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塔娅(托尔斯泰女儿)在《遥远的回忆》中写过,她父亲在创作期间经常做占卜,比如要是占卜中了,卡秋莎就要和男的结婚,如果不中就和另外一个。结果占卜中了,卡秋莎说:对不起,我不能和他结婚。
啥意思,意思就是当人物被创作出来的那一刻,你要按照你曾经赋予给他的性格来写作,作者的意志虽然能影响人物的结局,但你绝对不能忽略人物自己的想法,不然写出来就会极其别扭。
说白了,就是当一个旁观者,看着自己笔下的人物慢慢成长。
可能有人觉得这太魔幻了,搞得好像创造生命一样,一定是在瞎编。对于这种人吧,你让他自己试着写一本,都不用多,来个30万左右的短篇就懂了。
而我觉得哈赫就是这样的,在第四部火焰杯中,莫名跑出了一个工具人克鲁姆,然后圣诞舞会又开始吃醋发脾气闹别扭...克鲁姆人物一开始设定是不错,但写到后面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当一个”喜欢赫敏的人“。
罗阿姨这么急着写罗赫,把自己擅长的地方都弄没了。
如果这是原创电影,那按照第三部结尾两人的关系,第四部应该是一种很温情、很自然的陪伴,然后哈利可能看上了秋的脸,赫敏有一丝丝一点点不爽,然后火焰杯各种事件伏地魔复活,最后按照书中结尾那样,赫敏亲了哈利一下。
不过我们也得感谢罗阿姨,毕竟她误打误撞,搞出来一个让很多粉丝觉得惋惜的哈赫感情,不是虐,也不是甜,只是一种震撼和失落交杂的关系。如果真按那么写,也许哈赫粉丝还没有现在多。
(或者比这多好几倍也说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