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露西吧 关注:9贴子:1,328
  • 0回复贴,共1

生活不在别处——11.1许巍_大宁音乐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整个十月都丝毫没有一丝秋意,倒反而让我好好感受了下久违的秋日阳光。天空很蓝,阳光灿烂,到处是忽隐忽现的桂花香。这样的日子很容易让我想起在附中的日子,骑着单车,一个人穿梭在马路上,意气风发,心情宁静。虽然我到现在还是没有踏进过附中的校门,只是从同学那里依稀听说别人的近况。
想了好几次想写写许巍,却一直不知该如何落笔。大二时第一次听到他的《时光*漫步》,立即被秒杀。那时觉得他的歌是很有画面感的,音乐流淌在耳边,然后他所唱的一切就就马上出现在眼前,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唱着星空、时光、旅行,于是心情一下平静下来。就好像温暖的冬日坐在一个宽敞的院子里,头顶被一棵大树覆盖,阳光透过树叶,斑斑驳驳地落在身上,然后沏一壶茶,心中渐渐升腾起一种幸福。
11.1,一个看似很孤单的日子,听说许巍要来大宁音乐季露天演出。已经错过他2次了,第一次是07年的上海爵士同乐音乐节,还有一次就是今年的上海演唱会。后来买了一张2005年8月北京“绝版青春”演唱会的DVD,不过至今没有看过,总觉得听他的歌需要一点心情上的宁静,我是伪歌迷。不过在这样一个突然降温的天气跑去看一个温暖的歌手,倒不失为一种“取暖”的消遣。
原本七点开始的演出直到七点四十才开始,大宁的露天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人,但还是可以发现歌迷和围观者是泾渭分明的。许巍登场了,一件大红色的戴帽球衫,乍一眼很难相信这已经是个40岁的男人了。他脸上洋溢着笑意,腼腆地和观众打了招呼,然后开始演出。时而浅吟低唱,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即兴演奏,他玩的很尽兴。台下的观众也很投入地听着,和着,无论是不是歌迷。《故事》结束,他轻声说了一句:“谢谢你们,再见”,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人们有些愕然,但还是在喊ENCORE,他没有回来,旁边有人说:“不要钱的,唱了那么几首,够本了!”
他这几年的曲风一直没有改变,有人说他商业,不摇滚了,猜他他本人听到应该会置之一笑吧。喜欢摇滚的人内心都是焦躁的,愤怒的,对这个社会感到无力,或者无法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呐喊发泄。许巍得过抑郁症,这个病在今天的发病率很高,中国用了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各种各样的文化物质冲击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如果不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人很容易迷失自己。
许巍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怀揣梦想-〉梦想破灭-〉抑郁成疾-〉笃信佛教-〉重新启航-〉从容淡定。这条道路可谓艰难险阻,好在他走出来了。在当下这个社会,能做到淡定实属不易。有朋友从抑郁的阴影里走出来;有朋友为了平复心境,信了基督;我则花了两年时间终于想通了很多问题。每个人的方式不同,但终究得到了平静,又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快乐,那种感觉宛若新生,之后用更大的热情拥抱生活。我很能理解许巍,无论外界如何评论,自己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真诚而淡定地生活。我不能保证这种平静能保持多久,但我希望是最大值。
身边有人信佛了,许巍也是。以前不能理解年纪轻轻的人为什么会喜欢老人家才信的东西,现在明白了。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心灵更脆弱,也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心灵更强大。心灵的强大是因为有信仰,反之是因为信仰的缺失。我是无神论者,但无意冒犯神佛。但我觉得佛之所以比道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因为道还局限于自我,而佛做到了忘我。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妥协,妥协后的释然。我虽说不上来很多佛经道理,但我觉得佛站在了更高的层次,用超脱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从而达到平静。
人总在变,变的是对生活的看法,变的是生活的态度,不同时期的想法会有很大不同,许巍经历了这样的变化,然后他把他的感受写成了歌,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百川异源,皆归于海。”我们到最后对生活妥协并找到自己的方向。好想把生活攥在手中,生怕失去,但生活是沙,攥得越紧,越从指缝中溜走。有人说:不能说完全理解许巍的歌,我们都只是在主观地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或者感动。于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理解之中,都带了自我的色彩。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阅历是自己增长的,道理不是看着他人的说教就会明白的。我至今还唱不齐全他的歌,只是觉得在听他的歌时,心中无比的清明,好比十月的天空。那种感觉甚至无法用言语形容,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低声和唱。那天晚上有一轮明月当空,人们在秋风中安静地听着他唱着。我抬头看着月亮,想,我也要做一个清澈而淡定的人,清澈如山泉,淡定如浮云。有种喜欢,是感觉在嘴边却无法表达,一切尽在不言中。
生活不在别处,而在脚下。


1楼2009-11-04 14:4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