在人群中发病的概率很高,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特发性震颤详询:ve1608


                    18楼2020-10-27 1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