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古抄本依靠考古发现,因为古人爱好此书,死后往往把抄本葬入墓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郭店出土的竹简《老子》,由称“东宫之师”者葬入墓中,用篆文抄录,但内容并不完整(约占全书1/3),亦未按通行本前后章序;整理者按竹简形制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竹简39枚,依次抄有通行本第19、66、46(中段和下段)、30(上段和中段)、15、64(下段)、37、63、2、32章;第25、5(中段)章;第16(上段)章;第64(上段)、56、57章;第55、44、40、9章。乙组竹简18枚,依次抄有通行本第59、48(上段)、20(上段)、13章;第41章;第52(中段)、45、54章。丙组竹简14枚,依次抄有通行本第17、18章;第35、31(中段和下段)章;第64(下段)章。其中第64章下段前后重复抄过两次,文字也略有差别,充分表现出摘抄性质。
郭店出土的竹简《老子》,由称“东宫之师”者葬入墓中,用篆文抄录,但内容并不完整(约占全书1/3),亦未按通行本前后章序;整理者按竹简形制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竹简39枚,依次抄有通行本第19、66、46(中段和下段)、30(上段和中段)、15、64(下段)、37、63、2、32章;第25、5(中段)章;第16(上段)章;第64(上段)、56、57章;第55、44、40、9章。乙组竹简18枚,依次抄有通行本第59、48(上段)、20(上段)、13章;第41章;第52(中段)、45、54章。丙组竹简14枚,依次抄有通行本第17、18章;第35、31(中段和下段)章;第64(下段)章。其中第64章下段前后重复抄过两次,文字也略有差别,充分表现出摘抄性质。
