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吧 关注:150,730贴子:2,219,435

【胡诌一下】资料整理:中国氢氧发动机的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在做YF-77的模型,捞了一些论文。也趁着手边有资料,谈谈中国的氢氧发动机40多年的发展,顺便跟着论文一起展望一下接下来氢氧发动机的发展。
下面的文字会以时间顺序来写,简要地梳理一下中国目前所发展的5型氢氧发动机的发展,尤其是YF-77大推力氢氧发动机。
性子急或者想吃肥肉的同志可以先把这贴晾在这,文末会附上参考资料。因为这篇短文也只是简单地梳理与胡诌,必定无法与原文作比,所以也更推荐大家去研究论文里的东西。


IP属地:安徽1楼2020-08-13 13:31回复
    催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8-13 14:28
    回复
      要想进入高轨,奔向更远的深空,火箭的运载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环。液氢液氧的推进剂组合的高性能,使它们成为了火箭上面级最佳的选择。从探测器进入轨道开始,液氢液氧推进剂组合的高比冲就备受瞩目,美、苏(俄)、欧、中、日、印等主要国家和国际航天组织开始研制氢氧发动机并不断迭代,基本上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以SSME为代表的的大推力分级燃烧循环氢氧发动机和RL-10系列上面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是非常经典且高效的氢氧发动机。
      从长征三号首次使用的YF-73上面级氢氧发动机开始,中国的氢氧发动机走过了40多个春秋,来到了第三个时代。四十年间,从4.4吨到70吨,我国的氢氧发动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正在从“解决有无”逐步进入“好用、高效”的阶段。本文将结合笔者目前查询到的公开论文资料,综合新闻报道、视频与图片来简要地介绍三代氢氧发动机的信息,展望下一代高性能、高可靠氢氧发动机的研制。


      IP属地:安徽3楼2020-08-13 14:34
      回复
        一:第一、二代氢氧发动机YF-73&YF-75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向同步轨道运送卫星,中国迫切需要一款全新的具有高轨运载能力的火箭。二级的长征二号几乎打不了高轨,需要一个新的第三级。经过了氢氧和毒发三级的大讨论,氢氧动力最终胜出。于是,加装了2.25m氢氧子三级的改进型长征二号,也就是长征三号应运而生,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YF-73氢氧发动机。YF-73是我国第一款氢氧火箭发动机,循环方式为燃气发生器循环,由一台涡轮泵给四台燃烧室供应液氢液氧推进剂[1]。YF-73的真空推力为4.5吨,比冲420s。这样的数据对比同时代的其他上面级氢氧机可以说是落后的,YF-73的出现是我国氢氧发动机研制的初次尝试,解决的是我国氢氧发动机的有无问题,而它出现的时间,正是我国的卫星由近地轨道向同步轨道以及更远深空攀登的开始。YF-73仅作为长征三号基本型的子三级发动机出现过,而长征三号则在新旧世纪之交退出了现役,它也失去了继续服役的价值。
        附图:YF-73液氢液氧发动机[2]

        YF-73公开的资料较少,能通过关键词直接搜寻到的论文也只有一两篇


        IP属地:安徽4楼2020-08-13 14:39
        收起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YF-73的氢氧涡轮泵是合并的,氢泵通过减速齿轮与氧泵相连并传动,这和RL-10系列的比较相似,但是往后的氢氧机基本上都是独立的双泵,少数像RD-0120这样的是和YF-100这样的煤油机的同轴设置。


          IP属地:安徽6楼2020-08-13 14:43
          收起回复
            加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8-13 14:44
            回复
              接着,长征三号升级为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子三级换装了直径更大并且共底的储箱,这样的储箱结构更为轻盈,也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推进剂。同时,全新的3m直径子三级也配备了全新的发动机——YF-75。YF-75的研制开始于1986年。90年代中期,YF-75研制成功。全新的独立双泵系统、全新的燃烧室和大喷管、混合比的阶跃式调节、几乎翻倍的推力和提升了不少的比冲[1],使得YF-75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中国进入高轨的最佳动力。和YF-73一样,YF-75仍然采用了燃气发生器循环的燃料循环方式,但是其比冲提升了18s,同时解决了较大燃烧室燃烧不稳定的问题,采取了一(组)泵带一室的燃料供给方式,这大大减少了发动机的体积。对于延伸喷管过热问题,YF-75采用了简单直接的所谓“排放冷却”的降温方式,即从泵后液氢中引出一小部分,流过延伸喷管的夹层,吸热气化后直接从喷管尾部排出。这样的冷却方式,也在后来的发动机上应用了。在使用上,两台YF-75并联,合计提供了超过15吨的真空推力,为北斗组网、探测器走向深空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懒得找图了,YF-75的图比视频少,同志们可以找些长三乙的视频,里面出现YF-75的概率还是蛮高的)


              IP属地:安徽8楼2020-08-13 15:41
              收起回复
                我国目前预研/现役/在研氢氧发动机性能一览
                数据来源:[13]


                IP属地:安徽9楼2020-08-13 15:58
                收起回复
                  二:新世纪的主力——YF-77&YF-75D
                  即使有了YF-75发动机,但是对比早期的RL-10、RD-56以及LE-5,我国的氢氧发动机性能仍然是落后的。除此之外,我国长期以来依赖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有毒的燃料组合的现状,也必须得到改变。
                  同时期的航天大国,氢氧发动机正在从小推力的上面级发动机,走向大推力的起飞级发动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J-2、SSME(RS-25)、RS-68,苏联的RD-0120、欧洲的Vulcain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相继问世。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开始研制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甚至没有这样的计划。
                  世纪之交,中国的航天人认为有必要研发更强大、性能更为优化的氢氧发动机、连同新型的煤油机一起,给中国航天的动力心脏来个大换血。于是,伴随着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等新一代运载中/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新一代氢氧发动机的研发拉开了帷幕。


                  IP属地:安徽10楼2020-08-13 16:10
                  收起回复
                    提前总结一下:可以用,想提升需要更多的投入,但是不是很好用
                    泵的效率低一点(和顶尖水平比)。
                    自重大一点(两台YF-77可以看作一台火神1)。
                    长时间工作可靠性低一点(小故障不少)。
                    推力(推重比)小一点。
                    总产量低一点(发射总量还是有限)。
                    配套设施落后一点(生产存储运输)。
                    箭体结构重一点。
                    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弱一点(多次点火次数、保温时间,入轨精度)。
                    指标虽然落后,但是落后不多,有比没有强。


                    IP属地:山东11楼2020-08-13 16:33
                    收起回复
                      期待Da-76的介绍,以前没听说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8-13 16:39
                      回复
                        上面的图换一张


                        IP属地:安徽13楼2020-08-13 16:40
                        收起回复
                          首先是新的先进上面级氢氧发动机。2003年,我国的膨胀循环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期,YF-75D正式立项研制。YF-75D采用了闭式膨胀循环的燃料循环方式,结构简单、性能高、固有可靠性高。这样,全新的YF-75D,比冲相较于YF-75,提升了4s,达到442s,同时,推力提升了一吨,来到了8.8t[9]。
                          闭式膨胀循环相比于燃气发生器循环,燃料几乎完全利用,同时通过火炬点火的方式,取消火药启动器,实现多次点火和推力的平稳爬升。
                          由于研制成本的限制,YF-75D继承了YF-75的部件和研制经验。传承自YF-75的膨胀比80的延伸喷管[9],在5m直径的长征五号上,显得很突兀,也限制了YF-75D的性能。
                          即使由于种种原因,YF-75D的性能没能达到它应有的水平,但是YF-75D的成功研制,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一种全新的循环方式的应用,开辟了向下一代高性能上面级氢氧发动机前进的道路。


                          IP属地:安徽14楼2020-08-13 17:21
                          收起回复
                            当年研制长征三号甲系列,三级采用直径3米,现在听说研制3.35米直径的三级,用来取代现有3米直径的。当初直接上3.35米的就完美了


                            IP属地:吉林16楼2020-08-13 18:01
                            收起回复
                              Gkd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8-13 1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