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韵教育吧 关注:28贴子:737
  • 0回复贴,共1

爸爸嫉妒妈妈,女儿却说:“你没有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有一位爸爸被女儿气到了,主要原因是女儿写作文全篇歌颂的都是妈妈,没有一个字是提到爸爸的。

这位爸爸十分嫉妒,义愤填膺地为自己“申辩”:
你的衣服哪来的?
你旅游去长隆、新加坡、日本,怎么去的?
迷你世界充皮肤的钱哪来的?
每天喝的牛奶,吃的零食哪来的?
孩子答:妈妈给的。
爸爸真是要炸了:这个家是妈妈一个人在养啊?

最后还给女儿下死命令:
你必须给我强行写出来,爸爸的爱在哪里。
孩子却一脸无辜地回答:你没有爱啊!
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可看完这段对话,很多爸爸都感到超委屈,天天在外辛苦奔波给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质保障,可到孩子这里却变成了“没有爱”;
大家都说“父爱如山”,可网上对此的最新解读却是:爸爸的爱就像一座山一样,一动不动。
真是越想越气愤,起想越心酸。
小王子说:要用心灵感受,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
爸爸的爱大抵也是如此吧。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爸爸们对孩子的爱,并不见得比妈妈少,但相对于妈妈和孩子的如影随形来说,爸爸真的要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把爱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能好好地看见。

美国耶鲁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如果有父亲的陪伴与参与,那么这些孩子的智商就比较高,他们在学校也能获得更好的成绩,之后进入社会能够取得较体面的工作,获得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根据世卫组织的研究成果,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他们往往拥有比同龄人还高的智商。
然而,现实生活却与此恰恰相反。根据《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显示,在家庭中,父亲占据孩子教育的主导地位的数量不足两成,而且还有60.7%的网友认为父亲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缺失的。
通过观察周围的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时候,母亲往往在孩子的生活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她们出现在孩子身边的频率更高。比如在家长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妈妈来参加,却很少能看到爸爸的身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父母之爱的不同:母亲代表自然世界,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所以,在生活中,爸爸的陪伴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孩子的社会能力,同时对孩子的学习和性格的塑造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彼此各司其职,不要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就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因为不同的性别差异,他们不同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同的影响。
爸爸的陪伴对孩子成长到底有多重要?
1:爸爸陪伴的孩子更勇敢。爸爸的性格刚毅一些,因此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更具冒险性,自主探索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2:爸爸陪伴的孩子角色意识更清晰。孩子从两岁半以后慢慢开始有了性别认识,爸爸的伟岸,妈妈的温柔,更加有利于孩子对男女性别的认识。
3:爸爸陪伴的孩子逻辑思维更清晰。男性理性思维强一些,动手能力强一些,所以爸爸陪伴下长大的孩子逻辑思维会更强。
4:爸爸陪伴的孩子创造性更强。妈妈陪孩子总是担心孩子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几乎大包大揽。而爸爸习惯于做甩手掌柜,只要不磕着碰着就好,因此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孩子的创造性。

5:爸爸陪伴的孩子幸福感更强。有爸爸妈妈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才能拥有完整的爱。在浓浓的父爱母爱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幸福感会更强。
6:爸爸陪伴的孩子责任感更强。传统认识下,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负担一个家庭的开支以及家庭的大小事情,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学会爸爸的责任意识。
7:爸爸陪伴长大的孩子对婚姻家庭的认识更全面。长大后更能理解婚姻的意义,在婚姻生活里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角色。
所以说“父亲角色”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极为重要
对于“父亲角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琳达·卡姆拉斯也曾做过研究调查,她指出:孩子在3-13的时候,他们正处于对智力的自我构建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于外界的事物他们不会有来自自身对其的看法,而在进行自我构建时往往是要靠模仿父母来完成,所以说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Hetherington曾对此做过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独立,能够教会孩子应该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让孩子习得各种规则等等,可见“父亲”这一角色对孩子有多重要。
英国学者杨格说:男人最是铁石心肠,但只要当了爸爸,就会有一颗温柔的心。
生活不是每天都充满着惊险刺激,多的是新鲜安稳的日常。

孩子们缺的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每天能感受到的榜样和力量。
在平凡的日子里,请爸爸们不要再这么低调沉寂,多对孩子大声释放爱的信号,孩子需要感受到爸爸的爱,爸爸的爱也需要被孩子看见:
用心陪伴,孩子看得见;细心呵护,孩子看得见;
带给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不仅看见了,还能看得更远。


1楼2020-09-14 10:1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