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归类
社会心理学
事业单位招聘人数86921人,担心自己是炮灰?
不要担心不要怕,小怪兽让你不再裸考当陪跑
公基备考考前冲刺课,8月30日上课
原价66现在只要6.6,步入成功不是梦
购买链接:http://19.offcn.com/class-173114/?scode=sZG5UZ
二、内涵
(一)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二)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三)首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四)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五)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六)登门槛效应(低球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七)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这一暗示却改变了教师的看法,使他们通过眼神、微笑、音调等将信任传给那些学生,这种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实验,后来被誉为“罗森塔尔效应”。
(八)酝酿效应
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都报告过许多这类经历。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九)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十)顺序效应
亦称“序列效应”。实验误差效应。以固定顺序施加一系列处理时,有机体的行为反应受到施加处理的先后顺序的影响。即自变量的呈现顺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面试考官在对多名应试者依次进行评定时,往往会受面试顺序的影响,而不能客观评定应试者的情况。例如,一个考官在面试了三个很不理想的应试者之后,第四位应试者即使很一般,考官也会对他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反之,如果一位考官连续面试了三位很理想的应试者,即使第四位应试者水平很高,考官也会认为他的实际水平一般。
社会心理学
事业单位招聘人数86921人,担心自己是炮灰?
不要担心不要怕,小怪兽让你不再裸考当陪跑
公基备考考前冲刺课,8月30日上课
原价66现在只要6.6,步入成功不是梦
购买链接:http://19.offcn.com/class-173114/?scode=sZG5UZ
二、内涵
(一)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二)晕轮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三)首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四)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五)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六)登门槛效应(低球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七)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这一暗示却改变了教师的看法,使他们通过眼神、微笑、音调等将信任传给那些学生,这种正向的肯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实验,后来被誉为“罗森塔尔效应”。
(八)酝酿效应
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都报告过许多这类经历。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九)安慰剂效应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十)顺序效应
亦称“序列效应”。实验误差效应。以固定顺序施加一系列处理时,有机体的行为反应受到施加处理的先后顺序的影响。即自变量的呈现顺序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面试考官在对多名应试者依次进行评定时,往往会受面试顺序的影响,而不能客观评定应试者的情况。例如,一个考官在面试了三个很不理想的应试者之后,第四位应试者即使很一般,考官也会对他有比前三位好得多的印象。反之,如果一位考官连续面试了三位很理想的应试者,即使第四位应试者水平很高,考官也会认为他的实际水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