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饱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020年,孤独症康复机构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帮助行业储备更多康复人才,帮助机构恢复常态、同时提升机构经营能力,帮助孤独症儿童获得更专业的家校康复指导,成为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9月17日,为助力儿童康复科技创新、机构转型升级,2020年度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发展论坛暨教培共建解决方案试点机构征选会隆重召开,论坛以“数字化康复”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儿童医疗、康复、教育、辅具等领域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儿童康复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应用。
据悉,本论坛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协办,北大医疗脑健康承办。
(图为: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总经理郭媛媛主持论坛)
致辞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韩济生表示,“随着孤独症患病率的日趋增长,我们看到孤独症康复行业需要更好的教育康复支持、需要更规范更专业的从业群体、需要符合国情的从业标准。希望这次论坛的举办、从业规范培训班的开展能作为孤独症康复行业向前发展的解决方案,助力机构发展,孩子们尽快回归社会。”
(图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韩济生致辞)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在致辞中指出神经精神问题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突出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在国家指导下,实施了多项重点康复项目,已累计为40万贫困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矫治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谈及此次论坛,黄主席表示,在“十四五”的新开局之年,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促进孤独症相关事业的发展、孤独症机构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探讨平台。希望各方凝聚共识,发挥引领作用,推进孤独症康复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转型。
(图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致辞)
人才从业规范“浪潮已至”
——匡正从业规范,孤独症康复将做到人岗相适、科学用才。
众所周知,孤独症康复行业存在康复人才缺乏、有效的实证干预方法运用少、在职培训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等最基本、最重要的待解难题,加强师资培养是机构发展的必经之路。故论坛首先聚焦人才培养。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孤独症机构联盟主席张通率先对孤独症康复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现阶段我国孤独症康复患儿多、人才有限,供给的严重不平衡,让专业康复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计已达30万人。而孤独症康复人才破局,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首先是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携手制定一个规范的从业标准——让老师得到最规范的教育,让孩子有最规范的康复。其次是建设孤独症康复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体系,做分级培训、实操演练,把全国孤独症康复从业规范起来,落实到团体标准,提高孤独症康复教育整体水平。
(图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孤独症机构联盟主席张通现场分享)
如张通主任所言,培养孤独症康复人才是一项需要多方合力的系统工程。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张雁主持的“康复教育人才的培养支持体系探讨”圆桌论坛中,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表示,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是北大医学的使命和担当,一直以来,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北大医学丰富的医疗与教育资源,积极参与A-PKU孤独症康复人才体系的搭建和高级康复教育人才的培养,落实育人、树人、服务终身学习的理念。希望通过康复教育人才培训项目,能够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规范和标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专业化康复教育人才。
(图为: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现场分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提到,北大六院在孤独症病因研究、临床研究、治疗研究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有相当成熟的研究成果走向一线,用于人才培养。去年A-PKU人才培养体系告诉了行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为康复人才提供了一条专业进阶、职业晋升的道路,后续六院还将持续关注康复人才发展,为康复机构发展提供助推力。
(图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远程连线)
作为学校代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才晓茹从在校学生培养角度介绍了相关工作。才校长坦言,对于高职高专院校,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将临床成果、实践经验融合到学生技能和教学工作中。因此,今年学校与北大医疗脑健康签订了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将首先完善师资培养,让老师具备专业能力;第二,将出版实用性教材,让学生能在校学习期间就能适应行业、岗位的需求,更好衔接儿童康复工作。
(图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才晓茹远程连线)
说到人才培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美香坦言,孤独症孩子的康复与老师的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康复老师必须要专业过硬、有师德、有规范。并现场呼吁,希望各方应协同下,能探索一条从在校学生到在职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路径,搭建一支有规范、有标准的师资队伍,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康复。
(图为:“康复教育人才的培养支持体系探讨”圆桌讨论,从左到右嘉宾依次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张雁)
教研教学“不落人后”
——康复机构经营向标准化、体系化、智能化转型。
“停课”、“高支出”、“零收入”相信这几个词,今年的康复机构都曾经历。2020年疫情突袭,让康复机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样也给机构和行业提供了更多反思的时间和精进的空间。6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场关于孤独症康复机构如何互相支持的线上交流会,期间对189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发起了一份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教研教学跟不上、课程不成体系、家校无法联动等问题,正制约着机构的发展。
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困境及探索圆桌讨论中,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卫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与三位康复机构代表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认为,当前机构的教研教学都是点状、散状的,孤独症康复行业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高度专业、标准化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保障孩子能持续地在机构成长,让老师能依据这套标准化的教学体系,实施干预、开展教学。另外,专家们也建议,机构实施家校共育,可引入一些智能化教培系统、辅助器具,来丰富产品业态,提升工作效率、教学效果。
(图为:“孤独症儿童康复行业机构困境及探索”圆桌讨论,从左到右嘉宾依次为:福建康语机构代表2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济南明天机构代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卫红)
机构发展需要“科技辅助”
——孤独症康复辅具或引发机构转型升级
谈及辅助器具,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也为机构们带来了国内外前沿的辅助技术与孤独症康复的科研成果。在中国残联的支持下,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致力于科技辅具的研发创新,在残疾人辅助技术领域政策推动、服务网络建设、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数据采集、宣传推广、国际交流等方面一直扮演着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的角色。
现场,董主任提到,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康复辅具研究已成为康复界、科研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康复技术和辅助技术融合发展,也让各类孤独症康复辅具应用层出不穷,品类涵盖孤独症康复教学系统、筛查评估辅具、康复训练系统、远程综合训练和指导工具等。其中,北大医疗脑健康研发的儿童能力提升智能家校辅具“嗨小保”,因为出色的远程综合训练和家校指导功能,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改变着孤独症康复的方式;同时这种基于智能辅具嗨小保的“家校共育”模式,也对孤独症康复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董主任还表示,未来,孤独症康复辅具将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开发空间。
(图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现场分享)
聚焦基于智能辅具的“家校共育”模式
——北大医疗脑健康输出“教培共建解决方案”,助力机构高质量发展。
如董主任所言,基于智能辅具嗨小保的“家校共育”模式,对行业发展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作为专注儿童康复领域的智慧平台,一直以来,北大医疗脑健康都在聚焦儿童康复领域,依托医疗、教育、科技、管理优势,输出多场景一体化康复知识、技术及服务,推动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进程。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郜熠珂表示,如果说医疗和教育相结合是北大医疗脑健康的基因,那么擅长经营就是北大医疗脑健康的属性之一。
为让这种“家校共育”模式帮助更多机构,北大医疗脑健康输出了一套医疗与教育融合的“教培共建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师资、教学、服务、经营体系的闭环服务,赋能机构,帮机构快速实现效果、品牌、效益升级,成为课程标准化、专业能力强、康复效果好、经营效能高的儿童康复机构。
据悉,为让这套成果普及到更多地区,今年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与北大医疗脑健康共同承接了中国残联的《残疾人辅助器具专项研究课题》。基于专项课题要求,本解决方案已在各地征集孤独症应用示范基地及相关合作单位。且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指导下,9月初,本套解决方案已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本次论坛期间,“教培共建解决方案试点机构征选会”也同期召开。
(图为: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郜熠珂现场分享)
(图为:教培共建解决方案试点机构征选会现场)
据了解,迄今为止,北大医疗脑健康已为行业培养人才超10万人次,目前已有近100家儿童康复机构率先加入北大医疗脑健康“教培共建解决方案”。在人才师资、课程制定、教学教研、老师辅导、机构运营、资源植入等方面,北大医疗脑健康都为康复机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9月17日,为助力儿童康复科技创新、机构转型升级,2020年度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发展论坛暨教培共建解决方案试点机构征选会隆重召开,论坛以“数字化康复”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儿童医疗、康复、教育、辅具等领域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儿童康复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应用。
据悉,本论坛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协办,北大医疗脑健康承办。
(图为: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总经理郭媛媛主持论坛)
致辞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韩济生表示,“随着孤独症患病率的日趋增长,我们看到孤独症康复行业需要更好的教育康复支持、需要更规范更专业的从业群体、需要符合国情的从业标准。希望这次论坛的举办、从业规范培训班的开展能作为孤独症康复行业向前发展的解决方案,助力机构发展,孩子们尽快回归社会。”
(图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所长韩济生致辞)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在致辞中指出神经精神问题已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突出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在国家指导下,实施了多项重点康复项目,已累计为40万贫困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矫治手术、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谈及此次论坛,黄主席表示,在“十四五”的新开局之年,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促进孤独症相关事业的发展、孤独症机构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探讨平台。希望各方凝聚共识,发挥引领作用,推进孤独症康复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科技化转型。
(图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黄悦勤致辞)
人才从业规范“浪潮已至”
——匡正从业规范,孤独症康复将做到人岗相适、科学用才。
众所周知,孤独症康复行业存在康复人才缺乏、有效的实证干预方法运用少、在职培训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等最基本、最重要的待解难题,加强师资培养是机构发展的必经之路。故论坛首先聚焦人才培养。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孤独症机构联盟主席张通率先对孤独症康复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现阶段我国孤独症康复患儿多、人才有限,供给的严重不平衡,让专业康复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计已达30万人。而孤独症康复人才破局,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首先是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携手制定一个规范的从业标准——让老师得到最规范的教育,让孩子有最规范的康复。其次是建设孤独症康复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体系,做分级培训、实操演练,把全国孤独症康复从业规范起来,落实到团体标准,提高孤独症康复教育整体水平。
(图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副院长、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孤独症机构联盟主席张通现场分享)
如张通主任所言,培养孤独症康复人才是一项需要多方合力的系统工程。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张雁主持的“康复教育人才的培养支持体系探讨”圆桌论坛中,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表示,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是北大医学的使命和担当,一直以来,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北大医学丰富的医疗与教育资源,积极参与A-PKU孤独症康复人才体系的搭建和高级康复教育人才的培养,落实育人、树人、服务终身学习的理念。希望通过康复教育人才培训项目,能够从人才培养角度提出规范和标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专业化康复教育人才。
(图为: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现场分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提到,北大六院在孤独症病因研究、临床研究、治疗研究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有相当成熟的研究成果走向一线,用于人才培养。去年A-PKU人才培养体系告诉了行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为康复人才提供了一条专业进阶、职业晋升的道路,后续六院还将持续关注康复人才发展,为康复机构发展提供助推力。
(图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孙洪强远程连线)
作为学校代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才晓茹从在校学生培养角度介绍了相关工作。才校长坦言,对于高职高专院校,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将临床成果、实践经验融合到学生技能和教学工作中。因此,今年学校与北大医疗脑健康签订了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将首先完善师资培养,让老师具备专业能力;第二,将出版实用性教材,让学生能在校学习期间就能适应行业、岗位的需求,更好衔接儿童康复工作。
(图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才晓茹远程连线)
说到人才培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贾美香坦言,孤独症孩子的康复与老师的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康复老师必须要专业过硬、有师德、有规范。并现场呼吁,希望各方应协同下,能探索一条从在校学生到在职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路径,搭建一支有规范、有标准的师资队伍,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康复。
(图为:“康复教育人才的培养支持体系探讨”圆桌讨论,从左到右嘉宾依次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张雁)
教研教学“不落人后”
——康复机构经营向标准化、体系化、智能化转型。
“停课”、“高支出”、“零收入”相信这几个词,今年的康复机构都曾经历。2020年疫情突袭,让康复机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样也给机构和行业提供了更多反思的时间和精进的空间。6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场关于孤独症康复机构如何互相支持的线上交流会,期间对189家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发起了一份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教研教学跟不上、课程不成体系、家校无法联动等问题,正制约着机构的发展。
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困境及探索圆桌讨论中,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卫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与三位康复机构代表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认为,当前机构的教研教学都是点状、散状的,孤独症康复行业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高度专业、标准化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保障孩子能持续地在机构成长,让老师能依据这套标准化的教学体系,实施干预、开展教学。另外,专家们也建议,机构实施家校共育,可引入一些智能化教培系统、辅助器具,来丰富产品业态,提升工作效率、教学效果。
(图为:“孤独症儿童康复行业机构困境及探索”圆桌讨论,从左到右嘉宾依次为:福建康语机构代表2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济南明天机构代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卫红)
机构发展需要“科技辅助”
——孤独症康复辅具或引发机构转型升级
谈及辅助器具,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也为机构们带来了国内外前沿的辅助技术与孤独症康复的科研成果。在中国残联的支持下,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致力于科技辅具的研发创新,在残疾人辅助技术领域政策推动、服务网络建设、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数据采集、宣传推广、国际交流等方面一直扮演着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的角色。
现场,董主任提到,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康复辅具研究已成为康复界、科研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康复技术和辅助技术融合发展,也让各类孤独症康复辅具应用层出不穷,品类涵盖孤独症康复教学系统、筛查评估辅具、康复训练系统、远程综合训练和指导工具等。其中,北大医疗脑健康研发的儿童能力提升智能家校辅具“嗨小保”,因为出色的远程综合训练和家校指导功能,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改变着孤独症康复的方式;同时这种基于智能辅具嗨小保的“家校共育”模式,也对孤独症康复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董主任还表示,未来,孤独症康复辅具将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开发空间。
(图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现场分享)
聚焦基于智能辅具的“家校共育”模式
——北大医疗脑健康输出“教培共建解决方案”,助力机构高质量发展。
如董主任所言,基于智能辅具嗨小保的“家校共育”模式,对行业发展起到了正向推动作用。作为专注儿童康复领域的智慧平台,一直以来,北大医疗脑健康都在聚焦儿童康复领域,依托医疗、教育、科技、管理优势,输出多场景一体化康复知识、技术及服务,推动行业的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进程。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郜熠珂表示,如果说医疗和教育相结合是北大医疗脑健康的基因,那么擅长经营就是北大医疗脑健康的属性之一。
为让这种“家校共育”模式帮助更多机构,北大医疗脑健康输出了一套医疗与教育融合的“教培共建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师资、教学、服务、经营体系的闭环服务,赋能机构,帮机构快速实现效果、品牌、效益升级,成为课程标准化、专业能力强、康复效果好、经营效能高的儿童康复机构。
据悉,为让这套成果普及到更多地区,今年全国残疾人用品开发供应总站与北大医疗脑健康共同承接了中国残联的《残疾人辅助器具专项研究课题》。基于专项课题要求,本解决方案已在各地征集孤独症应用示范基地及相关合作单位。且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指导下,9月初,本套解决方案已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本次论坛期间,“教培共建解决方案试点机构征选会”也同期召开。
(图为:北大医疗脑健康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郜熠珂现场分享)
(图为:教培共建解决方案试点机构征选会现场)
据了解,迄今为止,北大医疗脑健康已为行业培养人才超10万人次,目前已有近100家儿童康复机构率先加入北大医疗脑健康“教培共建解决方案”。在人才师资、课程制定、教学教研、老师辅导、机构运营、资源植入等方面,北大医疗脑健康都为康复机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