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桥是少春先生中晚期的作品,改变自老戏“灞桥挑袍”,先生年轻时曾演过全部关公(从白马坡至古城会)。老本“灞桥挑袍”要演一个多小时,情节拖拉,唱腔比较单调,几段摇板和散板,灞桥会曹操以念白为多。少春先生的“灞陵桥”比较精简,45分钟的戏没有冷场,翁文豪巧笔生妙花,在老本的基础上提炼精华,无论唱词还是对白均显精妙。少春先生的表演是对老派红生戏的一大突破,老前辈穷极心力将关公的忠烈和英勇表现至顶点,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而先生在这出戏里把关公还原成活生生的凡人,不仅有关羽对兄弟的忠义之情,有盖世英雄的气概,还展现出关公少有的儒雅和睿智。使观众感受到关公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中之杰。戏里少春先生根据翁先生的改编本为关羽设计了很多非常精炼的唱段,他完全从人物性格出发设计唱法和唱腔。他的唱法不同于传统的红生,而是将老生与武生的唱法合为一体,在行腔上根据人物的个性多用断音而不是以往他常用的连音,我个人以为本出戏的唱腔是少春先生独有的唱腔艺术的又一精品,体现了李派艺术不同凡响的刚扬傲气的风骨。关羽出场导板转流水反映出得知大哥的信息迫切盼望与兄长想会的急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而曹操用回避牌阻挡时,一句“怎能连累无罪的儿郎”复杂而又得体的行腔将人物焦虑、忿恨而又无奈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从“无”字开始行腔,由低转高,“罪”字喷口用全力将“的”字带出,再使特有的懒劲用丹田之气将“儿”字唱出,如石破天惊、声震全场,犹如炸出一般,真是好听极了,能在行腔时以喷口劲炸出元音者恐怕只有先生能办到。灞桥上唱导板转回龙“桥下儿郎虎视眈眈”一句的“耽”字以断音行腔时以特有的提溜劲儿全力唱出而又似断非断,将关羽孤傲又豪迈的气概体现无疑,“心中辗转”一句的行腔又是他特有的懒腔,从低回婉转到干净利索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到位。宝刀辨酒后的顶板唱快板节奏非常快,其后的散板“锦囊妙计”的“计”字转用较慢的拖音,反射出关羽对曹军徒施诡计的藐视和潇洒。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