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礼乐,墨子认为也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年代正好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
2,墨子思想和修身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他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3,墨子思想和任侠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士分文士和剑士。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剑士好勇斗狠,但也讲究知恩图报,经常有剑士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殉。
墨子看到了这一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疏导道:“任(注:任侠),损己而益人矣。”并给这种任侠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义”。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的“义”,就是正义,大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大义呢?他认为,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才是真正的大义。
墨子用自己的行动为“义”做了最好的诠释。楚惠王年间,公输盘帮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知道后,从齐国起程,日夜不停,历经十天,奔走千里,废了三双鞋子,脚底重茧,赶到楚国见公输般和楚王,阻止其攻宋。说服公输盘后,再见楚王。楚王不听,墨子让公输盘为攻,自己为守,演示战争。公输盘九攻之,墨子九拒之。公输攻已尽,而墨子守有余。公输欲杀墨子以绝其患,墨子置生死于不顾,坦然说道:“你杀了我也没有用,我的弟子禽猾离已经带着守城器械和三百弟子到宋国去了。”楚王无奈的说道:“吾请无攻宋矣。”当时楚是大国,宋是小国,可以想象楚国如果攻打宋的话,宋肯定是灭国之灾,肯定是生灵涂炭,血流千里。墨子以一己之力,直言说楚,不但体现他胆识过人,而且还表现了他为了大义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正是任侠精神的起源,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见始于墨子。墨子是第一个真正的侠之大者。墨家,侠者也。
后来,墨子又多次说服齐国不要攻打鲁国,说服楚国停止攻打卫国。墨子之后,有个墨家弟子叫孟胜的,是墨家巨子(墨家领袖)。他有个好朋友叫阳城君的,是楚国人。他让孟胜帮他守城。有一次楚国内乱阳城君出逃,楚国收回了阳城。孟胜即因此自杀以殉朋友之义,同时赴死的有墨家子弟83人。
至于《史记.游侠列传》上记载的郭家朱解,也有人考证说是墨家弟子,但实际不足信。不管怎么说,他们在任侠精神上和墨家精神是一致的,即重一诺而轻生死。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年代正好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
2,墨子思想和修身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他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3,墨子思想和任侠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士分文士和剑士。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剑士好勇斗狠,但也讲究知恩图报,经常有剑士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殉。
墨子看到了这一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疏导道:“任(注:任侠),损己而益人矣。”并给这种任侠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义”。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的“义”,就是正义,大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大义呢?他认为,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才是真正的大义。
墨子用自己的行动为“义”做了最好的诠释。楚惠王年间,公输盘帮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知道后,从齐国起程,日夜不停,历经十天,奔走千里,废了三双鞋子,脚底重茧,赶到楚国见公输般和楚王,阻止其攻宋。说服公输盘后,再见楚王。楚王不听,墨子让公输盘为攻,自己为守,演示战争。公输盘九攻之,墨子九拒之。公输攻已尽,而墨子守有余。公输欲杀墨子以绝其患,墨子置生死于不顾,坦然说道:“你杀了我也没有用,我的弟子禽猾离已经带着守城器械和三百弟子到宋国去了。”楚王无奈的说道:“吾请无攻宋矣。”当时楚是大国,宋是小国,可以想象楚国如果攻打宋的话,宋肯定是灭国之灾,肯定是生灵涂炭,血流千里。墨子以一己之力,直言说楚,不但体现他胆识过人,而且还表现了他为了大义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正是任侠精神的起源,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见始于墨子。墨子是第一个真正的侠之大者。墨家,侠者也。
后来,墨子又多次说服齐国不要攻打鲁国,说服楚国停止攻打卫国。墨子之后,有个墨家弟子叫孟胜的,是墨家巨子(墨家领袖)。他有个好朋友叫阳城君的,是楚国人。他让孟胜帮他守城。有一次楚国内乱阳城君出逃,楚国收回了阳城。孟胜即因此自杀以殉朋友之义,同时赴死的有墨家子弟83人。
至于《史记.游侠列传》上记载的郭家朱解,也有人考证说是墨家弟子,但实际不足信。不管怎么说,他们在任侠精神上和墨家精神是一致的,即重一诺而轻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