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楼主说的有道理,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找到这篇文章:
自学中医必知的中医派系关系
现实中看到很多学中医的同学,经常入错了门,走了很长的弯路,才回到医道正统的道路上来,看到一批又一批这样的情形,甚为惋惜,入错了门,不光是浪费了你的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先入为主的一些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论,会搞乱了你的心性,就像武侠小说里,最后遇到明师准备传授你上乘的武功,但前提条件就是,你必须要把以前学的那些杂七杂八的武功全忘掉,得把自己重新变成一张白纸才能正确理解上乘武功心法,否则你站在原有的知识理论基础上来理解上乘心法,一定是错误而杂乱的。因此为了让刚入门,有兴趣了解和自学中医的同学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这一期我们谈谈中医有哪些派系,以及这些派系和医道正统《伤寒杂病论》以及和《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让中医爱好者一开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道,不必重走一遍过来人的弯路。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的医学分为四个流派,他们分别是,医经、经方、神仙以及房中四派,可是流传到今只剩下了:医经和经方派两大派,后世的中医虽然各种小派林立,但总的来说还是这两大派,医经派就是:以医经《黄帝内经》为代表的黄帝针灸学派,经方派就是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汤液派,如此区分,主要是,两派治疗方式不同,一派用的是以针法和灸法等外治手段从体外给人治病,而另一个汤液经方派是以药材熬成汤药、以内服的方式治疗,所以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派别,因此两派的理论体系也有相当的不同,两派几乎是同时、平行的方式在发展着,有交集,但并不多。所以1800年以来,后世医家普遍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释《伤寒杂病论》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以至于后世的汤液疗法,并没有进步,反而退步的非常厉害。疗效比我们的老祖宗医圣张仲景、实在是差的不止一点两点。
以外治法为代表的黄帝针灸学派,主要包含了,针法,灸法、推拿、导引、按跷,刮痧、砭石、拔罐、正骨、外科等治疗手法,其治疗理论,全部是来自《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理论。
以内治法为代表的《伤寒杂病论》汤液经方派,主要理论来自上古的《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其中《阴阳大论》《胎胪药录》两书已经失传,故其原书理论体系不得而知,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理论联系临床,专门讲述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原则,因此全书在医学史上头一次具备了中医理法方药的完整辨证论治体系。所以说这是一本专门治病的书,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所以堪称经典,仲景是当之无愧的医中圣人。另外,关于《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关系,上面我已经说了和内经没有多少关系,这可能有些争议,算是我的一家之言吧!
最后再说说,东汉以后形成的各个时方小派,和《伤寒杂病论》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时方派虽然派系林立,但我认为每一派都是对《伤寒杂病论》某一方面有所继承,而又没有完全融会贯通而形成的子派系,这些子派系主要是:金元时期:刘完素的寒凉派 主张用寒凉药;张子和的攻下派 主张攻邪;李东垣的补土派 主张补脾胃;朱丹溪的养阴派主张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而滋阴,明代:赵献可、张景岳的温补派;清代: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温热四大家的温病学派、还有近代的火神派,每派创始人无一不是学医圣《伤寒杂病论》出生的,他们的理论焦点不过是在疾病的某方面有所侧重而已,很多自创的方剂都和《伤寒杂病论》有很大的关联,故而可以称之为《伤寒杂病论》的子派系,只不过当今统称为时方派,主要是为了和经方派《伤寒杂病论》加以区分而已。
好了,两大派系以及子派系特点和的关系我都介绍完了,如果您是一个中医爱好者,打算学点真中医,给自己养生治病的话,学医圣的《伤寒杂病论》是最适合普通人的,其他属于《伤寒杂病论》子派系的时方派最好不要碰,以免让你的心性和思想走偏了,我还要强调一点的就是,很多人自学中医都是从中医学院自编的《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统编教材开始的,我想强调的就是,这是最错误的方式,只要你学了这些,必定会被带入歧途,导致你永远看不了病。因为编写这些教材的人,他们都没真正当过临床医生,只是纯理论的归纳,更不是治病救人的大家,所以学这些怎么可能让你学到能看病的真本事呢?还不信的话,你看看统计数据嘛,中医学院的学子都是学这些教材的,他们哪个学出来能看病的?,
《伤寒杂病论》是学汤液医最好的教材,没有之一,有中医界的上乘武功不学,而去追随末流的一家之说,岂不糊涂,岂不可惜?
好了,什么是医之正统?以及各门派之间的关系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关注和订阅本专辑,我会继续给大家贡献更多的真中医知识,谢谢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