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386贴子:11,328,658

七绝、七律、《青玉案》《如梦令》各一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七绝《咏竹》
燕瘦环肥各有形,环环尺尺映天星。
横披静翠佩风翎,不羡烟云不羡青。


IP属地:福建1楼2020-04-02 13:23回复
    上一首可通读,对平水韵『九青平声』
    七律《蟾宫揽色悲纨扇》平水韵『十四寒平声』
    蛊媚横瞳邂蕙兰,云萝衍彩绛唇盘。
    鹅脂喘喙惜余欢,柳黛含颦妆掠残。
    夜冷方知衣带宽,秋风倦写五更寒。
    蟾宫揽色悲纨扇,敛葬花魂佳处安。
    PS:《惜余欢》词牌名,惜古今平仄不同,请对中古音,不然就是三平调。


    IP属地:福建2楼2020-04-02 13:27
    收起回复
      《如梦令·忆宝黛初相见》词林正韵:第十五部、词林正韵第十二部(如梦令需转韵)
      旁眺伊人侧目,还道未曾相熟。眉目又凝愁,取黛字研颦蹙。双木,双木。羞怯许多兰竹。


      IP属地:福建4楼2020-04-02 13:37
      收起回复
        《青玉案.笙箫浅奏游人误》词林正韵:第四部
        笙箫浅奏游人误,言虚度,来时路。莫待无花情意负,布施新雾,唤名愁苦,又照斜阳暮。
        芙蕖不欲舟轻渡,菡萏藏羞藕深处。未染纤尘争少住,盼君环顾,定期再晤,同写鸳鸯谱。


        IP属地:福建5楼2020-04-02 13:38
        收起回复
          欣赏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4-02 13:54
          回复
            另说对于此吧某位明明词写得并不怎么样,还抱着一种高高在上指点江山态度的人,我仍然抱持着原有的观点,所谓诗词其实就是练字的游戏,简单来说诗词就是呻口今 、推敲出来,对律需要呻口今、推敲是在诗词中寻找表意、意境、格式三者间的平衡点,只要练字过关接下来就是一个填空题而已....


            IP属地:福建11楼2020-04-02 14:01
            回复
              至于周邦彦,如果你们把他当成偶像的话,那么眼界必然会受到限制,如果你想走得更远,那么这位老不羞的词,只能是你学诗词的过客而已。


              IP属地:福建13楼2020-04-02 14:05
              回复
                楼主觉得自己的水平高于周邦彦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4-02 17:39
                收起回复
                  觉得我水平低,来写个比我水平高的出来!~看看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都是什么水平?
                  @昨日昔阳


                  IP属地:福建15楼2020-04-02 23:38
                  回复
                    《矛盾诗》
                    春临日渐灼,
                    夏去霜满坡。
                    青年闲暇少,
                    老来离散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4-02 23:43
                    收起回复
                      这是拿那位的诗改的,算是认真改的,你们可以详细推敲、考究。我不喜欢没有目的的评价他人,如果真的要懟一个人,特别是文笔、诗词一道上,还是笔下见真章的好。
                      如果你真要质疑一个人的诗词,那么直接改了他的病句,或者写出比他写的诗词更好的作品,再糊他脸上比一堆无用的诋毁来得有意义得多。
                      花落花愁花寂寥,
                      飞樱散却艳清宵。
                      春蚕有泪丝难尽,
                      世事如棋犹弄潮。


                      IP属地:福建17楼2020-04-03 14:54
                      收起回复
                        欣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0-04-03 21:51
                        回复
                          连语感都没练出来的天天特么装专家,先去把什么叫诗家语学明白了再来大言不惭吧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0-04-08 13:00
                          收起回复
                            欣赏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0-04-08 13:34
                            回复
                              以下为转载,来看看所谓的依字行腔是个什么鬼。
                              文、乐关系的活化石───见证国王的新衣『依字声行腔说』的贵池傩戏唱腔
                              一、前言
                              从古到今,在不知乐文人间,一直流传着『国王的新衣』的依字声行腔说,明代的朱载堉曾在其《律吕精义》外篇的《起调毕曲新考》里奋力驳斥,把那些主张依字声行腔的,指出是『世儒的陋说』,乃是些不知乐的文人间的臆说,『与腔谱之理不相关』。不过当时,那位于曲律门外的四梦作家汤显祖却是一如其他不知乐文人,而主张依字声去行腔。而到了现代以来,在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等人领头大谈依字声行腔说,并以之来大谈南北曲之下,风行草偃,中国音乐学界及戏曲学界全面沦陷。纷纷主张各种宋元明清以来的戏曲声腔都是各地土音,去依字声行腔得出来的,于是各地方剧团,就有不少新尝试,而受不知乐文人误导之下,写出不是唱而是吟的非音乐性的念腔以为是音乐的创作了。
                              但,在所谓宋元的戏曲之元杂剧及南戏之前,中国的传统社会里,有一些在寺庙及社火时的各种小戏类的表演,其中有一项傩戏,来源久长,从先秦周代就有,后世中国各地的傩戏,也就是比所谓元杂剧及南戏更早远的活化石。不过,此一活化石,虽久远,但一如吾人另文指出的,各地的近代的傩戏的古纯形式,其实,后来受到了不少南戏或元杂剧的后起戏曲声腔的影响,而发展出更接近南北曲形式的傩戏。不过,某些地域,像是目连戏之乡的安徽,明代就有郑之珍整理安徽当地的目连戏而成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之作,成为后来中国各地的目连戏的祖本。而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的安徽的贵池一地的傩戏,则更有标本性质。
                              对安徽贵池的傩戏的唱腔的研究,近有孟凡玉先生的《从安徽贵池傩戏的五类唱腔看戏曲声腔的发展》一文,以他实地走访了贵池当地各村落里的贵池傩戏的唱腔的全面状况,而写下此文。其中最令象牙塔里倡依字声行腔的古来不知乐文人界跌碎一地眼镜的,就是在贵池唱傩戏有五类的唱腔───高腔、傩腔、歌调、诵经调、吟诗调里,除了所谓的『吟诗调』外,竟然全部都是『依腔填词』的,即,现成的歌曲唱腔摆在那儿了,就把剧本里的曲辞塞进去就是了。


                              IP属地:福建22楼2020-04-08 1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