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营模式多元化,股权投资和股权激励向中小企业延伸,为充分调动管理团队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很多公司决定采用虚拟股权激励模式,让部分关键人员能分享公司的部分收益,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公司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以挥团队协同效应。
一、定义
虚拟股权:是指公司通过一定程序决定分离部分股权作为管理团队绩效管理激励办法,激励者不参与公司重大事项表决权,也不用实际缴纳相应股权的出资额,不能作为股份制改造或股权重组的参股依据,可参与年度利润分红的激励机制。
二、利润计算风险
因大多数小企业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资产减值损失采用直接转销法,资产负债表日不进行减值计量,利润计算简单,导致虚增利润。提前分红,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风险管控
(一)利润计算
企业在采用虚拟股权激励前,调整财务核算机制,选择按《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其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处置净收益(-净损失)+投资收益+其他收益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收入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因符合收入确认原则,以货物发出客户确认开具增值税发票和形式发票的时间作为收入确认的期间。
(三)资产管理
1.存货管理
(1)存货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月末对库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分析,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减少当年的利润总额,调整所得税费用。
(2)加强呆滞料管理,对当年新增的半年以上的呆滞料进行分析,作为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
2.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费,合理预计使用年限1-5年,视具体情况设定预计净残值。
(2)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发现固定资产有减值迹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入账,每年年末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减值分析,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确认坏账损失。根据以往的回款比率,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调整所得税费用。
(2)有外币业务,按月确认汇兑损益,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利润总额。
通过对财务核算政策的调整,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并结合公司绩效管理流程,调动广大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良性循环,减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达到可持续发展。
一、定义
虚拟股权:是指公司通过一定程序决定分离部分股权作为管理团队绩效管理激励办法,激励者不参与公司重大事项表决权,也不用实际缴纳相应股权的出资额,不能作为股份制改造或股权重组的参股依据,可参与年度利润分红的激励机制。
二、利润计算风险
因大多数小企业选择《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资产减值损失采用直接转销法,资产负债表日不进行减值计量,利润计算简单,导致虚增利润。提前分红,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风险管控
(一)利润计算
企业在采用虚拟股权激励前,调整财务核算机制,选择按《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其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处置净收益(-净损失)+投资收益+其他收益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收入的确认
收入的确认因符合收入确认原则,以货物发出客户确认开具增值税发票和形式发票的时间作为收入确认的期间。
(三)资产管理
1.存货管理
(1)存货核算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月末对库存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分析,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减少当年的利润总额,调整所得税费用。
(2)加强呆滞料管理,对当年新增的半年以上的呆滞料进行分析,作为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
2.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费,合理预计使用年限1-5年,视具体情况设定预计净残值。
(2)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发现固定资产有减值迹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入账,每年年末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减值分析,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确认坏账损失。根据以往的回款比率,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调整所得税费用。
(2)有外币业务,按月确认汇兑损益,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利润总额。
通过对财务核算政策的调整,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并结合公司绩效管理流程,调动广大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良性循环,减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达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