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艺事初探(六)-陈大中
二十三上海学戏满载而归
1936年初,李桂春收到上海天蟾舞台聘他去上海演出的信函。去上海,一方面他可得到一笔为数可观的包银收入,这是今后少春继续学业必不可少的经济保障,另一面还可把少春的“跟头”好好练练。他想,沈先生(延臣)准能把少春的跟头规置到一个新层次,另外,还能补上黄(月山)派武生戏这一课。更使李桂春兴奋的是,上海滩“老爷戏”、“猴戏”的演员人材济济,少春“老爷戏”、“猴戏”可在上海学。于是他决定率少春和幼春(少春三弟)去上海。
李桂春认为,李少春还应继续学习老生戏,多多益善。为此,李桂春手提四色重礼聘请陈秀华先生与李少春同行,并允诺陈先生去上海教课,“公事”翻倍。李桂春为陈秀华先生买了头等仓的船票,自己和少春、幼春乘坐二等仓,由天津启程抵达上海。
李少春的武功在上海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李桂春请来沈延臣先生抄功授课,提高李少春跟头的技法。经沈先生训练,李少春学了不少南方已很流行而北方却很少见的“跟头”。沈延臣先生是上海首屈一指的武功教师,经他抄过的好角、抄出的好“跟头”不计其数。他抄的“跟头”,不仅漂亮规矩,而且“延年”。李少春练功也确实拼命,在强化训练中胆大心细,很好地完成了规定的惊险动作,“跟头”翻得规矩,功力猛进。
此外,李少春每天由陈秀华先生上课、吊嗓、拉戏,并且兼向李桂春学黄派戏。如《独木关》、《骆马湖》、《剑峰山》、《铜网阵》、《莲花湖》都是由李桂春教的。初步学会,然后二次精加工,这已成李桂春的“定律”。如《剑峰山》回到天津又请来李吉瑞指教、排练。《蜡庙》先由李桂春说会,又请马德成指导。《溪皇庄》、《百凉楼》也是李桂春在上海边演边教。这样就拓展了李少春的戏路。后来黄派戏也属于李少春经常上演的剧目。
李桂春请上海擅演关羽戏的李吉来(艺名“小三麻子”)为少春说“老爷戏”。李吉来说的关羽戏均为“老爷戏”中的珍品,如《囤土山》、《白马坡》、《单刀会》、《水淹七军》、《走麦城》、《古城会》等。他指导李少春学习“老爷”做派的要领是:“工架肃穆、举止英武、儒将风度、稳如泰山”。他认为关羽戏属于特殊的艺术表演门类,台上“用力太猛流于野,手足太懈近于温”。李少春虔诚揣摩,恪守李先生教导的关戏规范。
李桂春主张李少春的“老爷戏”本着“谁好学谁”的构想,不囿于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各家之长。所以他带着李少春到上海“共舞台”去观摩白玉昆演的几出“老爷戏”。白玉昆扮演的关羽质朴苍劲,气势磅礴,他演《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给李少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阔了李少春“关戏”艺术的视野。1939年初李少春到沈阳演出,有机会观摩了唐韵笙在“共益”演出的关羽戏,吸取了“唐老将”台上的很多优点。同时他有幸与他的师伯程永龙(擅演关羽戏)同台演出并请程先生为他加工关羽戏,使他受益良多。50年代末期,李少春在中国京剧院主演了由翁偶虹先生整理的关羽戏《灞陵桥》,“唱念做打”俱佳。但由于关羽被批判为“投降主义”,剧本被全盘否定,李少春这出表演卓绝的关羽戏也被查封了。
李桂春又请出杨瑞亭先生为李少春教《潞安州》、《洗浮山》、《大名府》。杨瑞亭先生能戏颇多,功夫也好。上海曾流传:“白玉昆的嘴(指唱念好) ,杨瑞亭的腿(指腿功好)。”李少春的《洗浮山》是先向杨先生学的后拜余叔岩门下,经余叔岩点化,成为精品。
在上海,李桂春先后请筱九霄和金丝猴两位先生教李少春学“猴戏”。筱九霄本名尹凤鸣,他的猴戏独树一帜,表演风格落落大方,不是抓耳挠腮的毛猴。傍筱九霄多年的李云樵先生说:“筱九霄演的是‘拉山膀’的孙悟空,不是动物园的猴”。筱九霄并不单纯模仿猴子外在的形体动作,而是塑造武艺高强的齐天大圣。李少春演的“大猴”风格即效仿于他。在猴戏里使用的技巧和“化学把子”也学自筱九霄。李少春的《闹地府》、《水帘洞》都是筱九霄所授。
李少春还向金丝猴(艺名)学过《金刀阵》。金丝猴教了李少春很多猴戏里使用的出手和技巧,比如“耍三样”,就是左手拿棍耍刀、右手耍锤、脚下耍圈,同时操纵的一身三绝之技。当然,李少春的猴戏艺术也有丁永利先生的心血,《安天会》是丁先生按杨派路数一招一式教的,故而杨派《安天会》是李少春猴戏艺术按图索骥的范本,对他的表演无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星移斗转,李桂春、李少春在上海两年多的岁月,父子双双收益甚丰。李少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全部学业。1938年初,李桂春父子满载而归,回到离别两年的天津。(待续)
二十三上海学戏满载而归
1936年初,李桂春收到上海天蟾舞台聘他去上海演出的信函。去上海,一方面他可得到一笔为数可观的包银收入,这是今后少春继续学业必不可少的经济保障,另一面还可把少春的“跟头”好好练练。他想,沈先生(延臣)准能把少春的跟头规置到一个新层次,另外,还能补上黄(月山)派武生戏这一课。更使李桂春兴奋的是,上海滩“老爷戏”、“猴戏”的演员人材济济,少春“老爷戏”、“猴戏”可在上海学。于是他决定率少春和幼春(少春三弟)去上海。
李桂春认为,李少春还应继续学习老生戏,多多益善。为此,李桂春手提四色重礼聘请陈秀华先生与李少春同行,并允诺陈先生去上海教课,“公事”翻倍。李桂春为陈秀华先生买了头等仓的船票,自己和少春、幼春乘坐二等仓,由天津启程抵达上海。
李少春的武功在上海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李桂春请来沈延臣先生抄功授课,提高李少春跟头的技法。经沈先生训练,李少春学了不少南方已很流行而北方却很少见的“跟头”。沈延臣先生是上海首屈一指的武功教师,经他抄过的好角、抄出的好“跟头”不计其数。他抄的“跟头”,不仅漂亮规矩,而且“延年”。李少春练功也确实拼命,在强化训练中胆大心细,很好地完成了规定的惊险动作,“跟头”翻得规矩,功力猛进。
此外,李少春每天由陈秀华先生上课、吊嗓、拉戏,并且兼向李桂春学黄派戏。如《独木关》、《骆马湖》、《剑峰山》、《铜网阵》、《莲花湖》都是由李桂春教的。初步学会,然后二次精加工,这已成李桂春的“定律”。如《剑峰山》回到天津又请来李吉瑞指教、排练。《蜡庙》先由李桂春说会,又请马德成指导。《溪皇庄》、《百凉楼》也是李桂春在上海边演边教。这样就拓展了李少春的戏路。后来黄派戏也属于李少春经常上演的剧目。
李桂春请上海擅演关羽戏的李吉来(艺名“小三麻子”)为少春说“老爷戏”。李吉来说的关羽戏均为“老爷戏”中的珍品,如《囤土山》、《白马坡》、《单刀会》、《水淹七军》、《走麦城》、《古城会》等。他指导李少春学习“老爷”做派的要领是:“工架肃穆、举止英武、儒将风度、稳如泰山”。他认为关羽戏属于特殊的艺术表演门类,台上“用力太猛流于野,手足太懈近于温”。李少春虔诚揣摩,恪守李先生教导的关戏规范。
李桂春主张李少春的“老爷戏”本着“谁好学谁”的构想,不囿于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各家之长。所以他带着李少春到上海“共舞台”去观摩白玉昆演的几出“老爷戏”。白玉昆扮演的关羽质朴苍劲,气势磅礴,他演《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给李少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阔了李少春“关戏”艺术的视野。1939年初李少春到沈阳演出,有机会观摩了唐韵笙在“共益”演出的关羽戏,吸取了“唐老将”台上的很多优点。同时他有幸与他的师伯程永龙(擅演关羽戏)同台演出并请程先生为他加工关羽戏,使他受益良多。50年代末期,李少春在中国京剧院主演了由翁偶虹先生整理的关羽戏《灞陵桥》,“唱念做打”俱佳。但由于关羽被批判为“投降主义”,剧本被全盘否定,李少春这出表演卓绝的关羽戏也被查封了。
李桂春又请出杨瑞亭先生为李少春教《潞安州》、《洗浮山》、《大名府》。杨瑞亭先生能戏颇多,功夫也好。上海曾流传:“白玉昆的嘴(指唱念好) ,杨瑞亭的腿(指腿功好)。”李少春的《洗浮山》是先向杨先生学的后拜余叔岩门下,经余叔岩点化,成为精品。
在上海,李桂春先后请筱九霄和金丝猴两位先生教李少春学“猴戏”。筱九霄本名尹凤鸣,他的猴戏独树一帜,表演风格落落大方,不是抓耳挠腮的毛猴。傍筱九霄多年的李云樵先生说:“筱九霄演的是‘拉山膀’的孙悟空,不是动物园的猴”。筱九霄并不单纯模仿猴子外在的形体动作,而是塑造武艺高强的齐天大圣。李少春演的“大猴”风格即效仿于他。在猴戏里使用的技巧和“化学把子”也学自筱九霄。李少春的《闹地府》、《水帘洞》都是筱九霄所授。
李少春还向金丝猴(艺名)学过《金刀阵》。金丝猴教了李少春很多猴戏里使用的出手和技巧,比如“耍三样”,就是左手拿棍耍刀、右手耍锤、脚下耍圈,同时操纵的一身三绝之技。当然,李少春的猴戏艺术也有丁永利先生的心血,《安天会》是丁先生按杨派路数一招一式教的,故而杨派《安天会》是李少春猴戏艺术按图索骥的范本,对他的表演无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星移斗转,李桂春、李少春在上海两年多的岁月,父子双双收益甚丰。李少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全部学业。1938年初,李桂春父子满载而归,回到离别两年的天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