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三年前吧,在网络上看见了春物的动漫版,比企谷阴郁的性格一下就吸引住了我。
在一口气看完了春物的20多集后,又买了全套的小说回来看,当时看这套小说时也仅仅是把它当成了动漫的扩充版,只在意其中的情节,没有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含义。
三年前我正在上高中二年级,所处的年龄以及当时的性格让我错误的认为作者是在把比企谷八番当成正面角色描写。
这个结论在今年4月重读《春物》时被我推翻了,在我脱离了当时的性格后才发现,原来比企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教材”
当然,这个帖子并非讨论比企谷是不是反面教材,下面书归正传。
几个月前我第二次读了《春物》的小说,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
为什么比企谷宁可“伤害”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最突出的事件有:
第六卷中的文化祭确定主题会议和结尾处找回相模时说的话。
第七卷中为了维护别人的关系和海老明假表白。
上面的两件事受伤最多的无疑是比企谷,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起初想了下面两条理由
1.侍奉社的工作
2.他把“面子”看的很轻
但是后来想一想觉着这两条理由是立不住脚的。
第一条“侍奉社的工作”的确是他帮助别人的理由。但是大家都知道,人在帮助别人前总是先考虑这件事会不会损坏自己的利益(除了亲密的人之间的帮助),比企谷在帮助现充团队维护关系时明显超过了这个限度。叶山等人和他只能算是同班同学的关系,如果仅仅是这条理由,比企谷完全可以装作不知情地静待事情发展,因为侍奉社明面上接到的只有户部的委托,三浦 叶山 海老明都没有明确说出“不要让户部表白”这个委托。
第二条“把面子看的很轻”也是不正确的,比企谷其实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而自卑的人往往是把自己的“尊严”看的最重的一类人。虽然他总是如无其事的和别人说自己的黑历史,但也仅仅是自己可以说,当他的黑历史通过其他途径被别人知道后,他就会羞愧到无地自容,折本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到这里大概有人会说:我觉着比企谷不自卑啊,每天把自己成绩好和长得帅挂在嘴上。比企谷的确会经常四处宣传自己的“优点”,这其实是一种自恋的行为,而自卑者身上往往会伴随着自恋这一个因素 ,他们一方面否定自己,一方面又拼命的寻找并放大自身的优点,正是因为自恋这一个因素才使得自卑者不至于陷于抑郁症的漩涡,自卑自恋共生是人体一种本能的保护机制。
也就是说上面的两种理由都是错误的,后来这个问题随着春物故事的发展让我慢慢的忘却了。
让我真正理解比企谷为什么这么做的契机,是通过对我自身的分析:
我们在上网课的过程中,老师会布置一些小组合作的作业,我加入了两个小组。恰巧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决定组长这个职位,每一次作业大家都不想出力(并非是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当责任分配给多人时,大家就不会感觉到紧迫感,如果作业要求个人完成,他们都可以完美的制作出成品)我的问题则在于不喜欢和他人合作,于是每一次临到交作业前几天,我都会自己一个人做完组内几个人的工作再发到群里给大家审核一遍。
第一次做这件事情时,我仅仅是因为害怕完不成作业。然而组里成员在看到成品后都和我客套了一下,虽然我知道他们并非是发自内心,但当我看到他们的赞赏的语句后内心获得的极大的满足感。
于是,后面每一次的小组作业我都会独自一人完成,这个过程中我错误的把小组作业当成了自己一人的责任,并在完成后获得巨大的自我满足感,仿佛自己的才能高于其他组员,以此来寻求优越感。
这个无疑是错误的,但我在这个过程中是不自知的,我完完全全的沉浸在了自我营造的满足感和优越感之中。
这个事情过去几个星期后我才突然醒悟,又想起了之前看《春物》的那个问题,瞬间了解了为什么比企谷会这么竭力的帮助别人。
他为了帮助别人宁愿伤害自己并非是出于自身的责任感,而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我满足。
仅仅“自我满足”这四个字摆出来可能无法让大家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因此我想详细的解释一下:
比企谷在班级里就相当于透明人一样的存在,大家都不在乎他,他也习惯了当透明人。但他加入侍奉社后发现,自己居然也会被别人求助,当他完成了别人的委托后获得了他人的赞赏,内心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这份满足感驱使着他不断的帮助别人,哪怕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会伤害的自己也没有关系,因为他觉着这份自我满足感大于自己受到伤。
满足感这个词是站在客观角度说出的,比企谷的主观视角其实是错误的把满足感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别人的过程)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他宁愿受伤也要帮助别人的理由了。
当然,这仅仅是我通过对自身经历过的事情分析后得出的观点,大家有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在一口气看完了春物的20多集后,又买了全套的小说回来看,当时看这套小说时也仅仅是把它当成了动漫的扩充版,只在意其中的情节,没有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含义。
三年前我正在上高中二年级,所处的年龄以及当时的性格让我错误的认为作者是在把比企谷八番当成正面角色描写。
这个结论在今年4月重读《春物》时被我推翻了,在我脱离了当时的性格后才发现,原来比企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反面教材”
当然,这个帖子并非讨论比企谷是不是反面教材,下面书归正传。
几个月前我第二次读了《春物》的小说,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
为什么比企谷宁可“伤害”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最突出的事件有:
第六卷中的文化祭确定主题会议和结尾处找回相模时说的话。
第七卷中为了维护别人的关系和海老明假表白。
上面的两件事受伤最多的无疑是比企谷,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起初想了下面两条理由
1.侍奉社的工作
2.他把“面子”看的很轻
但是后来想一想觉着这两条理由是立不住脚的。
第一条“侍奉社的工作”的确是他帮助别人的理由。但是大家都知道,人在帮助别人前总是先考虑这件事会不会损坏自己的利益(除了亲密的人之间的帮助),比企谷在帮助现充团队维护关系时明显超过了这个限度。叶山等人和他只能算是同班同学的关系,如果仅仅是这条理由,比企谷完全可以装作不知情地静待事情发展,因为侍奉社明面上接到的只有户部的委托,三浦 叶山 海老明都没有明确说出“不要让户部表白”这个委托。
第二条“把面子看的很轻”也是不正确的,比企谷其实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而自卑的人往往是把自己的“尊严”看的最重的一类人。虽然他总是如无其事的和别人说自己的黑历史,但也仅仅是自己可以说,当他的黑历史通过其他途径被别人知道后,他就会羞愧到无地自容,折本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到这里大概有人会说:我觉着比企谷不自卑啊,每天把自己成绩好和长得帅挂在嘴上。比企谷的确会经常四处宣传自己的“优点”,这其实是一种自恋的行为,而自卑者身上往往会伴随着自恋这一个因素 ,他们一方面否定自己,一方面又拼命的寻找并放大自身的优点,正是因为自恋这一个因素才使得自卑者不至于陷于抑郁症的漩涡,自卑自恋共生是人体一种本能的保护机制。
也就是说上面的两种理由都是错误的,后来这个问题随着春物故事的发展让我慢慢的忘却了。
让我真正理解比企谷为什么这么做的契机,是通过对我自身的分析:
我们在上网课的过程中,老师会布置一些小组合作的作业,我加入了两个小组。恰巧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决定组长这个职位,每一次作业大家都不想出力(并非是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当责任分配给多人时,大家就不会感觉到紧迫感,如果作业要求个人完成,他们都可以完美的制作出成品)我的问题则在于不喜欢和他人合作,于是每一次临到交作业前几天,我都会自己一个人做完组内几个人的工作再发到群里给大家审核一遍。
第一次做这件事情时,我仅仅是因为害怕完不成作业。然而组里成员在看到成品后都和我客套了一下,虽然我知道他们并非是发自内心,但当我看到他们的赞赏的语句后内心获得的极大的满足感。
于是,后面每一次的小组作业我都会独自一人完成,这个过程中我错误的把小组作业当成了自己一人的责任,并在完成后获得巨大的自我满足感,仿佛自己的才能高于其他组员,以此来寻求优越感。
这个无疑是错误的,但我在这个过程中是不自知的,我完完全全的沉浸在了自我营造的满足感和优越感之中。
这个事情过去几个星期后我才突然醒悟,又想起了之前看《春物》的那个问题,瞬间了解了为什么比企谷会这么竭力的帮助别人。
他为了帮助别人宁愿伤害自己并非是出于自身的责任感,而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我满足。
仅仅“自我满足”这四个字摆出来可能无法让大家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因此我想详细的解释一下:
比企谷在班级里就相当于透明人一样的存在,大家都不在乎他,他也习惯了当透明人。但他加入侍奉社后发现,自己居然也会被别人求助,当他完成了别人的委托后获得了他人的赞赏,内心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这份满足感驱使着他不断的帮助别人,哪怕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会伤害的自己也没有关系,因为他觉着这份自我满足感大于自己受到伤。
满足感这个词是站在客观角度说出的,比企谷的主观视角其实是错误的把满足感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别人的过程)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因此也就可以理解他宁愿受伤也要帮助别人的理由了。
当然,这仅仅是我通过对自身经历过的事情分析后得出的观点,大家有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