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白衣执甲,向疫而行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威胁着广大人民的健康。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2月2日起,我院先后派出106名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急诊、感染、重症护理等相关专业的骨干力量分三批驰援武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华东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重症救治工作和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我们身披白甲的“战士”拼尽全力跟时间赛跑,与无情的病魔抢夺生命。
2月2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丁仁彧担任辽宁重症医疗队的总领队,带领辽宁百余名医护人员,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承载着辽宁人民和医大人对武汉人民的深厚情谊,以“一起去、一起拼、一起赢、一起回”的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心,奔赴武汉。
在丁仁彧队长的带领下,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非ICU标准病房里开展了第一例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第一例ECMO、第一例血液净化CRRT,尽全力救治每一位重症危重症患者,降低了病人死亡率。在前线的54天,医疗队用高水平的医疗救治、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温暖的心理慰藉,展现了中国医大一院重症救治水平和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受到了前线指挥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医疗队撤回过程中,党和人民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医疗队也深切感受到湖北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以病人为中心,托起生命方舟
面对病魔要无所畏惧,更要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超。2月4日,在武汉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头,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闻令而动、火速集结,星夜驰援2000公里赴武汉,勇挑重担,啃最硬的骨头,接管通风差、床位密集、院感压力大的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地下二层B区。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是武汉市第一家方舱医院,从患者收治到病房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大家从零开始,发挥聪明才智,团结协作,形成了集预检分诊、医疗工作、远程支持、心理疏导和后期康复于一体的“辽宁模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与病友在一起,一方面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感控防护,一方面通过医患互动、线上直播疏导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心理健康。截至3月10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休舱,累计救治患者466名,出院258名,实现了“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治愈零回头”。
4月1日,历时58天的抗击疫情任务圆满完成了,作为最后一支离开武汉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大家与武汉亲人们依依惜别,载誉而归;方舱车队跨越5省市1850公里,历时28小时,平安抵达沈阳。而就在2天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部分队员接到国家命令,紧急集结,再次北上,奔赴祖国边陲绥芬河继续抗击疫情。
传承红医精神,为人民守护健康
2月9日,医院第三批60人的重症医疗队,由党委书记王振宁任领队,启程驰援武汉,3小时组队完成,携带60多箱医用物资和4台呼吸机星夜驰援武汉,凌晨4点到达酒店,当天就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武汉协和西院)的一个重症病区。队员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累计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74例。
在武汉协和西院抗击疫情的52天里,队员们勇挑重担,团结合作,发挥多学科诊疗优势,科学精准施治,从不轻言放弃,做到“应治尽治”,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抗击新冠疫情,“红医人”再度出征
4月12日半夜,医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通知,要求我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X线机和移动CT机赴绥芬河支援疫情救治工作。
在接到通知16小时内,医院完成了12人医疗队的组建(1名领队,3名技师,1名医师,6名司机,1名电工)、方舱车辆和医疗设备检修以及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准备工作。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在绥芬河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医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令,在最短暂的时间集结完毕。这支医疗队中,8名队员刚刚从武汉凯旋,尚在隔离休整期中,还没有和亲人们团聚便直接出发,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日夜兼程900余公里赴绥芬河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再次暂别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彰显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4月14日,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要求,下午16时,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教授奔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指导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威胁着广大人民的健康。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2月2日起,我院先后派出106名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急诊、感染、重症护理等相关专业的骨干力量分三批驰援武汉。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华东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重症救治工作和洪山体育馆武昌方舱医院,我们身披白甲的“战士”拼尽全力跟时间赛跑,与无情的病魔抢夺生命。
2月2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丁仁彧担任辽宁重症医疗队的总领队,带领辽宁百余名医护人员,肩负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承载着辽宁人民和医大人对武汉人民的深厚情谊,以“一起去、一起拼、一起赢、一起回”的无畏精神和必胜信心,奔赴武汉。
在丁仁彧队长的带领下,医疗队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非ICU标准病房里开展了第一例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第一例ECMO、第一例血液净化CRRT,尽全力救治每一位重症危重症患者,降低了病人死亡率。在前线的54天,医疗队用高水平的医疗救治、优质的护理服务和温暖的心理慰藉,展现了中国医大一院重症救治水平和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受到了前线指挥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医疗队撤回过程中,党和人民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医疗队也深切感受到湖北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以病人为中心,托起生命方舟
面对病魔要无所畏惧,更要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超。2月4日,在武汉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头,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闻令而动、火速集结,星夜驰援2000公里赴武汉,勇挑重担,啃最硬的骨头,接管通风差、床位密集、院感压力大的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地下二层B区。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是武汉市第一家方舱医院,从患者收治到病房管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大家从零开始,发挥聪明才智,团结协作,形成了集预检分诊、医疗工作、远程支持、心理疏导和后期康复于一体的“辽宁模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与病友在一起,一方面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感控防护,一方面通过医患互动、线上直播疏导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心理健康。截至3月10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休舱,累计救治患者466名,出院258名,实现了“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治愈零回头”。
4月1日,历时58天的抗击疫情任务圆满完成了,作为最后一支离开武汉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大家与武汉亲人们依依惜别,载誉而归;方舱车队跨越5省市1850公里,历时28小时,平安抵达沈阳。而就在2天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部分队员接到国家命令,紧急集结,再次北上,奔赴祖国边陲绥芬河继续抗击疫情。
传承红医精神,为人民守护健康
2月9日,医院第三批60人的重症医疗队,由党委书记王振宁任领队,启程驰援武汉,3小时组队完成,携带60多箱医用物资和4台呼吸机星夜驰援武汉,凌晨4点到达酒店,当天就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武汉协和西院)的一个重症病区。队员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累计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74例。
在武汉协和西院抗击疫情的52天里,队员们勇挑重担,团结合作,发挥多学科诊疗优势,科学精准施治,从不轻言放弃,做到“应治尽治”,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抗击新冠疫情,“红医人”再度出征
4月12日半夜,医院接到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通知,要求我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X线机和移动CT机赴绥芬河支援疫情救治工作。
在接到通知16小时内,医院完成了12人医疗队的组建(1名领队,3名技师,1名医师,6名司机,1名电工)、方舱车辆和医疗设备检修以及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准备工作。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在绥芬河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医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令,在最短暂的时间集结完毕。这支医疗队中,8名队员刚刚从武汉凯旋,尚在隔离休整期中,还没有和亲人们团聚便直接出发,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日夜兼程900余公里赴绥芬河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再次暂别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彰显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4月14日,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要求,下午16时,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教授奔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指导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